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檀木柱挂着「充饷送菜」的桃木告示,旁边贴着会员专属的鎏金价目表。
账房先生身后立着三尺高的彩漆算盘,珠子上系着红绸带——每成一单生意,学徒便拨动一颗红珠。
会员特供?:金卡客人可尝到「蟹酿橙」的改良版——橙皮雕成莲花盏,蟹肉混着酒酿蒸制,配着龙泉窑青瓷碟呈上
应急额度?:赠给余额不足客人的五两银票,印着如意饭馆朱红印信,背面小字注明「三日须补」
穿杏色襦裙的跑堂丫头捧着食盒穿行,见持卡客人便脆生生道:「张员外,您上月剩的八折额度今儿可续呢!」
后厨灶台支着两口紫铜锅,左边炖着会员例汤「三鲜醒酒羹」,右边煨着非会员加价两成的「富贵团圆煲」。
李宝儿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和努力,终于成功地将客栈和如意饭馆的客源牢牢锁住。
她运用自己独特的经营策略和人际交往技巧,与客人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得他们对这两家店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
完成了这一重要任务后,李宝儿决定将客栈和如意饭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给掌柜。
她对掌柜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他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并继续保持店铺的繁荣。
李宝儿告别了客栈和如意饭馆,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医学研究。她一直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这个领域有着相当的造诣。
回到老本行的李宝儿如鱼得水,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医学研究中。她阅读大量的医学书籍,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希望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研究过程中,李宝儿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她从不气馁。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一步步攻克难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惊蛰刚过,李宝儿就带着医箱往城郊坟地去了。
她发现今年早夭的孩童都出着同样的疹子,便蹲在泥地里翻看那些小尸体,用银针挑破脓包取样本。
守墓的老头子举着灯笼骂她晦气,她却笑着从袖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新制的艾草香囊,您挂在门口,保准清明来上坟的人不闹肚子。
李宝儿在坟地连续调查了三天,这三天里,她仔细观察了每一个早夭孩童的尸体,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她从其中一具尸体的尸斑中发现了一些端倪。
这些尸斑呈现出一种奇怪的黑色,而且在尸斑的周围,还有一些黑色的絮状物。李宝儿心中一动,她立刻从尸斑中提取了一些脓液样本,然后回到家中,开始进行各种实验。
她将脓液样本与醋、酒、姜汁等常见的调料混合在一起,观察它们之间的反应。经过一番试验,她惊讶地发现,唯有陈醋能够令样本中的黑色絮状物迅速沉淀。
李宝儿的心中涌起一股兴奋,她觉得自己离真相已经越来越近了。经过一番打听,她得知城郊有一家新开的染坊,这家染坊使用的是一种名为靛蓝的染料。
李宝儿心生疑虑,她决定去染坊一探究竟。到了染坊后,她发现染坊的废水都被倾倒在了附近的一条水沟里。而这条水沟周围,长满了毒芹。
李宝儿恍然大悟,她意识到,这些毒芹很可能就是导致孩童中毒的罪魁祸首。
由于染坊的废水含有大量的靛蓝染料,这些染料被倾倒在毒芹丛生的水沟里,导致毒芹发生了变异,其毒性变得更强,而且还能够随着柳絮传播。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李宝儿又解剖了几具病童的尸体。她发现,这些病童的口鼻处都有黑色的絮状物,而且这些絮状物与毒芹上的黑色絮状物非常相似。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李宝儿终于弄清楚了毒素的传播途径。原来,这些毒素主要是通过口鼻侵入人体的,尤其是那些附着在孩童常吃的糖画、米糕等食物上的黑色絮状物,更容易被孩童吸入体内。
回到医馆后,她迅速地将染血的绷带浸入醋中,然后放在火上煮沸。在等待的过程中,她静静地凝视着那碗逐渐变色的液体,仿佛能透过它看到那些隐藏在绷带中的病菌。
当绷带被煮得足够久后,她小心翼翼地将其取出,放在一旁晾干。接着,她拿起一盏油灯,将那些已经晾干的绷带凑近灯光,仔细地检视着上面的脓液结晶。
窗外,微风轻拂,柳絮如雪花般飘洒。
慧养堂的同伴们注意到,最近东家总是捧着一碗黑药汤子,呆呆地看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有一天,赵流偶然间看到李宝儿正把试药的苦水往嘴里灌。
“姑娘家家的……”赵流的话还没说完,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原来,赵流的儿子前几日突然高热不退,是李宝儿连夜赶来,给他儿子扎针喂药,才让孩子的烧退了下去。
解药配方如下:首先,准备好适量的陈醋作为基底。然后,将蒲公英根捣碎成泥状,并与灶心土一同加入到陈醋中。
接下来,将混合好的材料煮沸,直至药汁变得浓稠。最后,通过滤网过滤掉残渣,得到纯净的药汁。
她决定亲自尝试这种解药。小心翼翼地喝下一小口药汁后,她静静地观察着身体的反应。过了一会儿,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反而感觉身体逐渐恢复了活力。
确认了药汁的安全性后,她立刻将其用于救治那三个病童。令人惊喜的是,这三个原本生命垂危的孩子在服用了解药后,病情竟然迅速好转,最终都成功地康复了。
然而,最有力的证据并非仅仅是这三个病童的康复。当她把剩余的药汁泼洒在染坊排出的废水中时,奇迹发生了——水面上立刻浮起了一层靛蓝色的泡沫!
这显然是药汁与废水中的毒素发生了化学反应,证明了这种解药确实能够有效地中和毒素。
李宝儿将研究成果写成《早春防疫要略》,托小厮呈给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