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因为奢延河的不断流入致使奢延泽水资源极为丰富,水域面积广阔。
西汉时,曾大规模围垦湖岸土地,开垦面积超过十万亩。
东汉开始,因内迁了大量游牧民族,光武帝将上郡的汉人百姓迁到了关中平原,而游牧民族当时又不擅长农业,故而这里开垦的土地被荒废。
在现代奢延泽早已经在历史的变迁中干涸。
其实在两晋时代,奢延河开始改道,河水不再流经奢延泽。
加上小冰期带来的干旱气候,与人为活动加剧,导致湖泊逐渐萎缩,到了南北朝时期,这里最终干涸形成平原地貌。
不过,在汉末,这里仍然是水草充足的巨大湖泊。
…………
“牢姐羌一族曾经安排刺客刺杀了我们西鲜卑的前任首领,与我们可谓是仇深似海,如今他们危在旦夕,我们理应奴役他们一族,为何还要劝降他们,多此一举?”一位中等部落的族长,不解的问道。
“此事由我来向大家解释吧!
若我们只想蜗居在上郡一郡之地,那奴役牢姐羌一族并灭其王室,自然没问题。
但是大家如果不仅仅只是占据上郡之地,还想入主中原繁华的地区,那我们就必须吸纳所有的少数民族,为我们所用,并南下与汉人争天下。”拓跋焘目光炯炯的说道。
对于民族融合来说,拓跋焘比起拓跋珪来说更有经验。
虽然北魏在孝文帝拓跋宏一朝,才进行了全面汉化改革,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大融合,甚至连拓跋皇族的姓氏都变了,史称“太和改制”。
不过,在拓跋焘时期,民族大融合已经开始进行了。
从神麚四年(公元431年)到太延五年(公元439年)的九年中,拓跋焘先后将大夏、北燕、北凉这三个国家消灭,结束了十六国纷争的混乱局面,将柔然、吐谷浑以外的北方诸胡,统一在自己麾下,并开始了民族大融合。
拓跋珪更像是奠基者,开拓了北魏一朝。
拓跋焘更像是建设者,将一个新兴的王朝,发展到了巅峰。
“老朽亦赞同拓跋族长的建议,我们无须对牢姐羌一族赶尽杀绝,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
刺杀我们西鲜卑部落联盟首领的事情,乃是牢姐羌首领暗中密谋的。
如今牢姐羌首领已经战死,我们也算报仇雪恨了,完全对得起前任西鲜卑首领。
现在我们应当以大局为重。”秃发部落的一位族老大义凛然的说道。
秃发部落与拓跋鲜卑源远流长,系出同源。
拓跋珪、拓跋焘刚到这个时代后,落地点就是西鲜卑部落联盟中的其中一个部落,与拓跋氏有血脉联系的秃发部落。
没过多久,秃发部落的老族长就病死了,他自己没有生出儿子,倒是有几个女儿,于是谁来接替秃发部落族长的位置,倒成了一个大难题,许多暗中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正巧当时西鲜卑的可汗被牢姐羌派遣的刺客暗中杀害,随后对方发动了侵略战争。
危急之时,拓跋珪、拓跋焘率领秃发部落的勇士,直捣黄龙,扭转乾坤,被秃发部落的族民视作天神一般的人物。
战后,论功行赏,拓跋珪成为了西鲜卑的临时首领,而拓跋焘接替了秃发部落族长的位置,他们两人还各自娶了老族长的两个女儿为妻。
曾经的爷孙成为了连襟,也算是一段佳话。
其余部落的族长闻言,皆陷入思考之中。
之前他们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如今沉下心来,大仇已经得报,赶尽杀绝或是奴役对方,固然解恨,但是却并非最优解。
年轻的秃发部落新任族长拓跋焘说得没错,如果他们只想在上郡勉强苟活,随便对待牢姐羌一族都没有什么问题。
他们如果还想过上更好的日子,比如去到大汉王朝富庶、繁华的中原地区,那仅凭他们西鲜卑数十万人口,远远不够,吸纳各族族民就势在必行了。
见到诸位族长皆陷入沉默,拓跋焘继续说道:“我们现在虽然击败了牢姐羌的主力部队,但是他们必然已经得到消息。
很可能会坚壁清野,深沟高垒,避而不战。我们鲜卑一族擅长骑兵作战,攻城战并非强项,即使最终攻下对方的城池,也必然也会出惨痛的代价。
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只要我们派遣一位辩士,陈说利害得失,如今主力尽丧的牢姐羌一族,必定举族归附。
那时,我们就能占据上郡的南部与中部区域。
我们之后可以在奢延泽附近大规模开垦屯田,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百姓。
如果我们自己人愿意去屯田的,可以派遣过去,人数不够的,就将牢姐羌部落中的部分族民迁过去。”
众人族长闻言,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是并没有人站出来表态。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
拓跋珪眉头紧皱的说道:“如今的汉王朝四分五裂,衰弱不堪,我们只需吸纳各族,厉兵秣马,寻找时机,做好准备,将来入主中原未必没有机会。
否则以我们鲜卑与汉人的人口差距,这样的机会此生很可能只有这一次。
一旦汉王朝恢复过来,我们未必还能留在上郡之地,很可能会被赶出关外。
难道你们愿意自己与子孙后代永远生活在北境漆黑寒冷的孤夜之中吗?”
“我等不愿意!可汗大人说得对。如今整个汉王朝群雄割据,四分五裂,朝廷羸弱,我们如果不趁此机会,搏上一搏,将来必定后悔。”一名部落族长被拓跋珪的言语打动,挺身而出的说道。
“大家作为鲜卑部落联盟的成员之一,应该对我们鲜卑历史上最伟大的首领檀石槐大人非常了解吧?
那时的汉王朝可比现在强盛多了,檀石槐大人面对汉王朝的‘和亲与封王’,不但直接拒绝,还多次出兵攻打汉王朝的缘边九郡与辽东属国。
当时我们的鲜卑部落何等的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向南掠夺汉王朝的边郡,向北打得丁零不敢南顾,向东击退扶余国的进犯,向西进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故土,一度攻至倭国,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
现在我们却因为当初汉王朝执政者的施舍,勉强占据偏远的上郡半壁,这是何等的凄凉啊!”拓跋焘继续蛊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