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在定陶泛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
同年年底,出现了五星连珠的神奇天象,这一天象的出现,被当时的天文学家,以及历史学家解读为汉朝崛起与稳定的天命象征。
…………
待到五星连珠的天象渐渐消失,仍然站在原地的司马徽喃喃自语道:“天意如此,华夏当兴,必有明主终结乱世。只是到底是取代大汉王朝而代之,而是延续汉王朝的统治?
我本来见到朝廷如此黑暗,欲寄情于山水之间,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
既然天意如此,也到了该我出山的时候,只是到底终结乱世的明主是何人呢?
荆州刺史刘表,鲁恭王刘余的后代,在天下士人之中,颇有名气,年轻时参加过太学生的运动,被称为‘八俊’之一。
这些年在荆州的为政措施,可以断定他是一位不错的治郡大吏,却绝非终结乱世的英雄明主。
只要他无法将荆州各个豪族的私人武装,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他的归宿永远都是被困在荆州而无法重整河山。
南阳太守袁术,虽然出身名门之后,但是个人综合能力实在是不堪一提,一副好牌打成如今这样,与刘景升相比,都远远不如,又如何能当得起‘天意’二字呢?
徐州牧陶谦,自重用吴起,并在徐州改革变法后,整个徐州的实力蒸蒸日上,不但清剿了境内的群盗,连如今半个青州的贼匪亦被徐州的军队清剿,可谓是如今大汉发展最快的州郡之一。
其麾下人才济济,唯一的疑问乃陶谦如今已近六十岁,到达耳顺之年,他是否能活到重整山河的那一日,犹未可知也!
一旦他在收复天下的过程中病逝,那他很可能为人做嫁衣,他的儿子似乎没有他的雄心壮志与魄力。
雍州牧董卓,北境财狼也!自古以来没有暴君能在乱世之中平定天下,因为他不得民心与士族之心,注定即使现在能力强横,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走向衰弱。
兖州刺史曹操,从目前的经历来看,当得起许子将对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点评。
在大汉皇权崩塌,权臣废帝之时,他能举义旗,讨奸臣,说明他有一颗忠贞之心。
在天下大乱后,他能在四战之地的兖州站稳脚跟,并陆续收复兖州各郡,又任用枣祗等人,在黄河之南,实行屯田制,说明在乱世之中,他仍然能守护一方天地。
只是兖州始终是四战之地,自殷商到现在,所有在这里崛起的诸侯国,最终也只能灿烂一时,无法辉煌一世,归根结底还是受到地理因素的极大限制。
益州牧刘璋,蜀道艰险,消息闭塞,从仅能得到消息可以推断,刘璋守土有余,开拓不足,亦非终结乱世的明主。
毕竟他连自己麾下的益州本土派与外来的东州集团都无法妥善处置,将来又如何能解决朝堂间更多的派系?
何况张鲁在汉中多年,‘无汉中则巴蜀不足以存险’,刘季玉竟然没有能力攻下汉中。
无论是武略还是文治,皆与明主沾不上边。
长沙太守孙坚,荆南猛虎也,当初的关东联盟中,是仅有能让董卓麾下的军队吃瘪的猛将,个人能力上确实有资格成为平定乱世的英雄。
与兖州刺史曹孟德恰恰相反,孙文台所占的区域太过偏远,要想从荆南四郡到一统华夏,自古以来,未曾有过也!
凉州刺史马腾,虽然这些年一直在收复凉州诸郡,大有一统西北的趋势。
不过,即使他最终统一了西北地区,那里的人口与土地资源完全无法与大汉其他地区相提并论。
凉州无法为马腾提供一统天下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并州刺史刘备,少年时落魄到与母亲一起靠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没有家族的依靠,能一步一步在汉末这样注重门第家世的时代,升迁到并州刺史的位置。
并且不断收复早已经失去多年的并州诸郡,殊为不易。
不过并州与凉州相似,虽然并州部分领土地处河套平原,凉州部分领土处在河西走廊。
但是要想一统天下,还是太困难了。
本地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不足以支撑其平定天下。
幽州牧刘虞,无论是作为宗室还是边疆大吏,刘虞的能力完全不容置疑。
幽州这些年的发展几乎能与徐州并驾齐驱,这还是在幽州的资源本就落后于徐州的前提下。
刘虞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到了极致。
刘虞的劣势在于,他需要直接面对关外的游牧民族,无论是乌桓、鲜卑还是没落的匈奴与崛起的高句丽。
一旦刘虞率兵南下,自己后方的幽州很可能被游牧民族偷袭而腹背受敌。
冀州的刺史公孙瓒,以勇武而闻名天下,他与同样占据冀州半壁的袁本初将来必有一战。
只知道武力征伐的公孙瓒极大可能不是善于权谋的袁本初的对手。
冀州之地,很可能被袁绍在几年后一统。
而河北正是当年光武帝奠定自己根基的地方。
袁绍当年怒拒董卓,弃官而去后,第一时间前往河北,大有复制光武帝崛起之路。
袁本初无论是出身、权谋还是个人魅力都有成为光武帝的潜质。
他们汝南袁氏乃四世五公,他主导了汉末皇权大崩塌,亲手葬送了外戚与宦官。
他弃官而去,前往河北后,许多中原名士立刻争相追随,甚至包括在朝中为官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
袁绍的劣势在于,目前他的军事能力未知,虽然有扫平境内贼寇的战绩,但是要想击败天下群雄,还需要时间观察。
剩下的岭南士燮,汉中张鲁,皆不值一提。
倒是起兵造反的淮南张角、江东项羽,需要注意一二。
我出山之后,又要前往哪里?谁才是乱世之中的真命天子,至于当今陛下与朝中重臣,哎……”
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其实司马徽也并非完全的淡泊名利,只是没有遇到适合自己的明主而已。
原本历史中,曹操南征后,刘琮率领整个荆州投降,司马徽也被曹操所得。
曹操素知司马徽乃着名隐士,于是邀请他出山相助,司马徽也确实答应了曹操,只是还未来得及封赏,司马徽就一病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