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数完钱,装上马车,大眼睛都笑成一条线了,虽然有的人是合伙购买,两人共同撑伞离去,却也让王远赚了四五贯。
见还剩下几件雨衣、雨伞,开口说道:“走,去立政殿!否则明日圣人又要骂我了!”
见到长孙皇后,行完礼,笑着说道:“皇后姐姐,今日大雨,小弟给你送雨衣雨伞来了!丽质妹妹,你也挑两件!呵呵!这把伞不错,小巧便携,没雨的时候还可是遮阳,天气越来越热,出门带上以备不时之需!”
“哼!”忽然一声冷哼,就见李二穿着常服走了进来,手中雨伞交给王有德。
“参见陛下(父皇)!”
李二坐下,王远赶紧屁颠地倒了杯热茶奉上。
李二抿了口茶,说道:“堂堂正二品特进,大唐灞国公,竟然在太极殿做生意,成何体统!”
王远也不示弱:“堂堂大唐皇帝陛下,在如此大雨退朝之后竟不管臣子,自顾撑伞离去,说出去岂不让外人耻笑?多亏微臣在太极殿售卖雨具,才不至于让百官淋雨。”
“观音婢,汝听,人言否?是何原由让他狡辩的如此理直气壮?”
长孙皇后掩嘴轻笑。
王远笑道:“陛下,微臣除去成本,赚了大约五贯钱,这是三贯,记得多给皇后姐和丽质买些好吃好喝的,微臣就告退了!”
“滚粗!”
“好嘞!”
“咯咯咯……”长孙皇后和李丽质都笑出了鹅叫声。
李丽质行礼道:“父皇、母后,儿臣前去上课了!”
“嗯,天气不好,注意安全!”
“知道了!”
这个时间去学校早就迟到了,但李丽质不属于在编学生,所以也就没有规定其上课时间。
拿起一把伞,李丽质就走了出去。
李丽质的马车跟着王远来到别墅,下了马车没有搭理王远,径自去了学校,中午就来蹭饭,放学就回宫。
傍晚的时候雨还未停,只是越来越小,半夜渐停。
第二天,三月初二,晴。
退朝之后,王远与护卫们骑车走在长安石板路上,听到百姓们议论日蚀和上巳节之事,报纸上也刊登了这两天的日蚀和大雨,号召农户加紧春耕,淮南公主邀请才子佳人们到灞源镇过节。
经过一日的大雨,曲江池的水位都上升了一大截,可见长安周围的各个水系都变急了许多。
王远回到别墅,带着全家返回灞源镇。
李澄霞大婚后,第一次来灞源镇,也是第一次以主母的身份接受了乡亲们的拜见与欢迎。
王远吩咐李大壮,让他安排下去,准备迎接明天大量的客流,镇上只有一间客栈,平时大多住一些商贩,住不了多少人,让各家准备好客房。
第二天一早,和护卫们锻炼完,太阳能水还是热乎的,不由地感叹,还是这边庄园住的舒坦。
到食堂吃完早饭,小镇也渐渐热闹起来,商贩们在街上开始了叫卖,周围村庄的居民也有不少前来采购的,虽然不是集市开市的日子,但每逢节假日商贩们也都会自发的前来。
李澄霞跟着众女四处闲逛,小玉米和李治去找伙伴们玩耍,王远亲切地接见了几个村庄的村长、族长、乡绅,颉利也带着家眷前来玩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才子佳人结伴而来,逛街、购物、美食、休闲,各种娱乐应有尽有,无不赞叹灞源镇的繁华。
有的人提前预定客房,准备多住几日。
直到李二与众位大臣到了,王远、颉利及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前去迎接。
先在灞河边与百姓们一同简单地祭祀了一番,便各自散去游玩。
上巳节,中华古老节日之一,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又春浴日、中国情人节、女儿节,所以这个时期的情人节还不是七月七。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上巳节源于先秦时期的祓禊求子活动,带有一定的巫术与原始宗教色彩。最初是水神祭祀的习俗,人们在这天祈求水神保佑丰收和平安。
汉代以后逐渐带有娱乐性质,扩展了曲水流觞、踏青等节日活动。
唐朝以后,上巳节习俗逐渐变冷,宋元时代开始淡出,直至近代,上巳、寒食两节并入清明。
如今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依然视上巳节为重大节日,倭国和宇宙国也有庆祝上巳节的,不知道宇宙国是否已经申遗。
王远陪着李二闲逛着,手中拿着一些小吃,不时地吃上一口。
临近午时,天气升高,一些小男孩跳进河里摸鱼虾,寻河蚌泥螺,玩的不亦乐乎。
二人转到小镇北面的山坡下抬头看去,山坡上面一大片的桃林,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一些才子佳人穿梭其中,欣赏着美景。
两人走了上去,李二龙颜大悦,说道:“这片桃花真的好看。”
王远笑道:“陛下何不赋诗一首?”
李二看了王远一眼,笑骂道:“你小子是想看朕的笑话?”
“古往今来,所有的帝王当中,咱不说武功,就文采来说,陛下当数第一,微臣岂敢笑话陛下?”
“父皇!”
“皇兄!”
两人正说话间,就见李丽质、李澄霞、云汐等几女走来。
接着长孙皇后和几位夫人也来了,房玄龄、杜如晦、萧瑀等人也在这里闲逛,众人都不期而遇。
见有些才子佳人买来酒菜,有的让居民帮忙搬来矮桌板凳,有的直接席地而坐,在桃树下对饮。
王远叫住几个居民,让他们帮忙带着几个侍卫拿些酒菜,送到山顶。
摆上桌凳,众人坐下,吹着山风,欣赏着美景,喝着美酒,好不惬意。
王远笑道:“陛下,方才请你赋诗一首,不知可有头绪?”
李二白了他一眼,说道:“你小子还记得此事呢!诸位爱卿,咱们来个飞花令,以祝酒兴,如何!”
“好!”
“老臣同意!”
“那就由朕来起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