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亲切和熟悉,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无论是那淡淡的草药香气,还是那温暖的氛围,都让他感到无比的舒适和安心。
慧养堂,这个看似平凡的地方,却在萧承煜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他心灵的避风港,是他最像“家”的地方。
院子里正是热闹的时候,小月编的蚱蜢还在萧承煜手里拿着,云裳已拿着软尺在他身上比划着量尺寸,阿芷刚给他重新束好发,正端详着还有哪里不妥帖。
李宝儿站在廊下,含笑看了一会儿这热闹景象,目光落在萧承煜那虽带着腼腆笑意,却仍不时望向门口的眼神上。
她心中了然,悄悄朝正在帮忙分拣药材的小翠招了招手。
小翠会意,放下手中的活计,脚步轻快地穿过人群,走到萧承煜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弯下腰柔声道:“承煜,姑娘们的心意一时半会儿可消受不完。夫人让你先跟我回家一趟,去看看你爹爹回来了没有。他若是回来了,见着你,定然比得了什么灵丹妙药都高兴。”
萧承煜闻言,眼睛倏地一亮,立刻抬头看向廊下的娘。李宝儿对他微微颔首,眼神温和而鼓励。
他这才有些不舍地放下手中的草编蚱蜢,又对着围在身边的师姐们腼腆地笑了笑:“阿芷姐姐,云裳姐姐,小月姐姐……我,我先回家看看爹爹。”
姑娘们虽然心中仍有一丝不舍和遗憾,但她们都明白父子团聚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于是,她们纷纷微笑着让出一条道路,异口同声地说道:“快去吧,别让萧大人等急了。”
其中一个姑娘还热情地喊道:“明日姐姐再给你编个更好看的!”另一个姑娘则叮嘱道:“记得尝尝茯苓糕啊!”
小翠微笑着,轻轻地牵起萧承煜的小手,然后对着众人礼貌地笑了笑。她带着萧承煜穿过那道月洞门,朝着李宝儿和萧谨言住所的方向缓缓走去。
夕阳西下,余晖如金,将两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们的脚步轻盈而坚定,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对彼此的思念和期待。
随着他们渐行渐远,院子里的欢声笑语也渐渐被抛在身后。然而,在前方不远处,另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正悄然等待着他们——那是家的味道,是亲情的温暖。
小翠牵着萧承煜的手,刚走进小院的门,就见萧谨言一身官服还未换下,正从书房里走出来,大约是刚回来不久。
“爹爹!”萧承煜眼睛一亮,立刻松开小翠的手,像只小燕子般飞奔过去。
萧谨言闻声转头,脸上瞬间漾开惊喜的笑容。他弯下腰,稳稳地接住扑过来的儿子,双臂一用力,竟直接将小家伙举了起来,掂了掂,朗声笑道:“好小子!这才多久,又沉了不少!看来你娘把你养得挺好。”
萧承煜被举在高处,搂着爹爹的脖子,开心得咯咯直笑。萧谨言将他抱在怀里,仔细端详着儿子明显长开了些的小脸,目光慈爱。他抬眼看向笑吟吟站在一旁的小翠,问道:“就你们俩回来了?宝儿人呢?”
不等小翠回答,萧承煜就抢着说:“娘在慧养堂呢!她说药材要赶紧整理好。”
小翠见状,赶忙快步上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轻声说道:“大人,夫人一回到医馆,便立刻吩咐孙大娘今晚多准备几道美味佳肴。她说要在慧养堂设宴款待大家,一来是为了给各位接风洗尘,二来也是想犒劳一下平日里辛苦的师兄师姐们。”
说到这里,小翠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补充道:“夫人还特意让我带承煜回来探望您,等会儿我们一起去医馆用晚餐呢。”
萧谨言听闻此言,原本就微微上扬的嘴角此刻更是咧开了一个大大的弧度,眼底的笑意也愈发浓厚起来。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这股温暖的感觉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过他的心田,让他整个人都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他心里暗自感叹,这就是他的宝儿啊,无论何时何地,总是如此细心周到、善解人意。即使是在历经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之后,她的心中依然装满了对所有人的关怀与照顾。
“原来如此啊!”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然后用额头轻轻地触碰了一下儿子的额头,仿佛是在传递一种无言的默契和鼓励。
“那你娘这是要摆‘庆功宴’啦?”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参加这场特别的宴会。
他随即抱起儿子,像一只轻快的鸟儿一样,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外走去,甚至连身上的官服都忘记更换了。
夕阳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将父子二人亲密的身影拉长,投射在地面上。那长长的影子,就像是他们之间深厚的亲情,无论距离多远,都紧紧相连。
小翠静静地跟在他们身后,目睹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她看着父子俩有说有笑,那其乐融融的样子,让她也不由自主地抿起嘴笑了起来。
慧养堂的夜晚,原本就充满了宁静与祥和。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家宴,无疑给这个夜晚增添了更多的温暖和热闹。
暮色四合,慧养堂后院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上面摆满了孙大娘精心烹制的家常菜——红烧肉油亮亮地颤动着,清蒸鱼冒着热气,时令青菜碧绿生青。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桌角那几个打开的油纸包,露出形态各异的点心。
“这是永州的灯盏糕,这是雪花酥,还有这个,”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孙大娘的远房姨母,正热情地介绍着,“是咱们永州特有的芋丝糖,甜而不腻,孩子们最爱吃!”
她是下午刚来投亲的,没想到正赶上这场合。李宝儿当即挽留,老婆婆便献宝似的拿出了从老家带来的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