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学堂的庭院里,弥漫着一种不同往日的沉寂。
往日学子们辩论的清音、诵读的朗朗之声,此刻都消失了。
只剩下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响,以及间或响起的、收拾书简行囊的窸窣声。
司马徽与宋忠自襄阳归来后,神色平静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释然。
他们并未多言,只是迅速召集了所有尚在学堂的学生。
诸葛亮、庞统、徐庶、崔州平、石韬、孟建、刘廙、向朗……一张张年轻或沉稳的面孔齐聚一堂,目光都落在两位师长身上,空气中流淌着无声的疑问。
司马徽环视众人,眼神深邃如古井,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君,今日召集大家,只为一事告知。”
“从今日起,水镜学堂……停止授课。”
简单的几个字,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众人心中激起千层浪!
停止授课?这传承学问、培养英才的圣地,竟要就此关闭?
不待众人发问,司马徽继续说道。
“天下大势,波谲云诡。尔等随我二人求学多年,胸中所学,腹内经纬,已非池中之物。是时候了。”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你们是去是留,自行选择。或归隐田园,或游历四方,或……”
“去追随你们心中向往的明主,去践行你们所学的‘治国平天下’之道。各凭天意,各安前程。”
没有慷慨激昂的勉励,没有语重心长的嘱托,只有平静的放手。
这份平静之下,是师长对弟子们能力与抉择的最终信任,也是对这个纷乱时局最深刻的洞察。
雏鹰,终究要离巢,去搏击属于自己的风云。
诸葛亮上前一步,俊朗的脸上带着一丝凝重,清澈的眼眸直视司马徽。
“先生,天下诸侯并起,英主不知凡几。学生愚钝,敢问先生……心中可有望我等效忠之人选?”
这是所有人心底的疑问,师长的倾向,往往是指路的明灯。
司马徽看着自己这位最得意的弟子,嘴角浮现一丝极淡、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那笑意中包含着洞察世事的了然与彻底的放空。
“孔明啊孔明,你心中自有丘壑,乾坤朗朗,何须问我?”
“路在脚下,明主在心,你们心中认定的路,便是水镜堂传承的路。”
徐庶闻言,摸了摸自己微胖的肚子,脸上露出惯有的、带着几分疏懒又真诚的笑容。
“嘿嘿,先生说得是,这出仕嘛,建功立业,也不急于一时。”
“我得先回老家一趟,看看我老娘,她老人家身子骨也不知如何了。安顿好家中,再谈其他不迟!”
孝道为先,这是徐庶的赤子之心。
众人再无多言,一种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茫然交织在心头。
他们默默拱手,向两位师长行了最庄重的弟子礼,随后,便是收拾行囊的忙碌。
一卷卷承载着智慧与心血的竹简被小心包裹,简单的衣物被打进行囊。
往日书声琅琅的讲堂、辩论激烈的庭院、洒满月光的回廊,此刻只剩下空寂的回响。
同窗好友之间,或有低声的告别,或有互道珍重,气氛凝重而克制。
崔州平走到正在默默整理书案的诸葛亮身边,低声问道。
“孔明,襄阳一晤,女帝……非庸主。然以你之才,莫非真欲去那西蜀,相助那位以仁义着称的刘皇叔?”
按照异人们传开的那本三国志来说,似乎所有人都有某种命运的“轨迹”。
诸葛亮停下动作,修长的手指拂过案几上冰冷的纹理。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萧瑟的庭院,清澈的眼眸中第一次流露出深沉的迷茫与复杂的感慨。
“州平兄,若真如那三国志所言,我会追随刘皇叔,岂不是冥冥之中早有一双大手安排好了一切?我苦心求学,却成提线木偶?”
“汉室倾颓,皇权旁落,天下板荡,刘皇叔以织席贩履之身,犹自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其志可嘉,其情可悯。”
忽然,他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困惑。
“然……你看今日之天下?女帝刘容坐镇中枢,虽为女流,却手段非凡。”
“敲江东,慑益州,收荆州,朝廷威仪,隐有重振之势。表面看去,诸侯臣服,四海……竟似‘太平’?”
