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帐中,赵普很是激动地对着赵匡胤禀报。
“主公,营地里的风潮已经兴起,很快就可以席卷全军了。”
赵匡义激动地开口。
“大哥,咱们现在就行动?”
赵匡胤按捺住心中喜悦,沉声道:
“先不急,再等一等,晚上再行动。”
当天晚上,赵匡胤假意装作喝醉,在自己的帅帐之中睡觉。
躺在床榻上,他心情极为激动,期待而又忐忑地等待着。
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吵嚷的声音。
其中最大声的是他的弟弟赵匡义。
“大将军何在?”
紧接着是山呼海啸一般,来自诸多将士的声音。
“诸军无主,愿奉太尉大人(赵匡胤是检校太尉)为天子!”
再然后,是密集的脚步声朝着帐篷而来。
赵匡胤心中大定,故意装作刚被外面动静惊醒的样子,震惊地看着面前刚刚冲进帅帐中的诸多部下。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众人对视一眼,赵普大声开口。
“如今大周国少主疑,乃是亡国之相。”
“大家一起支持点检大人当天子,将来每个人都是开国功臣!”
赵普这番话直接让在场每个人都激动起来。
赵匡义立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龙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随后倒头就拜。
“臣见过陛下!”
在场众人纷纷下跪。
“臣见过陛下!”
赵匡胤看到这一幕,心中自然是无比高兴,同时也有些无语。
二弟这家伙也太心急了,还没等赵普把皇冠给我戴上就开始下跪称臣了!
【赵匡胤当年作为柴荣身边的亲卫,亲眼目睹了郭威黄袍加身的全过程。】
【十三年后,轮到赵匡胤成为了黄袍加身的主角!】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强行按捺住心中激动。
这一刻,他脑海中想起的不只有郭威,还有后唐末帝李从珂!
赵匡胤表情严肃,对着面前众将开口道:
“诸位想要博个出身,赵某非常理解。”
“但赵某也要事先和诸位约法三章。”
“一,不能惊犯太后、幼主;二,不能欺凌开封城中的公卿大臣;三,不得劫掠开封城内府库、百姓。”
“若有违这三条者,灭族!”
众人闻言,都是一惊。
按照正常的兵变流程来说,这三条都是必须要做的。
如今赵匡胤却将其列为禁忌,甚至提出了灭族的严厉惩罚。
但马上,众人就七嘴八舌地开口。
“谨遵陛下之命!”
“陛下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和李从珂不同的是,赵匡胤率领的这支殿前司军队早就被他安插的党羽完全控制住了。】
【赵匡胤并不需要纵容士兵们烧杀掳掠,凭借着自己平日里建立起来的威望和心腹将官们的帮助,直接就将陈桥驿这数万殿前司大军转化为自己的军队。】
【这次事件,便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诸多弹幕随之飘过。
【汉高祖刘邦:还真是没创意啊,居然学郭威。】
【秦始皇嬴政:这些禁军应该也是挺认这种的。】
【汉武帝刘彻:仓促登基,披个龙袍弄个皇冠,甚至连点像样的礼仪祭品都没有,简直寒碜到极点!】
【隋文帝杨坚:这是纯正的草台班子,武人掌握权力的结果。】
【光武帝刘秀:这种草台班子好像和之前的五代也没区别,赵匡胤竟然能凭此建立一个大一统王朝?】
东汉世界中,耿弇立刻开口附和。
“陛下所言极是,臣觉得这赵匡胤多半就是运气好,碰上了太多同时代的败家子主角了。”
丞相宋弘则猜测道:
“赵匡胤本人也是一名非常勇猛的名将,难道他是用项羽的方式横扫天下?”
太子刘庄的看法则更加直接。
“儿臣觉得,很可能是天下人心思定,被赵匡胤捡漏了。”
带着种种疑惑,众人将目光继续投向金幕。
【在事先的安排下,赵匡胤带着自己的一众班子在正月初二的晚上非常顺利地完成了黄袍加身、掌握军权的任务。】
【初三这一天,则被赵匡胤用来清除在营地内部那些依旧忠于后周朝廷的将官,封锁营地消息,以及和开封城内诸多自己的党羽们串联。】
【整个计划非常周密而成功,当正月初四赵匡胤率领数万禁军回师开封的时候,后周朝廷的核心人物们依旧还对陈桥驿兵变一无所知。】
开封,仁和门。
石守信和王审琦两位赵匡胤的“义社兄弟”浑身上下披挂甲胄,沉声下令。
“打开城门!”
范质等三名宰相让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留守开封,是打算等李重进抵达后立刻将这些赵匡胤的心腹清洗。
但赵匡胤刚出城没两天就兵变杀回来,李重进此刻还远在淮南。
石守信、王审琦两人作为名正言顺的开封留守将领,打开城门迎接赵匡胤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很快,浩浩荡荡的数万赵匡胤部下禁军就涌入了城池之中,开始朝着皇宫和城内诸多要害之地而去。
直到这个时候,开封城内的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韩通才发现了不对。
他立刻冲入皇城政事堂中,对着正在办公的三名宰相、枢密使大声道:
“三位相公,情况不好,赵匡胤发动兵变,乱兵已经进入京师了!”
“什么?”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闻言同时傻眼。
韩通叫道:
“三位相公,快想想办法啊!”
三名宰相、枢密使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他们只不过是三名文官,又不会领兵,面对大军入城能有什么办法?
韩通一咬牙,跺脚道:
“三位相公,我先去发动侍卫亲军抵挡赵匡胤的乱军,你们快快将事情告知于城中诸公,召集天下兵马前来平叛!”
韩通回到侍卫亲军司营地中征兵。
但他很快就发现不对。
京师大营中的上万侍卫亲军,竟然只有不到两千人愿意追随他去抵抗赵匡胤。
韩通一咬牙一跺脚,道:
“为了先帝的知遇之恩,我们拼了!”
带着这两千侍卫亲军,韩通义无反顾地杀了出去。
大营中,韩令坤、张令铎等诸多侍卫亲军将军们冷漠地注视着韩通离开的背影。
张令铎开口道:“韩将军,咱们真的不需要拦住韩通大人?”
韩令坤摇了摇头,道:
“韩通大人毕竟也和咱们同僚一场,自相残杀大可不必,反正他也打不过殿前司的几万大军。张将军,做好准备,咱们也去迎接赵……咳,迎接咱们新的皇帝陛下吧!”
和视死如归的韩通相比,同样是侍卫亲军将领的张令铎、韩令坤等人表情轻松自在。
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已经站在了胜利者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