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预防措施,更重要的是相应的药品,翰林医官院也确实是研究出了几种药材,对于这些烟瘴所致之病有效果,首先就是金鸡纳霜,这种树是从西洋带来的,朱载坖命令在海南、台湾等地大量的培育、种植,现在已经有一定的数量了,金鸡纳树的树皮可以治疗疟疾,不过现在大明的金鸡纳树海不多,所能够提供药物也确实是不多,除了金鸡纳树之外,还有就是青蒿了。
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效。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能够治疗疟疾,葛洪就认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以治疗疟疾,而且青蒿在大明并不算什么名贵的药材,但是经过翰林医官院的试验之后,青蒿的花叶才有治疗疟疾的效果,所以在朱载坖的指令之下,朝廷开始大量的储备青蒿,为征讨安南做准备。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药物也受到朱载坖的重视,就是止泻药,军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腹泻,不仅仅是疟疾、痢疾这样要命的疾病,就是寻常的腹泻,也是非常之多的,所以止泻药是朱载坖很重要的,浙江湖州所产之胶岭石,经过水飞炮制之后,可以作为良好的止泻药,翰林医官院在缅甸试用之后效果是不错的,朱载坖也命令大量的储备以保证军需。
除此之外就是要准备大量的雄黄、硫磺、石灰、明矾等驱虫净水的物资,官军也要严格纪律,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否则的话,疫病还是很有可能在军中爆发,朱载坖还命令准备大量的烈酒,主要是配给于随军的军医用以消毒防止伤口感染的。
同时由于安南多雨,相应的雨具也要予以配发,朱载坖很清楚这些所谓瘴疠很重的地区,往往是积水和丛林同时存在的地方,官军要想平安的通过这些地方,就要准备大量的石灰、雄黄、硫磺等物资,同时将这些地方的积水排干,杀灭蚊虫,具体的办法翰林医官院在缅甸都已经试过了,确实还是有效果的,朱载坖早就命令翰林医官院准备相应的药材,同时培训士卒们的为生习惯,防止军中疫病的流行。
当年大明之所以饮恨安南,主要还是后勤问题,安南时叛时降,阴晴难定。 官军后勤供给是个大问题, 从广西运粮到安南, 需要经过涉鸡陵、隘留、丘温、凭祥、龙州、太平等地,这些都是有名的瘴区。运送给养的士卒往往死伤惨重,同时安南人还伏击官军的后勤,导致官军后勤困难,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然,最关键的就是从张辅之后,官军的将领没有张辅这样的能力,用后人评价的话说就是:“蛮疆险远,易动难驯,数年之间叛者数起,柳升以轻敌丧师,王通以畏怯弃地。虽黄福惠爱在交州,叛人心折,而大势已去,再至无功。交址内属者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馈饷至百余万,转输之费不与焉,至是弃去。官吏军民还者八万六千余人,其陷于贼及为贼所戮者不可胜计。而土官向义者陶季容、陈汀之属,乃往往自拔来归。”
对于大明来说,在安南的失败确实是严重挫折,使得大明国威沦丧,在南洋藩属中的威信大大的降低,更加重要的是,给了安南一种错觉,就是大明也不过如此,这也是后来安南之所以敢于屡屡挑衅天朝的重要原因。朱载坖不准备惯着安南了,在有生之年,不把这帮猴子的猴脑打出来,他这个皇帝也就别干了。
朱载坖要收拾安南,已经是摆在明面的事情了,朝廷官员是都很清楚的,甚至于安南人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安南人这次选择支持广西的叛军,就是要延缓大明动手的时间,好能够提前有所准备,但是朱载坖迅速调遣官军平叛,同时派出倭人来袭扰安南,离动手的时间已经是越来越近了。
通过前线的战报,朱载坖已经了解到官军在广西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这次官军按照朱载坖的旨意残酷的镇压了这些叛军,这是朱载坖很少见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朱载坖并不会要求官军赶尽杀绝,但是这次情况不同,这些瑶人屡屡所乱,朱载坖已经无法容忍他们,而且和安南勾结,这无疑触犯了朱载坖的忌讳,而且朝廷征讨安南在即,一旦这些瑶人再次作乱的话,无疑会严重的影响朝廷征讨安南的计划,所以朱载坖采取的办法就是严加诛戮,以保证广西的安定。
而戚继光在详细的检讨了之前大明征讨安南的经验和教训,向朱载坖上疏道:“安南小丑,负固不庭,天讨所加,宜有长算。是役也,大率以兵为先,食次之。兵食既足,然后建瓴而下,机在我矣。往年王师薄伐,集诸路兵约八十万人。今用其半,亦当得四十万人,而两广之兵八万万人,滇、黔、缅甸之兵约一十万人,水师之兵二万,江西、闽、楚三省之兵可调者曰七八万人。而土官之调度为难,所宜激以讨贼之义,宣以诛赏之条,俾慑威衔惠,自奋于捶策之下。而又简其酋长之忠义有为者,以赤心付之,无后时而缓,无先时而急,而我执其中权,乃有济也。”
戚继光随后说道:“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师四十万人,大约日食六千石,旬日倍之,秣无与之。加之征讨百需,未克时日,即当以禾黍之策,慎替运之方,谨贮宿之地,重出纳之司。官无蠹赀,民无耗财,吏无丛奸,斯善策矣。然后议择地利,分道出师。两广、滇黔之兵为正兵,海上之兵为奇兵,缅甸、暹罗、占城之兵为疑兵,如此正奇并用,虚实相继,安南必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