过了一段时间,老佛爷开始说胡话,动不动就产生幻觉。
经过太医的解释,晴儿最终认可了太医的说法,老佛爷是年纪大了得了老年痴呆了。
又坚持了几个月,老佛爷油尽灯枯,在一个明媚的早上来临之前,她撒手就走了。
小燕子安慰晴儿,“老佛爷这辈子最希望子孙尽孝,她不喜奢华,咱们就别用那些金银珠宝玷污老佛爷了吧。让她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来世托生到幸福之家,夫妻和睦,别再入帝王家了。”
晴儿听后大为感动,于是这场丧事一共才花了一百多两,还是老佛爷的金库自己出的,剩下的小燕子都给晴儿了。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国不可一日无君,萧剑回来后,就到了选君主的时候了。
太和殿外,几架大炮架将众人围了起来,“现在,由我来宣布,我成为这个国家的君主,谁赞成,谁反对?”
萧剑虽然打下了天下,但他更想过仗剑走天涯的日子,所以对皇帝并不感兴趣,小燕子偏又是对皇位感兴趣,所以两人非常开心的就决定了。
在场有勇敢的,但不多。
毕竟大家都是见过大炮的威力的,有人能接受死荐,但不太能接受尸骨无存。
愉快的登上了皇位后,小燕子将清改为华,称主席不称皇帝,又采用了君主立宪制,提出人人平等,走向共和。
虽然听起来不太实际,实操起来也差了一些,但至少百姓满意了。
对百姓的约束变少了,赋税降低了,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人民不需要靠天吃饭就能养活全家,甚至比务农挣的更多了。还没有职业歧视了,务农的,经商的,当工人的都被一视同仁。只要家世清白,无论家里做什么的都有考公的机会。
光有内涵式的发展还不够,还要有外延式的发展。
经过两年的修整,华国兵力增量又提质,再加上这些年武器的不断发展,如今是国富兵强。
小燕子不敢懈怠,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跟不上世界的潮流了,为了不挨打,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华国一定要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这日小燕子叫来萧剑,说了接下来的计划,“哥,你带兵去朝鲜国和日本国,把这两个地方纳入我国的国土。”
萧剑皱了皱眉,不赞成的说:“两个弹丸之地,又没有能源,人说话也叽里咕噜的,你要他们干什么?”
小燕子站起身,长长的叹息一声,“朝鲜国和日本国近来十分嚣张,他们那儿的人要么狂妄自大,偷文化偷食物偷金牌,还动不动的抹黑我们,虽然这几百年被我们打压的屁都不敢放,但私下里还做着我们反过来给他们俯首称臣的白日梦。要么就是虚伪自私,表面上和和气气,私下里狠毒无比,做梦都想吞并我们,你给他们抓过来,让他们修铁路去。”
忙完了这些事,小燕子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个前夫被关在宫里。
小燕子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该去见一见他。
永琪这几年很颓废,瘦了好几圈,整个人萎靡不振的。
他看到小燕子进来,眼睛亮了亮,又很快恢复了暗淡。
“你来干什么,来看我的笑话?看着我被你耍得团团转,你是不是很开心。”
事到如今,他不想去知道乾隆埋在哪里,不想知道老佛爷怎么样,他那些亲人怎么样,那都没有关系,“我就只有一句话要问你,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
明月擦了擦椅子上的灰尘,扶着小燕子坐下。
小燕子轻声道:“怎么到这个时候了,你还这么天真,还在问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看来这皇位还不是不应该你坐,大清亡在你手里也不冤。”
人家都说爱新觉罗出情种,这话也不全对,他们只是喜欢着每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而已。
明月拍了拍手,外头的奴才带着一个知画走了进来。
小燕子轻声道:“知画在紫薇那里过得很不好,紫薇对她很差,福晋仰仗着紫薇生活,也不敢多说什么。她不想待在尔康那里,我记得你从前对她也有一些好感,不如让她陪着你吧,你们多相处相处,说不定能再次爱上对方呢。”
从前永琪身体健康前途似锦,所以会对温柔漂亮的女孩示好无法抵抗,但如今他那玩意不好用了,还要知画干什么?
又想起他这玩意不能用也是被知画害的,要不是知画,皇阿玛也不会退位,那这个亡国之君也不会是自己。
现在他一肚子火无处发泄,还没等知画梨花带雨的说自己多么不容易,他就打了知画一巴掌。可他现在是个废人,那一巴掌也是软绵无力,知画看出来后,也不再忍耐,上去和他打了起来。
知画和永琪每天上演全武行,紫薇和尔康也不遑多让,这次没了小燕子的阻拦,尔康也一直没有戒了银珠粉。
过了大半年,萧剑拿下了两个小国,小燕子给这两个地方的名字加了几个字,一个是朝鲜半岛,一个是日本岛,成为了华国的鱼美之乡。
萧剑很快班师回朝,小燕子看了看下面跪着的原朝鲜王,然后给小凳子使了个眼色。
小凳子走了过去,问:“你知道华国为什么偏好战争吗?”
朝鲜王摇了摇头,“不知道为什么。”
小凳子眼睛一瞪,“你居然觉得华国偏好战争?”
他抬起手,照着朝鲜王那张脸狠打了好几个巴掌。
他又走到小日子身边,还没问呢,小日子就抢答了,“华国是一个人杰地灵,爱好和平的国家,华国攻打我们,只是为了让我们过来过幸福的生活,这真是一幅大东亚共荣的场面啊。”
小燕子满意的点点头,“你回答的不错,修铁路的时候你就去搬石头吧。”
收复了日本岛和朝鲜半岛以外,小燕子决定让萧剑歇一歇,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民生和科技发展的方向上。她做好了所有的准备,让后世能更有把握的迎接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