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虽然已落幕,但话题和争议还在继续。
毕竟本届奥斯卡出现很多状况,最佳影片宣布前,工作人员误将《爱乐之城》的获奖信封递给颁奖嘉宾沃伦·比蒂,这一技术性失误却意外成为整个奥斯卡陷入混乱状态的隐喻。
更富争议的是,当晚诸多获奖感言演变为政治宣言。
最佳女主角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邀请所有女性提名者起立的\"玻璃天花板\"时刻,最佳纪录片《伊卡洛斯》导演对体制腐败的尖锐批判,以及对一些觉醒思潮支持和声援,使得这场全球艺术盛典无可避免地打上鲜明的政治烙印。
有意思的是,古旋风因为没有参加本届奥斯卡,所以很多网友调侃,“因为没有风神坐镇,所以才会有牛鬼蛇神作乱。”
白宫主人也发推文嘲讽:“本届奥斯卡逊爆了,一点收视率都没有。”
在他想来,自己女婿没出席这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说明也对本届奥斯卡不满,他正好对这帮好莱坞左派出口恶气了。
本来,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新作《华盛顿邮报》,是本届奥斯卡获奖呼声最高,结果却颗粒无收。
这部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汤姆·汉克斯联袂主演的影片,不仅重现了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的历史风云,更以犀利的叙事视角探讨了新闻自由与政府权力之间的永恒博弈。
影片一经上映,便引发广泛讨论,并在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斩获最佳影片提名,成为当年最具分量的政治剧情片之一。
然而,尽管《华盛顿邮报》在艺术性与社会意义上均获得极高评价,它最终未能摘得奥斯卡最高荣誉,输给了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水形物语》。
这一结果引发影评人与媒体行业的深度思考,在奥斯卡的评选中,究竟是艺术创新更胜一筹,还是社会议题的深刻性更具分量?
《华盛顿邮报》的故事背景设定在越战时期的美国,时任《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凯瑟琳·格雷厄姆(梅丽尔·斯特里普饰)与主编本·布拉德利(汤姆·汉克斯饰)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否冒险刊登被政府列为机密的“五角大楼文件”,揭露美国政府长期隐瞒的越战真相。
影片以紧凑的节奏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新闻从业者在权力高压下的勇气与挣扎。
斯皮尔伯格以他一贯的娴熟手法,将这一历史事件赋予了强烈的当代意义,在“假新闻”泛滥、媒体公信力备受质疑的今天,《华盛顿邮报》无疑是对新闻行业初心的一次深情致敬。
影片的剧本由斯皮尔伯格、丽兹·汉娜与乔希·辛格共同操刀,对白精炼而富有张力,尤其是斯特里普饰演的凯瑟琳·格雷厄姆,从一个优柔寡寡的报业继承人蜕变为坚定扞卫新闻自由的女性领袖,其表演层次之丰富,堪称她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峰。
汤姆·汉克斯则完美诠释布拉德利的锐利与幽默,两位巨星的化学反应让影片在严肃的政治叙事之外,亦不乏人性化的温情瞬间。
在本届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华盛顿邮报》入围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两项重磅提名。
斯特里普的表演虽广受赞誉,但最终败给《三块广告牌》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而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华盛顿邮报》则输给更具奇幻色彩的《水形物语》。
这一结果让许多影评人感到惋惜,认为奥斯卡评委或许更倾向于奖励视觉创新或情感冲击力更强的作品,而非《华盛顿邮报》这类沉稳厚重的历史正剧。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华盛顿邮报》的“失利”恰恰反映了奥斯卡评选的某种趋势,近年来,学院奖愈发青睐那些在形式或主题上具有突破性的电影,例如《水形物语》以童话般的叙事探讨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
而《华盛顿邮报》则延续斯皮尔伯格一贯的经典叙事风格,虽工整却稍显保守。
尽管如此,该片的社会影响力远超许多获奖影片,它不仅引发了公众对新闻自由的重新思考,更在白宫现任主人时代“反媒体”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成为扞卫第四权力的重要文化符号。
本应该是最适合时代叙事的作品,应该是获奖的不二之选,却落个全军覆没,似乎又令人无比矛盾。
《华盛顿邮报》的上映恰逢美国新闻业面临空前挑战的时期。
社交媒体的算法推荐则进一步加剧信息茧房效应。
在这样的语境下,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提醒人们,新闻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无数报人以勇气和坚持换来的珍贵遗产。
影片中,凯瑟琳·格雷厄姆在最高法院庭审前夜的那句“如果我们活在一个政府可以决定发表什么、不发表什么的社会,那《华盛顿邮报》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当下的警示,这种强烈的现实关照,使得《华盛顿邮报》超越普通的历史剧情片,成为一部具有公共讨论价值的时代作品。
cNN评论道:“尽管《华盛顿邮报》未能在奥斯卡上登顶,但它的影响力远非一尊小金人可以衡量。”
《纽约时报》:“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它让观众重新审视新闻行业的价值,并在娱乐至上的好莱坞工业中,坚守了艺术的社会责任感,斯皮尔伯格再次证明,伟大的电影不仅是视觉盛宴,更应是思想的火炬。 ”
《好莱坞报道》首席评论员斯科特·范伯格在后续专栏中指出:“2018年奥斯卡创造一个危险的先例,艺术成就的评判标准似乎正在被道德正确性所取代。”
这种观点在行业内部引发两极反应,支持者认为电影作为社会镜像,理应对时代议题作出回应,反对者则担忧政治因素可能损害奥斯卡作为专业奖项的纯粹性。
业内人士也在讨论如何平衡艺术价值与社会责任这一日益尖锐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