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伴随着恐惧降临在了柏林,那些被燃烧弹点燃的建筑物没有随着黑夜的降临而熄灭,反而越烧越烈。
剧烈燃烧的城区建筑物甚至能将整个柏林照射的如同白昼一般,柏林成为了一只欧陆的“萤火虫”。
燃烧的城市甚至能让百公里外的人群看到柏林的光火。
城内的消防队员们在轰炸中也是死伤惨重,夜晚城里的百姓也是自愿的帮助那些活下来的消防员扯着水管想要剿灭那些燃烧的建筑物。
可他们刚刚行动,整个城市又响起了令人绝望的防空警报声。
“他们来了!他们又来了!”
绝望的柏林百姓看着远处被高空探照灯照亮的大明轰炸机群,又是密密麻麻的轰炸机,他们白天所遭遇的事情又得在晚上重新再来一遍。
“轰轰轰!”
柏林防空塔继续疯狂的开火,大明的轰炸机群继续的向下丢炸弹。
6月的柏林处处透露着绝望的气息,这些刚刚过上天堂般生活的柏林人转眼就过上了地狱般的生活。
现在别说什么面包牛奶了,就连一个茅草屋都是奢望。
在24小时不间断的地毯式轰炸中,普鲁士人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仅仅是4天的时间,城内的普鲁士人就有18万伤亡,并且这一伤亡数字还在不断的攀升。
被火焰灼烧到的普鲁士人甚至得不到救助最终感染死亡,抗生素这种东西在普鲁士帝国已经是堪比黄金的存在。
西线的柏林正在遭到狂轰滥炸的时候,东线的将领们也是叫苦不迭。
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部内,曼施坦因元帅已经收到了柏林遭到地毯式轰炸的消息,这封信件中狼穴的将领们勒令所有东线的军队立刻想办法回去勤王护驾。
曼施坦因手下的将领们虽然是有心回去救援,可这短短的600公里路程就宛如天堑一般不容他们跨越。
整个南方集团军群现在连2000辆汽车都凑不齐,运输能力基本上倒退成为骡马化。
所有的士兵行军全靠两条腿,就这还得担心天空上的大明对地攻击机空袭他们的问题。
“曼施坦因元帅,我们目前的处境非常糟糕,士兵们缺乏后勤补给,我们就如同下水道里的老鼠一般,被大明那只狸花猫撵的到处跑。”
“我想等我们到了柏林,恐怕柏林早就被大明人给攻占了,或者我们还没有到柏林就被屁股后面的大明军队包围了。”
第14集团军指挥官威廉?李斯特对战争已经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现在只想结束掉这该死的战争。
至于普鲁士帝国能够扭转败局,成功的秽土转生?那恐怕真得把亚特兰蒂斯的死亡军团给召唤出来了,否则说什么都没有用。
指挥部内的其余将领们对于威廉?李斯特的这种说辞没有过多的指责,他们都是容克贵族的精锐,很是会权衡利弊。
若是在1个月前,威廉?李斯特要是敢这么说的话,隔天就出现在军事法庭上了。
可当这些普鲁士高级将领见识了大明人的恐怖后,他们已经在思考未来的普鲁士将要何去何从。
老实说容克贵族们并不想要战火烧到本土,因为本土才是他们真正的家,他们的资产、家人都在本土。
一听到柏林被炸了之后,不少将领就开始担心起家人们的安危。
曼施坦因看着威廉?李斯特的眼睛,他知道后者的意思。
作为整个普鲁士帝国最善于指挥的参谋长之一,曼施坦因的个人才华是无可匹敌的,聪明的他能为普鲁士帝国击溃一个实力跟他们不相上下的敌人,可要他击溃一个比他们强十倍的敌人,纵使曼施坦是个绝代天骄,这事儿他也办不到。
“威廉?李斯特,你说的不错,我们无法拯救柏林,就像是我们现在无法拯救南方集团军群一般。”
“我的顿河集团军群在库尔斯克和明斯克地区已经吃过了亏,更别提现在的南方集团军群军心涣散,缺乏后勤补给,士兵们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得整天担心头上飞过的飞机丢炸弹。”
“我现在已经认清了现实,我们普鲁士帝国的最终结局就是失败,能够体面的离场就就算是上帝保佑了。”
曼施坦因沮丧的向指挥部内的众人说道。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投降吗?”
“是啊!向大明人投降似乎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至少我们南方集团军群的士兵们都能活下来!”
“我就知道我们会失败,从第六集团军被俘虏后战争的结局就决定了,更别提现在咱们一行人还丢了补给,用不了多久手上的步枪就会变成烧火棍。”
指挥部内,将领们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回荡在曼施坦因的脑海中。
作为普鲁士帝国的元帅,曼施坦因感觉自己要是投降了,日后得背上骂名,可要是不投降了,手下的士兵们可就要下地狱了。
投降的念头一旦产生,整个军队就失去了战斗力。
在将领们思考投降问题的时候,那些基层的士兵们同样对未来感到悲观和迷茫。
每一天都有士兵怀着绝望的心情跑到大明控制区投降,希望能够在战俘营里不再过上这提心吊胆的生活。
最让南方集团军群士兵难以承受的是大明帝国竟然派遣了一支6万人的大日耳曼军团,这是一支由生活在大明帝国的普鲁士人组成的。
经过系统化培训和装备现代化武器的大日耳曼军团战斗力可谓是彪悍,一个师便能追着同胞的三个师跑。
普鲁士人相互搏杀的场景在东线战场上不断上演。
关键是这些曾经的同胞竟然对他们这些普鲁士本土人拳打脚踢,就像是变成了两个民族一般。
在继续抵抗了几天后,曼施坦因决定不再负隅顽抗,他要向大明帝国无条件投降。
当然在他向每个人宣布了投降的消息后,有些无法接受事实的士兵和军官选择开枪自尽,他们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践行他们永不投降的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