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在午门闹事,那可不是小事了,陆绎接报之后,立即向朱载坖奏报,朱载坖笑着说道:“看来这达观还是有些胆色的,既然他都舍命上疏了,朕若不看看,岂不是不上路子了,取来朕看看。”
朱载坖命令陆绎将达观就地看押起来,同时将他的奏疏取来,陆绎将奏疏取来之后,阁臣们也都到了,达观搞出这么大的事情,朝廷上下自然是很关注的,朱载坖直接让陆绎将达观的奏疏给诸位阁臣们看,张居正看后直接说道:“陛下,将此大逆不道,无父无君的狂徒下法司严审。”
朱载坖让冯保将奏疏拿来自己看,说实话,达观的这个文笔确实不怎么行,朱载坖看多了这些两榜进士甚至是翰苑菁华的奏疏,看这种奏疏就觉得有些辣眼睛,上面对于朱载坖即位以来的所有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抨击,达观认为朱载坖残虐、贪婪而又好大喜功,所任用的辅臣也都是些只知道巩固自己权位的庸碌之人。
同时朱载坖为了用兵于海外,不惜对商贾加以搜刮,对于士绅也大加打击,总之达观认为朱载坖即位以来的所施行的所有政策都是错误的,他劝告朱载坖要按照大明祖宗之成法,废黜苛政,善待士绅和商贾,保养国家元气才行。
朱载坖看完了之后给阁臣们传阅,朱载坖问道:“先生们试为朕一评此疏。”
对于达观和尚的这个奏疏,内阁辅臣们都认为要严厉予以惩处,首辅张居正说道:“陛下,达观此獠污蔑陛下,不以严惩,国法何在?”
张四维等人也是这个看法,必须要严惩达观,朱载坖也很清楚,达观就是要故意激怒朱载坖,好让朱载坖将其下狱或者干脆将他弄死,一来是成全他的名声,二来就是为舆论造势,这些手段朱载坖是很清楚的,达观公然辱骂朱载坖和内阁辅臣,要是朱载坖还无动于衷的话,对于朱载坖的威信并非好事。
朱载坖于是下令将达观下刑部天牢,命令三法司会审,同时晓谕刑部尚书王世贞,务必要看好达观,不能让他自尽了,按理说像达观这样辱骂君上的,理应送锦衣亲军诏狱,但是朱载坖没有选择送他去诏狱,而是选择将他送刑部天牢,这就很值得推敲了,要是刑部尚书王世贞和达观的关系朱载坖肯定是清楚的,但是朱载坖仍旧选择这么做,就看王世贞自己的选择了。
处置了达观,朱载坖问道:“诸位先生们怎么看现在的事情?”
其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这不过是这些盐商们不愿自己的利益被超越所剥夺,故而使出来的招数罢了,达观只不过是一个开胃菜,他们肯定是有后手的,这点不管是朱载坖还是辅臣们,也都是很清楚的,这些盐商每年除了拿出巨额钱财贿赂官员之外,还资助书院、寺院等,通过这些所谓的善事,在民间积累声望,同时他们还掌握着食盐运输的途径,这点对于朝廷来说是极为要命的,不过这些盐商们也非常清楚,一旦他们动用这招,就是和朝廷彻底撕破脸了,朝廷肯定是不会轻饶他们的。
张居正请求朱载坖加强京师警备,还有一些重要城市的警备,以防不测,还要提前运输食盐,以防止这些盐商真的狗急跳墙,以切断食盐供应来要挟朝廷,这点确实是值得重视的,朱载坖思虑再三之后,决定调府军前卫、羽林左右卫、金吾前卫四卫亲军入城,与锦衣亲军一道参加京师巡逻,加强京师内外的治安。
同时敕令南京守备、苏松镇总兵等高级将领,率兵入城,弹压不法,防止有人作乱,还行文督师南京大学士沈鲤、两广总督、闽浙总督等地方要员,命令他们先动支地方藩库银两,将灶户手中的食盐予以收购,同时调动官军以及水师运输食盐到朝廷指定的地方。
朱载坖问道:“次辅觉得晋商是否会和朝廷对着干啊?”
张四维当即说道:“陛下放心,晋商绝不敢和朝廷作对,会帮助朝廷安定局势的。”
朱载坖说道:“如此就甚好,晋商不负朕,朕亦不会负他们的。”有了张四维的保证,至少北方的食盐供应不存在问题,而且在淮扬地区,也有大量的晋商,虽然他们的势力一直被打压,但是还是存在相当的力量,可以帮助朝廷运输食盐,稳定盐价。
朱载坖给内阁诸位辅臣们下达了命令之后,整个朝廷就开始运转起来了,朝廷的命令以急递的形式迅速下达,向南传递,同时朱载坖亲笔书写诏书,与令箭一道,派领侍卫内大臣、掌勋卫、前军都督府左都督魏国公徐邦瑞持节赴亲军诸卫驻地,调动四卫亲军入城与锦衣亲军一道巡城。
朱载坖还指定定国公徐文壁佥书中军都督府,掌京师巡捕,五军营出动与京师警巡院、巡城御史一道弹压不法,京师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到处都是顶盔掼甲巡逻的官军和锦衣校尉们,东厂的番子们也在京师打探各种情报,现在连一向喜欢谈论政治的京师百姓也都不敢再多说此事了,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朝廷如临大敌,虽然没有宣布戒严宵禁,但是大家都老老实实的早点回家了。
首先有发现了还是厂卫,隆庆十八年十月初八日夜,锦衣校尉在巡城过程中发现了东城一家书坊半夜仍在刊刻书籍,这下引起了锦衣校尉们的怀疑,什么样的书籍,需要半夜刊刻?要么是极为火爆的书籍,要么就是不能见人的书籍,领头的锦衣亲军百户当机立断,率领锦衣亲军校尉和羽林右卫的士卒冲进去查看,果不其然,其中有鬼,发现他们正在刊刻揭帖,锦衣亲军当即向缇帅陆绎报告,陆绎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从都指挥衙门赶来现场查看,看过他们刊刻的揭帖之后,陆绎冷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