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礼!
这是一个迎亲的礼仪!
男子想要将妻子从女方家中迎回来,非直接就能迎回来,而是要有一些喜庆的考验之事。
于那样的礼仪,虽在阁中,亦是有知。
璇儿都派人亲自盯着了?
开门礼的题目都弄回来了?
真真是……顿来好奇之心。
未几。
细步轻轻,一个个小脑袋便是探了过来,道道目光落于小郡主手中的纸笺上。
“开门礼应该结束了。”
“迎亲回来了?不好说。”
“嘻嘻,我就知道项成章后面的题目做不出来!”
“非五言,非七言,非得要求一首六言的。”
“是小神……,是秦翰林做出来的。”
“……”
“秦翰林!”
“是去岁恩科的探花郎吧,听说他年岁不大,堪为国朝定鼎以来最小的进士和探花郎了。”
“以后估计都不太可能出现。”
“秦翰林,还真是才学。”
“嘻嘻,还真如要求做一首六言的。”
“诗词一道,六言的还真是不多。”
“……”
“十里春风人面,二分明月扬州。”
“玉箫吹彻红楼,拭汗粉巾香透。”
“锦瑟华年相倚,青骢油壁同游。”
“芙蓉初照楼头,莲子从今得藕。”
“妙哉,妙哉,写的真好,写的真喜庆,单单读着,都能一想小王爷这一路上的欢闹了。”
“秦翰林!”
“果然探花郎,天下读书人中的尖尖,这等诗词之道……于其当不难,只是,要及时的做出来,也非容易事。”
“秦翰林!”
“听母亲也说过此人,此人很得陛下看重,未做官之前,都得陛下多次赐爵了。”
“如今是一等子吧?”
“尽管不算什么,也是很难得了,毕竟是陛下钦赐爵位,眼下做官了,想来将来必然仕途顺畅。”
“听说他的模样很俊俏,城中名声最为响亮的医馆百草厅就是他的。”
“还真是难得。”
“……”
“秦翰林此人,我也知道一些。”
“这人才十四岁吧,嘻嘻,和我年纪一样了。”
“能够被陛下点中探花郎,才学是无需怀疑的。”
“有传此人曾得异人传道,故而,聪慧异常,还有京城小神医的称呼呢。”
“那什么得了必死的肠痈之病,数年前,就是他出手,展现华佗医道,剖开病人的脏腑,将病人治好的。”
“上个月的报纸上,不也有说有一个人吞金入腹,都差点死了,最后……为秦翰林和明月道长联手施展华佗医道,将金子从那人体内取出。”
“最后,那人活下来了。”
“还真是神奇。”
“华佗医道!”
“失传那么久的华佗医道,再现了。”
“这首词……写的也很好!”
“……”
“玲妹妹,你对秦翰林知晓不少嘛。”
“要不让人去秦家问一问?”
“……”
“问什么?”
“嗯?月姐姐,你……你打趣我呢。”
“呸!”
“你怎么不去问!”
“……”
“嘻嘻,你和秦翰林年岁相仿,岂非合适?”
“相问的话,岂非更好?”
“……”
“呸!”
“月姐姐,我看你是想要去问了。”
“……”
“嘻嘻,说来,那个秦翰林还真不错。”
“年岁不大,仕途可见,又是俊俏之人,听说家中只有一个父亲,母亲早去了。”
“他又是一个有爵位的。”
“城中的家业很不错。”
“玲妹妹,你若是有心的话,可要早早让人前去一问,听我母亲说,城中盯上秦翰林的人家很多很多。”
“……”
“秦翰林,的确不错。”
“听我父王也说过此人。”
“恭王爷和恒王殿下多有欣赏此人,他老师还是如今的御前军机大臣刘延顷。”
“他又是早早简在帝心之人,将来只要不犯错,只怕早晚也要入军机处。”
“你们一个个小丫头,若是有心的话,还真可以让大人们去问问!”
“……”
“嘻嘻,崔姐姐,你对秦翰林也知晓那么多?”
“难不成你也有意吗?”
“……”
“呸,小蹄子乱说,我的事情都已经定下了!”
“……”
“哎哎哎……,你们还看不看这些题目!”
“……”
听着姊妹们闲言,听着姊妹们对于某人的夸赞,小郡主喜上眉梢,嘴角都不自轻轻扬起。
看不出来,小神医名声挺大的。
京城那么多人家都知道了。
连闺中的女子都知道了。
只是!
听着听着……感觉不太对劲,一个个了解那么多、那么深做什么?是想要做什么?
去秦家问一问?
呸!
一个个小蹄子,不怕害臊!
还有崔姐姐,瞎出什么主意,还主动让玲妹妹她们的家人去问问?问什么?
哼!
一个个小蹄子想那么多的?
听着耳边还在不住传来的嬉笑之言,小郡主白了兴致最大的玲妹妹一眼,小蹄子该不会真的想要跃跃欲试吧?
呸!
心中凭生丝丝烦躁,轻咳一声,将姊妹们的注意力拉回来,不是要看许家开门礼的难题吗?
话题都跑到哪里去了?
“嘻嘻,璇儿妹妹觉得那个秦翰林如何?”
“记得百花大剧院的那个秦氏,就是秦翰林的姐姐吧,秦氏还是宁国府的当家奶奶!”
“……”
“秦翰林,不认识!”
小郡主平静、无言、干脆的应之。
“看诗,看诗词!”
“……”
唉。
小郡主有些后悔此刻看手中的纸笺了,否则,一个个小蹄子也不会提及小神医。
他们多夸夸小神医就行了,一个个的……心思倒是不少。
真是的!
“嘻嘻,看诗词,看诗词……。”
“……”
卫姓女子抿嘴含笑,璇儿说她不认识秦翰林?怎么能够?自己所知,那个大白兔工坊就有秦翰林的助力。
更别说当初还听璇儿妹妹说过,王妃病患的时候,亲自相请秦翰林为王妃诊治的。
现在怎么就不认识了?
直觉……不仅认识,还十分相熟。
不过,那些事没有多言的必要,一群女儿家闲聊外面的男子,本就有些失礼了。
还是止住吧。
“这首诗……也是难题,以即将到来的中秋为题!”
“写一首词!”
“韵脚都有限定!”
“是……是秦翰林做的。”
“嗯。”
“碧空云敛,看团圆三五,古今同羡。”
“秋满小筵花径里,恰是良宵庭院。”
“桂魄浮光,兰心度馥,拜罢纤腰倦。”
“倚阑遥望,星河天外微粲!”
“这是一首百字令,写的真好,写的真的好,让我写的话,倒也能写出一首词,可……也就一首词了。”
“不愧是读书人中的探花郎!”
“……”
“下面来了对子!”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呀……,这个对子有些刁钻,看似寻常,实则内藏机关,若非报纸上时而有一些史书典故,还真想不到那一点!”
“……”
“崔姐姐,哪里刁钻了?”
“有什么不同吗?”
“……”
“你再读读,就能读出来了。”
“用了两个古时候的名人之名!”
“……”
“我想到了,是鲁肃和樊哙,对不对?前段时间,城中的三国之书大卖,我有一览,直接就想到鲁肃了。”
“樊哙也是一个人!”
“许家的人还真是出难题!”
“又是秦翰林解决的?”
“我看看是如何对上的!”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妙!”
“妙!”
“……”
美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