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是不信的话,回去可问问平阳侯。
当年有不少人目睹刘清一行人求山神赐福,他对此事应该有些许印象。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朕意识到刘清并非表现出来那般清正廉明,端方高洁。
他是文臣,本就不如武将善骑射,没人会拿武将的标准去要求他。
因此,就算在狩猎活动中一无所获,也无人会取笑他。
再者,他作为一国之相,名声、权势、地位皆有,万物不缺 ,并非饱受饥饿的贫苦百姓,少了阿棠那点猎物,他就会饿死,甚至危及性命。
可他依旧连个小孩子手里的东西都不放过。
甚至不惜以大欺小,以权压人,其心性之卑劣,可见一斑。
他的举动,非是一时贪念,而是骨子里缺乏对弱者最基本的仁悯与敬畏。
由此再看他往日那些慷慨激昂的谏言……”
风行珺冷笑一声,神情厌恶道:“不过是欺世盗名的表演罢了。
今日他敢夺稚子之物,明日便可夺民之田产、国之赋税。
小节尚且如此不堪,大节又何足倚靠?!
朕岂能将一方百姓、社稷重器托付于这等伪君子之手?!”
对此,霁雪无言以对。
他看过刘清一案的卷宗,知道刘氏族人仗着刘清的丞相身份,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也知道刘清没有表现出来那般无辜,落得如今的下场完全是罪有应得。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比起卷宗上的记录,现实中的刘清更贪婪,更无底线。
更没想到,风行珺那么早就看出刘清的本性了。
看透了刘清那份人人称赞的“忠直”底下的虚伪;
看透了刘清对权势名利金钱贪婪的渴求。
可他却隐忍不发,默许刘清步步高升,默许他权势膨胀,仿佛冷眼旁观一场早已写好结局的戏。
他是在等,等刘清自作孽,等刘清失去先皇的庇护,等一个清算的绝佳时机。
刘清以为自己是棋手,可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是忠臣,先皇倚重宠爱,人人称颂;
再不济,也是受人敬重的三朝元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他自诩有所依仗,却不知风行珺早就心里记上他一笔了。
在风行珺眼里,他是并非臣子,而是势必除去的蛀虫。
霁雪站在偌大的华明宫内,怔怔地看着面前的青年,心里思绪万千。
片刻之后,方才回过神,垂首道:“皇上洞悉万里,明察秋毫,雷厉风行,微臣深感敬佩! ”
嘿嘿。
他也这么认为。
他的确是明察秋毫,不然的话,怎能发现刘清的真面目呢?
至于雷厉风行……
那就更没错了!
他的确是很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也就是他刚登基那会儿并不能服众,湘王又上蹿下跳,他每天为了政事忙得焦头烂额,这才没法第一时间腾出手收拾刘清。
当然,不可否认,那时候他对刘清还是抱有一丝幻想的。
希望刘清那老小子能识相点儿,自己主动到地府里报到。
哪知,祸害遗千年,愣是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