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的出关,当然是因为各种事情都算是尘埃落定了。
在出动了甲士袭杀不成以后,清田查口的行动就已经成功了,谁都阻挡不住,反抗不了。
再加上又有了胡宗宪被弹劾,并且把人押到了京城来,嘉靖也闭不住关了。得出来跟内阁的大臣们议议国事了……
在过去的三个月的时间中,王言发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整个大兴辖区之内给彻底的清田查口了一遍,上到八十岁人瑞,下到才出生的婴儿,再到大户人家的佃户、奴仆,甚至是辖区内合法注册的道士、和尚,牙行里没有卖出去的奴隶等等,全都登记造册。
在大兴衙门的户籍信息中,可以找到大兴辖区内的每一个人。在土地信息之中,可以找到大兴辖区内的每一亩地。
王言直接发了告示,还让清田查口的人宣传,告诉百姓们,在大兴的地界上,禁止买卖土地。私下交易,全都是违法的,是要被官府处理的。同时还说了,今后大兴本地的杂税会逐渐削减,直至没有。甚至连田租,将来也要削减。
毕竟在大明来说,田税实际上是三十税一,十税一可正经是重税了。但看起来是三十税一,实际上乱七八糟的税可一点儿不少,古代大多都是这个样子。
而王言则是已经取消了相当一部分的大兴本地的杂税,只在田税上收,一来一去百姓实际上是减少了负担,让百姓赚的更多的。
另一方面来说,百姓少缴的税也都在清洁费上翻倍的找回来了。同时百姓们还能参与到大兴的各项建设中去赚银子,日子比起以前不是好的一点半点。
尤其是很多家里人丁多的而又没分家的,老父亲做家里的主,让家里出一两个人去工地干活赚钱,余下的人更多的负担农活,这样是什么都没耽搁,家族赚的银子还更多了。
在这一点上,王言是下力气算了种地与工程的开支、收入,最终才定下的工价,使得在工地干活的收入稍稍的高于种地的所得,又不至于有那么大的差距,让人们完全放弃了土地,维系住这个平衡。
目前已经是到了六月份,土地早都已经耕种完毕,没有太多的农活。劳动力都到了各个工地上赚钱,甚至都是自带干粮。
资源有限,王言没有管饭,不过发的银钱其实也覆盖了他们的吃喝,怎么都是赚。同时百姓们再去购买粮食,也算是一种消费了。
东城范围内的粮商,早都被收拾服了。王言说什么粮价,就是什么粮价。当然这是在没有天灾人祸,导致本地粮食减产,粮价大幅上涨的时候。真到了那个时候,王言不杀人全家,说话都是不好使的。
毕竟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就让人不想要命了,何况是翻了两倍、三倍呢……
总而言之,从王言在嘉靖四十一年一月末上任大兴知县,到六月中的五个月时间,先后收清洁费、扫黑除恶、清田查口、大搞工程建设,如此一套流程下来以后,财政宽裕、田口大增、税收大涨、建设的也越来越好,大兴直接大治了。
整个大兴在大跨步的前进,人们只要不是瞎子,都是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不同的。
城外轰轰烈烈的各种工地不提,只说东城。
街道更干净了,更平整了,破碎的石板全被换了新的,一些小的坑坑洼洼甚至是泥路的街巷,全都用石板混着水泥修了路。
每日里的各种垃圾、污水,都有人专门来收。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建设起了公共的茅房,让人们出行在外方便上厕所,也解决一下生活中上厕所难的难题。
街面上每天的人更多了,市场更加的热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收上来的清洁费在逐步提高,充分说明了经济的繁荣。
而清洁费提高的背后,自然是相关的各种产业所需要的人工的增多,赚到钱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整个京城的局面,都是在好转的,是肉眼可见的更有气象。
