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哪怕是刮大风的那些年,也一直有人在做“换钱”的勾当。
最典型的例子,京城和沪市有能耐和家底的人家,看不上普通商店里的国产货,想从友谊商店里买进口货时,怎么办?
多数人听说过的“外汇券”,是80年京城和沪市的外籍人士变多,各种各样的钱流入,友谊商店等涉外场所收款时不好核算汇率。银行才给各路外籍人士,设计了统一的“代货币”。
在那之前,先忽略掉有没有路子进友谊商店。
进去了,购物时需要持外汇结账。或是国家给特定有功人员,或有特殊需要人员发的“外汇券”。
奖励的“外汇券”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即便全流出来也没多少。满足“市场需求”,主要还是得想招儿寻摸外汇。
还有,那些有机会去国外出差的人。
除了上面发的一点点紧巴巴的经费,想额外带点好东西回来,也需要想办法搞点外汇。
再比如,杨颖去港岛上学前,高洁托人高价换了两千港币给闺女压腰。
笨合计也知道,那两千港币大概率不是银行里流出来的。
还是那句话,有需求就有市场。
有人拿着外汇干看着,又有人求而不得,这“生意”不就成了嘛……
老早以前就有人干的“生意”,发展到现在手段已经更加高级了。
居然跟港岛和濠镜的社团分子搭上线。
那边从在外打工的人手里拿钱进货,交换货物时顺便交换账本和收条。这边卖货的同事,高于公价的把软妹币送到“打工人”父母妻儿手里,已经有了跨境黑钱庄的雏形。
好善良呀,居然高于公价。
不给高价不行,有竞争对手。
除了同级别的竞争对手,上面还有高级团伙呢。
就是虚报进口,以国产货或二手货抵换,从中套取大笔外汇的那帮。
那帮人在外面的“层次”,已经越过了普通的社团分子,与所谓的“财务公司”搭上了关系,同样做起了两边家属和打工人之间的资金桥梁。
与那些相对低级的“雏形”比,已经是实际意义上的跨境黑钱庄了。
事情没被挖出来之前,谁能想到从六十年代到现在,通过各种办法跑出去的人和那些人留在内陆的家属,居然不经意间成为了几伙人争相寻访拉拢的“香饽饽”。
争着、抢着,比着价,都想做“帮助”他们的人。
没一个善茬儿,都是勾连多地,人数众多。哪个想消灭竞争对手,本事再大也很难保证一锅端。
必须考虑斩草不除根,把对方逼到鱼死网破时的情形。
一旦捅出来闹得人尽皆知,大家都没得赚。
所以,还特么挺和谐,主打一个良性竞争……
还不止于此!
华、招两家挖出来的涉案人员,又牵扯出了粤东和沪市大批人,以及各种有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事。
牵扯的头绪多,涉及的人员广,时间跨度长。饶是老太太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也心惊不已。
在电话里只是粗略的做了简单汇报,派于芳带着梳理出来的详细案情回京城……
熟人是于芳,半熟的和不熟的呢……
半熟的是于芳的男人赵勋。
赵勋回京两件事,一件是做出深刻的检讨,一件是做汇报。
赵勋现在都要悔死了。
如果时间能倒流,那天他绝对不会招呼梅老二在好端端的阶段总结会上汇报工作。
他又没有透视眼,哪能想到死胖子公文包的夹层里,居然还有另一份材料。
他更想不到,那份材料里居然全都是工业区的乱糟事。
乱遭事就乱遭事吧,杀了他也想不到,胖货居然那么猛,敢在会上拍桌子狂喷口水。搞得所有人都下不来台,以至于惊动曹老亲自下去……
赵勋在下面虽然没有实际职务,也没有实际权力,但他负责实时掌握蛇口和金湾两个工业区的推进情况。
及时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外加根据实际情况落实、调整草订的工业区管理办法和诸多条文规定。
现在一堆问题被梅老二爆出来了,赵勋肯定得认真的解释一下,他是干嘛吃的。
除了失职,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他虽然只负责工业区的相关事宜,但整天羊城、鹏城、香洲的来回跑……都不带眼睛的吗?
没看到大街上的异常情况?
是没看见,还是装作没看见,亦或者……你不会同流合污了吧?
赵勋很委屈,他是真的没留意……
不论是蛇口工业区内,时时都在上演的“小问题”,还是羊城街面上愈演愈烈的“小苗头”,他确实都没看到。
这是在京里大衙门待久了,不知不觉养成的习惯。
说白了就是飘的太高,即便人到了下面,眼睛和心依旧浮在上面。
凡事开口讲格局,闭口讲大局,一心想着总揽全局……即便眼睛看到了些许小事,大脑也压根就不会去分析。
所以,他就是个脑子里只装着所谓大事,也只琢磨所谓大事的睁眼瞎。
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前蔚大秘,现正兴公司总经理,沧浪公司首席运营官蔚宏霞蔚总,同样整天左一趟右一趟的两边跑,不也满眼天下太平嘛……
于芳和赵勋两口子同乘一架航班,却并没有坐在一起。
于芳现在属于“查事”那伙儿的,赵勋身上多多少少的沾着点“嫌疑”。
别说坐一起了,俩人从机场到现在,一没语言交流,二没眼神交流,默契的拉开最大的距离……避嫌。
还有一位同乘一架航班,也同样需要避嫌的。就是曲卓“不熟的”那位——华润佟总。
他也是回去检讨、加汇报情况的……
要讲起来,佟总可比赵勋冤枉多啦。
他六月底才接班,到现在上任还不到四个月。
前三个月只顾得上熟悉各项基本情况和业务,并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熟悉业务伙伴和各方面的朋友,同时还要适应港岛这个新环境。
真正深入到具体工作和人事安排,时间都进入十月份了。这次牵连出来的“事”,他属实既没参与也不知情……
但没办法,虽然心里冤枉的很,但谁让他赶上了呢。内部问题大致查清后,赶紧回来认错加汇报。
虽然郁闷,但佟总心里有数,上面人当然分得清。
所以,挨批评是肯定的,但对他不会有太大的实际影响。正好可以利用这次的事,将内部调整一次到位。
某种程度上讲,也算是有利于他展开工作,贯彻意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