诸葛亮自嘲般地摇了摇头,那“太平”二字,他说得格外沉重。
“如此‘太平’盛世,我这一身所学,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有何用武之地?”
这并非矫情,而是面对一个似乎不再需要“乱世谋主”的时局,所产生的巨大失落与价值困惑。
他的才能,仿佛生错了时代。
一旁的庞统闻言,发出他标志性的、带着几分狂放不羁的大笑。
“哈哈哈!孔明啊孔明!何必自寻烦恼?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你孔明若真有心出仕,欲展胸中抱负,何须你去寻人?自有那慧眼识珠的明主,踏破铁鞋,登门求贤!”
“届时,是龙是凤,是隐是出,皆在一念之间!且看天意如何安排吧!”
说罢,他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拎起自己那个永远装着酒的葫芦,潇洒地甩上肩头,大步流星地向门外走去,背影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豁达与随性。
庞统的笑声在空旷的学堂里回荡,渐渐消散。
诸葛亮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这承载了无数光阴与智慧的庭院,最终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也背起了自己的行囊。
水镜学堂,这个曾经名动荆襄的学术圣地,随着最后一名弟子的离开,彻底关闭了它的大门。
门扉轻掩,仿佛掩上了一个时代。
……
一个月后。
当冬日凛冽的寒风卷过襄阳城的街道时,几则石破天惊的消息,如同投入滚油的冰水,瞬间引爆了整个灵境世界,其热度甚至超越了女帝收服荆州的新闻!
**【大汉全境传闻】:**
**南阳卧龙岗,诸葛孔明(字孔明),感念天下求贤若渴之心,于草庐之外,设‘九宫连环谜阵’。凡能连破九阵,直抵庐前者,无论出身贵贱,孔明愿奉为主公,竭智尽忠,鞠躬尽瘁!**
**【大汉全境传闻】:**
**襄阳鹿门山,庞士元(字士元),静观风云,欲觅知音,于山道险要处,悬‘八门金锁迷局’。破此局,登顶相见者,庞统当以腹中经纶相酬,生死相随!**
**【大汉全境传闻】:**
**水镜双星,卧龙、凤雏,同时布下惊世谜题,静待明主!得其一可安邦,得其二者……可定乾坤乎?!**
公告一出,举世哗然!
“卧龙凤雏?设谜题择主?这……这操作也太风骚了吧!”
“九宫连环?八门金锁?听着就头大!这哪是选主公,这是考状元吧?”
“诸葛亮!庞统!顶级谋士啊!得一可抵十万大军!快去南阳!快去襄阳!”
“妈的,荆州这下真成风暴眼了!女帝刚站稳,这两位爷就出来抢戏了!”
“快!召集帮里所有智力高的!解谜专家!风水大师!历史学家!给我研究!必须拿下!”
“诸葛亮的草庐我知道!就在南阳城外!兄弟们冲啊!”
“庞统的鹿门山险得很!带足补给和登山工具!”
“韩星河会不会派人去?孙策呢?曹操呢?刘皇叔呢?这下有好戏看了!”
整个灵境世界,尤其是荆州地界,瞬间沸腾!
无数玩家、各大势力的探子、自诩才智过人的名士、甚至一些野心勃勃的小诸侯,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从四面八方涌向南阳卧龙岗和襄阳鹿门山!
平静了月余的荆襄大地,因为这两则公告,再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在三国志被公布天下的时局里,水镜双星以独特的方式,向天下宣告了他们的出山,也为这纷乱的棋局,投下了两颗足以搅动乾坤的棋子。
一场围绕“解谜”的无声硝烟,已然弥漫开来。
谁将破局而出,成为卧龙、凤雏认定的明主?
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云雾缭绕的卧龙岗与险峻奇绝的鹿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