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如意馆的特色菜品丰富多样,无论是南方的口味、北方的口味还是大众口味,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你味蕾的美食。
冬至那日,夜幕降临,客栈的天井里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铺着洁白的宣纸,三张大红色的房契整齐地摆在上面。月光如水洒在契纸上,映出淡淡的红色。
李宝儿站在桌前,静静地看着这三张房契,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她轻轻抚摸着契纸的边缘,仿佛能感受到它们所承载的重量和责任。
突然,一阵风吹过,桌上的茶盏被吹翻,茶水溅到了契纸上。李宝儿急忙伸手去擦,却在这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细节——三张契纸的角落都画着小小的并蒂莲。
她的心跳陡然加快,这是……娘您看。李宝儿的声音有些颤抖,她指着饭馆契纸上的一行小字,那是用蝇头小楷写就的:此铺永属萧张二姓,世代共掌。
萧谨烨也走了过来,他看着那行字,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李宝儿把婆婆张玉花枯瘦的手按在契纸上,轻声说道:“娘,您教我的经营之道,我都刻在账房梁上啦。”
张玉花的手微微颤抖着,她摸索着契纸,似乎想要确认这一切是否真实。
突然,她摸到了袖袋里硬硬的物件,她缓缓地掏出来,竟是当年当掉的银簪。
银簪的簪头新嵌了一粒东珠,在月光下闪耀着微弱的光芒,宛如一滴晶莹的泪珠。。
想当年,李宝儿一家初来乍到京城,人生地不熟,可谓是穷困潦倒、身无分文。
然而,婆婆章玉花却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为了支持儿子儿媳,她毅然决然地当掉了自己陪嫁的银簪。
这根银簪,不仅是张玉花的心头爱,更是她娘家对她的一份深情厚意。然而,为了孩子们的生计,她甘愿舍弃这份珍贵的礼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李宝儿终于有能力赎回这根银簪了。她满心欢喜地将银簪赎回,并小心翼翼地将其藏在袖袋里,准备给婆婆一个惊喜。
这根银簪,见证了婆婆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深深的母爱。李宝儿深知,这根银簪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婆婆对他们的一片苦心和期望。
李宝儿是一个非常有头脑和创意的人,她将客栈的三层楼进行了精心的功能分区。
底层被设计成了一个茶寮兼说书场,这里是旅客们休息、品茶和聆听故事的地方。
茶寮的布置温馨舒适,桌椅摆放整齐,墙壁上挂着一些古色古香的字画,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说书场则位于茶寮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舞台,供说书人表演。
二楼则被辟为了读书会的雅间,这里是文人们交流读书心得、探讨学问的地方。雅间的装饰简约而不失雅致,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供人们随意翻阅。
三楼则是带独立书房的考房,专门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学子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考房内设有书桌、椅子和床铺,学子们可以在这里专心备考。
每层楼都挂着张玉花手绘的《萧家经营十诫》,这些诫条不仅是客栈经营的准则,也是对员工们的一种提醒和约束。
然而,实际上真正管事的并不是李宝儿本人,而是她重金聘请的前朝御厨后裔——老掌柜。老掌柜经验丰富,对客栈的管理非常严格,他的账本上甚至连香烛的损耗都分门别类地记录得清清楚楚。
在冬日里,李宝儿总是穿着一件月白色的褙子来巡视客栈。
她手持朱笔,在匾额的背面写下今日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客房的熏香应该减半,因为书生怕烟等等。
她的细心和关注细节使得客栈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
在一个寒冷的大冬前夜,夜幕降临,寒风凛冽,街道上行人寥寥。
然而,在如意饭馆的角落里,却有一个戴着斗笠的瘦汉,每晚都会默默地坐在那里,向店家讨要酒喝。
这个瘦汉身形消瘦,斗笠遮住了他的大半张脸,让人难以看清他的真实面容。
他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毕竟饭馆里的客人来来往往,谁也不会特别关注一个角落里的陌生人。
连续三天,这个瘦汉都会在酉时准时来到饭馆,径直走向灶房旁的角落,然后安静地坐下,向店家要上一壶酒。
他的行为举止显得有些怪异,但店家并没有过多地在意,只是按照他的要求给他上酒。
然而,到了第三日,这个瘦汉的举动却让人始料未及。当他喝完酒后,突然间故意打翻了桌上的油灯。
油灯倒地,里面的油迅速流淌出来,浸湿了周围的地面。
瘦汉见状,迅速从怀中掏出一根浸过油的棉线,将其缠绕在一旁的腌菜筐底部。这个腌菜筐可不一般,它是张玉花特制的腊八菜,用松木筐装着,极其易燃。
就在棉线缠好的瞬间,火苗猛然窜起,瞬间点燃了腌菜筐。火势迅速蔓延,整个饭馆都被熊熊大火所笼罩。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火灾,众人惊慌失措,纷纷四散奔逃。
而那个瘦汉却趁机撞翻了水缸,水缸里的水如瀑布般倾泻而出,泼洒在夯土地面上,形成了一片泥浆。
这片泥浆恰好掩盖了瘦汉匆忙中掉落的火折子,仿佛这一切都是他精心策划好的。
浓烟滚滚之中,李宝儿的目光突然被那汉子袖口露出的半截靛蓝色布料吸引住了。
她定睛一看,这颜色不正是城南绸缎庄伙计们的制服颜色吗?
而那家绸缎庄,正是被李宝儿用会员制策略打得一败涂地的竞争对手。
李宝儿心中暗自思忖,这汉子莫不是绸缎庄派来捣乱的?
她当机立断,下令将着火的腌菜筐抬到客栈的天井里。众人七手八脚地把腌菜筐搬到了天井中央,火势依然凶猛。
李宝儿不慌不忙,她先是吩咐人取来一桶醋水,然后让人将醋水泼洒在着火的地方。
只见醋水与腌菜筐中的磷粉一接触,瞬间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冒出一股刺鼻的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