这种事儿别人感触不深,除了王言就是嘉靖、吕芳、黄锦等人明白,现在的京城到了什么地步。
这是王言告诉黄锦的,黄锦是厂工么,大事小情都要知道。王言就让他针对各种物价,各种集市的人流,城门进出,码头的货船、客船,百姓收入等等每日记录汇总,每天对比。
事实上这些数据的相当一部分,都是有统计的,只不过王言加了更多的数据进来,扩大了统计范围,方方面面都囊括进去。如此也就对京城的实际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不过明确的认识,不等于认识的清晰。
嘉靖不当皇帝,也是富贵的王爷。吕芳、黄锦,都是进宫几十年的人,小时候的贫苦,可能都记不住了。
不过知道一些大概,明确的知道京城在进步,在变好,京城的百姓在变得富裕,市场在变得活跃,到底也让嘉靖高兴。让嘉靖更加明白的感受到,王言除了给他送了二百万银子之外的,卓绝的能力……
现在王言已经没什么事情了,一般的问题都由马得福带着新来的县丞处理好了。现在在大兴也没有什么不一般的问题了。
毕竟全都被他收拾服了么,权贵们也不敢在他手下惹麻烦,严世蕃都打了,徐阶的二儿子也抽了嘴巴子,嘉靖明摆着支持,哪里还有什么不开眼的。此外的地痞流氓乞丐等等,全都消失不见,走在街上的人都和善的很,商家经营也诚信的很。
如果不是还有胆大包天的一些违法犯罪份子,搞一些偷盗抢,一些百姓耍无赖占便宜的话,东城这个范围内堪称大同了。
王言只要保证大兴衙门的正常运转,保证队伍的思想统一,保证人员一定程度的廉洁,再把控着发展方向,就能让大兴走向新的辉煌。
所以他平日里就是带着几个衙役护卫,大摇大摆的到处溜达,就看谁还想不开要弄死他。同时也在溜达的过程中,完善着各种的规划。
也组织了大夫们成立了医院,组织了稳婆们,招募了姑娘们,研究接生孩子,让婴儿成活等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大力推进各种公共建设,不断的加大投入,上马项目,带动就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比如皇家专营的水泥,大兴衙门就采购了许多,盖房子、修路全都用的上。其他的各种的工具、材料,全都是花钱买来的。
而且就是跟东城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商号采购,因为他们都在这边经营,大兴衙门都能收得上来税,还能回流相当一部分。
否则要是给了别人,他们赚的这笔银子怕是就直接囤起来了,那又是另一种麻烦……
这一天,毛毛细雨,很有几分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意思。
王言没有出去闲逛,而是十分嚣张的让衙役在县衙门口撑起了大伞,弄起了火锅。
“大老爷,这锅子还是冬日里吃着热乎,现在吃着燥的很。”厨房头子王大在一边手切羊肉伺候着。
“要不怎么趁着今天下着雨才吃呢?”
王言弄着筷子翻着锅里的肉,随即夹了一大筷子到碗里沾了料,已然不差后来许多了,蘸料的花样也有不少。
王大现在可以说是王言的专职厨子了,每天变着花样的给王言做菜吃,从买菜到做菜,从来不假人手。
因为曾经有人找过王大,让他毒杀王言,结果王大坚决反对,想要弄死来找他的人,结果对面有两个人,他没干过,还差点儿被弄死。那之后,他就小心翼翼的,看着手下的那些人跟看贼一样,生怕谁给王言下了药。
王大深深的明白,一切都是在王言上位以后改变的,只有王言活着,他才有好日子,他的腰杆子才能挺起来,在大兴就没有他怕的人,骄傲的很。
“是,大老爷,我也就是这么一说。”王大憨厚的笑起来。
他牢记王言的指示,这几个月过来,人已经胖了一圈,脸色红润,一看就是个好厨子。
“你孙子开蒙的事定下了?”
