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秦帝国,仿佛被一场铺天盖地的天灾所淹没,无尽的灾难如汹涌的波涛般席卷而来,所到之处,皆是满目疮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秦帝国会因此重新陷入混乱、动荡、硝烟四起的旧时代,天下大乱的末日景象并不会再度降临。
大秦帝国如今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股力量足以轻而易举地碾压任何可能的叛乱和反抗,让那些心怀不轨、妄图造反的人望而生畏。无论是国内的野心家,还是国外的敌对势力,都不敢轻易挑战大秦帝国的权威。
这一切的原因并非仅仅在于军事力量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大秦在实现工业化之后,信息传播变得异常迅速和便捷。
报纸的出现,使得天下人不再是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草民。他们通过报纸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视野变得开阔,思维也变得更加敏锐。
底层的贫民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被愚弄和欺骗。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利益和权益,对于统治者的压榨和剥削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统治者不过分地压迫底层平民,不将他们逼入绝境,那么这些平民根本不会轻易地选择杀官造反。
在大秦帝国,平民们逐渐拥有了自己的财产和利益,他们更加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对于世家大族之间的争斗和权力更迭则越来越漠不关心。这种变化使得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为大秦帝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普通人对于周边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他们往往只能知晓方圆五十里内所发生的事情。而世家子弟则稍强一些,能够了解到周边百里的情况。至于官员,他们所知道的事情相对较多,但也仅仅局限于朝廷邸报所传递的信息。
只有朝廷的高官们,才能够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种全面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秦所打下的疆域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按照后世的人口密度来进行统计,每平方公里平均能够达到一人,那么大秦的人口数量就算是相当可观了。然而,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大量的人口聚集在一起生活,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国土面积如此之大,若是按照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发展,科技水平必然难以提升,各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也会极为不对称。一旦某个地方发生自然灾害,等到灾情信息传递回中枢时,恐怕灾情早已过去,救援和应对措施都难以及时到位。
如今信息传递已经实现了瞬时传递,这使得总理衙门里的各部门高官,能够实时了解到各地的情况。于是,他们突然发现天下似乎处处都有灾害发生,而且接连不断。
时间一长,总理衙门里的各部门官员也就逐渐习惯了这种状况。尽管各地的灾害频繁发生,但由于大秦地域辽阔、人口相对稀少,天灾所造成的损失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主要的损失集中在新修的城池和房屋上,以及地里种植的庄稼和家畜。不过,相比之下,人员的损失相对较少。对于工业发达的大秦来说,这些物资的损失并不是无法承受的。毕竟,只要有人,这些损失的物资都能够通过生产重新获得。
与农业相比,工业产品的生产更为灵活。庄稼的耕种需要遵循农时,一旦错过,就意味着一年的收成受到影响。而工业产品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生产,不受季节和时间的限制。
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根基,这是大秦这些年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过去的五年里,虽然并非全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年份,但南方地区的洪水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人们。每年南方都会遭受洪水的侵袭,时间一长,南方的人们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情况。
然而,被大水淹没的城池需要重新选址修建,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于是,南方地区在汛期结束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兴修水利工程,以防止未来洪水的再次肆虐。
与此同时,人们也充分利用农忙和农闲的时间差。在农忙时,他们专注于种植庄稼,确保粮食的供应;而在农闲时,他们则进入工厂生产各种物资,并将其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特别是在汛期出现后的灾害时期。
在整个应对灾害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问题至关重要:一是如何将灾民迅速安全地运输出灾区;二是如何确保救灾物资能够在第一时间送达灾民手中。
原本,氢气飞艇被广泛应用于运输和救援工作中,但它的飞行速度缓慢,体积庞大,在实际救灾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不便之处,已经不太适用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螺旋桨飞机应运而生。螺旋桨飞机的速度明显快于氢气飞艇,大大减少了应急反应的耽误时间。
尽管在离石眼中,螺旋桨飞机的速度相较于喷气飞机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对于异世界的人来说,这种差距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所熟知的日行千里的概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希望。
其实,关于螺旋桨飞机的构想,离石早就向墨家工匠们详细描述过。然而,最初相信他的工匠并不多。毕竟,这样的概念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实在是过于超前和难以想象。
不过,随着蒸汽机的问世,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蒸汽机的出现让一部分墨家工匠开始对离石的描述产生了兴趣,并逐渐相信他所说的螺旋桨飞机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蒸汽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蒸汽挖掘车、蒸汽拖拉机以及蒸汽运输车等大型机械设备的诞生。这些大家伙的成功应用,让墨家工匠们对科技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于创造蒸汽飞机的渴望。
不过,现实总是残酷的。尽管墨家工匠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要制造出能够驱动飞机飞行的蒸汽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于是,他们不得不将精力转向全力研制内燃机,希望通过这种新型动力源来实现螺旋桨飞机的梦想。
可惜的是,前期内燃机的制造工艺并不成熟,制造出来的内燃机功率远远不足以满足飞机飞行的需求。这无疑给螺旋桨飞机的研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导致其诞生的速度被大大拖延。
直到离石回到朝歌城,并将公输剑召回,同时还邀请公输剑夫妇定居阿房宫,这一系列的举措才为螺旋桨飞机的研制带来了新的转机。有了王匠公偷剑的加入,这才有了电机动力机床的诞生,才让加工更精密的内燃机诞生了,最后才提前催出了螺旋桨飞机,离石为此还专门抽出时间,去参观了螺旋桨飞扎的首飞。
螺旋桨飞机能够成功进行首次飞行,不仅需要各种复杂的技术和精密的设计,还涉及到陀螺仪、水平仪等专门机械的运用。这些机械装置在飞机的飞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飞机能够保持安全、稳定和平衡的飞行。
当离石来到新修建的白云机场时,他立刻被眼前所看到的巨大飞机震撼到了。这架飞机停放在机场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长度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多米,高度也有六米之多,宛如一个庞然大物。
这架飞机的外形十分独特,就像是一只优雅的天鹅。它的机身长达四十米,机头和机尾各长五米,整体呈现出一种流畅的线条。机身的直径约为六米,给人一种厚实而坚固的感觉。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它那又宽又大的机翼了,其宽度竟然达到了二十米!如此巨大的机翼不仅为飞机提供了强大的升力,还使得整个飞机看起来更加壮观。
尽管这架飞机的体积已经相当庞大,但与氢气飞艇相比,它仍然只能算是一个“小弟弟”。氢气飞艇动辄上百米的巨大体积,让人不禁感叹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创造力的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