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来找二皇子一系要丁氏的人正想有个简单又万全的法子控制清河郡王的孩子呢,毕竟这要有了丁氏,还不是能轻松实现这个目标。
结果丁氏竟然被二皇子一系的人打死了,真是气死人。
于是不用说了,二皇子一系的人还想竞争新帝控制权,哪里竞争得了,知道他们杀了丁氏的各路人马气死了,马上便针对他们,将这些人全逐出了竞争范围,只能喝西北风去了。
而丁氏终于没了,琳琅也松了口气。
这人的特殊能力太厉害了,再加上对方害死了原身,所以琳琅是肯定不会留她的,之前没弄死她,是看她被各路人马绑来绑去,比直接让她死更好,才没下手的。
事实上,要是丁氏没死,现在她孩子继位了,为了防止丁氏搞小动作,琳琅自己也会杀了她。
现在没了丁氏搞小动作,各方势力在之前的各系大乱斗中也死的差不多了,琳琅孩子继位,坐稳皇帝之位,就轻松多了。
那些朝廷大臣有心控制新帝,但哪里控制得了。
清河郡王和琳琅都不是吃素的,新帝有什么为难之处跟他们商量,多是能解决的。
那些人要是动了歪心思,想像之前几系大乱斗一样,弄死琳琅夫妻,这样就不怕控制不了新帝了,多半会死的不能再死。
只是文斗,没派人弄死琳琅夫妻的,琳琅夫妻顶多也就是跟对方文斗,不会要命的,但要是动了歪心思,想杀人的,那下场就惨了。
所以这些人最好是不要动歪心思,要不然倒霉的会是他们自己。
有琳琅和清河郡王给新帝出主意,朝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并且发展的蒸蒸日上,比二皇子登基以来的乱局要强多了。
从二皇子登基以来,因他和他的儿子幼帝,管理不好天下,民不聊生,天下已有乱象了。
现在琳琅的孩子继位了,有琳琅和清河郡王辅助,各种乱象渐渐平息,天下也恢复了平静。
等新帝大婚之后,琳琅和清河郡王看孩子对处理朝政大事已经很熟练了,不用担心了,就像之前和孩子说好的一样,回到了自己的王府,不再在宫中呆着了,免得时间久了,孩子别以为他们想控制他,到时远香近臭,别闹出矛盾来。
现在这样刚刚好,在孩子没厌倦他们之前就离开了宫廷,双方的感情就还在。
新帝要是还有什么难办之事,也可以再找他们,毕竟他们永远是他的父母,孩子有什么为难之处,哪有不帮忙的道理。
而因他们的孩子当了皇帝,所以在他们回去后,新帝便晋升清河王府为亲王府。
虽然现在孩子过继了,按这个时代的宗法,他们只是他的叔叔婶婶了,但到底是孩子的亲生父母,没像有些皇帝那样,尊他们为太上皇、皇太后已经很守规矩了,升个亲王那是肯定可以的。
说起来,本来没法继承爵位,需要考封的次子,因为长子当皇帝去了,他就成了世子,现在能继承亲王爵位,对他自然也是好事。
兄弟能当亲王,妹妹自然也不能少了好处,新帝又封妹妹为公主。
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妹妹,哪有不封公主之理。
因新帝经过这么多年,已经控制了朝政大权,所以他这一系列封赏,朝廷上没什么人敢反对。
当然了,主要也是历史上有人过继后,要追封自己这一系的人为帝,新帝没做这样的事,只是封父亲为亲王,妹妹为公主,对比其他皇帝,已经很不错了,他们也不好反对了。
而新帝在琳琅夫妻离开后,果然,如果有什么难办的事,还是会找琳琅夫妻商量。
说是他当皇帝,其实是一家三口当皇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何况琳琅以前也当过皇帝,有这方面的经验,能传授给新帝,所以之后的日子里,自然是将天下管理的井井有条,发展的越来越好,让本已走下坡路的朝廷,有了中兴之姿,想来新帝将来在历史上,留个中兴之君的名声,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而琳琅夫妻回去后,还经历了一些小无语事件。
却说李三娘被关了很多年,这会儿已经放出来了,看琳琅越过越好,竟然让人瞠目结舌的,儿子当了皇帝,她成了亲王妃,自然是受不了这个打击,当下在琳琅夫妻从宫中出来,招待长宁侯夫人(长宁侯这会儿已经过世了)和哥哥嫂嫂等人,也叫了归家的李三娘一起过来用饭时,还偷偷跑去找之前的清河郡王,现在新任的亲王定王,说当年家里准备将她说给定王,是琳琅被人退了亲,怕嫁不出去,抢了她的亲事,替嫁过来的。
哭的泪水涟涟的,尽是说琳琅这儿不好,那儿不好,意欲让定王厌恶琳琅,并在心里歹毒地想着,最好让定王将琳琅休了,那样琳琅就跟她一样,啥也没了。
定王也是没想到,琳琅的妹妹竟然是这样歹毒的人,见不得姐姐过的好,当下直接喊人,将她赶了出去,并吩咐以后都不许她上门。
琳琅是不是抢了她的亲事定王不知道,他只知道琳琅很好,而李三娘,嫁到王家做了什么,他身为她的姐夫,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包揽诉讼,重利盘剥,不知道害了多少人的性命,这样的人,就是嫁过来了,让他知道她做的那些事,迟早也会像王家一样,休了她,因为他不可能喜欢这样一个歹毒的女人。
李三娘在定王府的所作所为,琳琅也跟长宁侯夫人和娘家的哥哥嫂嫂说了。
长宁侯夫人倒也罢了,到底是李三娘的母亲,所以只是生气,骂了李三娘一顿,骂她怎么能做这样的事,但哥哥嫂嫂那就隔了一层,听说李三娘做了这样的事,不由气死了,毕竟怎么会有这样不要脸的人,好意思跑到别人丈夫那里,说这样的话。
生怕她得罪了定王府,甚至新帝,连累了长宁侯府,所以当下回去,马上便将李三娘送到了家庙,关起来,不让她到处乱跑说胡话,免得给自家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