“定下了,定下了,一听我是给大老爷做饭的,办事儿的小吏吓的脸都绿了……”
正在两人闲聊的时候,不远处一行人走了过来。
王言看了一眼,还是很有礼貌的站起了身,等人到了近前拱手道:“见过部堂大人。”
这次胡宗宪没有再纠正,他也给王言行了礼:“老夫就要回乡了,来跟你告别。”
朱七说道:“怎么也在我那呆了一段时间,大柱也给胡部堂守过营帐,理当送一送。”
“对,该送送部堂大人。”齐大柱应声附和。
王言摆了摆手:“本是我该去送部堂大人的,只是不想部堂大人这么快就脱了身,赶紧坐吧,估计这几日也没吃许多油水。”
胡宗宪笑呵呵的坐下,看着懂事儿的小吏拿上来碗筷酒杯,说道:“现在看来,还是吃的清淡一些的好。”
“我就爱吃肉。”
“肉吃多了,不好消化。”胡宗宪摇了摇头,“你讲过的,荤素搭配才最相宜。”
齐大柱弄着两盘子新切好的肉一股脑的倒进锅里,王言使筷子翻着锅:“我还年轻,肠胃好,肉吃的就多。部堂大人都自称老夫了,少吃肉,多吃素,对身体好。”
朱七哎了一声,找事儿了:“那王兄弟,你说说万岁爷呢?”
“陛下那是仙修玄功,自然要少用这人间食物。”瞥了一眼笑嘻嘻的朱七,王言转而说道,“部堂大人回乡以后,打算做些什么?”
“你不是劝我散尽家财,安心耕读?”
“耕读是耕读,可总也不能只是耕读。”
“此话何解?”
王言说道:“徐阶那老东西是个阴狠的,听说他儿子硬是砍了自己给严世蕃做小妾的亲女儿,这一家子没好东西。徐阶他们那一伙,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你。怕是之后就找个由头,再行构陷之事。”
胡宗宪没有纠结王言直呼‘你’,毕竟王言叫严嵩老狗,叫徐阶老东西,真是混不吝,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怕。何况他一个被革职的罪臣呢。
“那依你之见,老夫该如何啊?”他真心求教。
是个人都知道,目前来看,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了。而且综合这一次徐阶等人要整死他的作风来看,他也不太看好之后徐阶等人能放过他。到了这个时候,他也真没什么好办法。
哪怕严党没有被处置,可已经倒了话事人,胡宗宪这严党三号人物都倒霉了,这时候旁人更自顾不暇,哪里有什么团结,都是各家自扫门前雪,没什么人帮他了。
或者换个说法,小忙可以行个方便,但到他官位的这种大明顶尖了的事情,没人敢插手。
还真就是王言头铁,位置也独特。
王言说道:“陛下提携至此,今次更是救了性命,如此洪德,如此圣恩,部堂大人岂能忘记?”
不用胡宗宪追问,王言继续说,“部堂便是回了乡,也要为陛下解忧啊。回乡以后,部堂大人便招募一些人手海贸,一则继续给陛下看着海疆,二则给陛下寻一寻海外的好东西,三则海贸获利颇丰,也能多赚些银子孝敬陛下,四则部堂大人也有些事情做。
俗话说的好,温柔乡英雄冢,若回了乡真的安心耕读,部堂大人为国尽忠的意气怕是要消磨殆尽了。”
“我大明海禁……”
“部堂大人怎地走了这么一遭,胆子还这么小了?你就是打倭寇的,说这许多作甚?不敬爱陛下的才要禁,你是给陛下做事,自然就不禁。
好不容易将倭寇打的没了声势,打出了海波平,自然要好好利用。不能只让倭寇赚银子,咱们不能赚。再者沿海又多为你的旧部,办事也方便的很。哪里还有人比你更懂海贸?”
王言给胡宗宪夹了老大一筷子肉,“部堂大人,回头我给你五万两银子入股,这事儿算咱们俩干的。我出主意,出银子,你去办事儿。好处呢,咱们俩一人半成,共拿一成,剩下的都孝敬给陛下。
回头我去请示陛下,找个冒头的海商给抄了家,到时候咱们把船拿走,再让戚继光调派一些人手出海护卫。咱们一条船变两条船,两条船变四条船,将海外之财都弄回来。这才是利国利民,更是为陛下尽忠的大好事。”
胡宗宪看着王言的目光惊为天人,真是敢想敢说啊……
?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