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听到这个回答,零零发愣在了原地。
这对吗?
他犯了那么大的错,请客吃饭就过去了?
皇上也迟疑了一下,看向佛印问道:“会不会有些轻了?”
佛印认真地想了想,又道:“那再把保龙一族的其他弟兄也算上,点醉仙楼最贵的饭菜,再要两坛三十年的醉仙酿。”
“这......”
皇上还是有些不满意。
“够了,真的够了。”可佛印却急忙叫停,而后凑到皇上的耳边,小声提醒道:“再多的话,阿发的私房钱就负担不起了。”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可羊身上总共就那么多的毛,薅秃了之后,就算是用再大的力气,短时间内也薅不出更多的羊毛。
念及至此,皇上目光扫了过去,落在零零发身上:“都听到了?你认罚么?”
零零发依旧没有回过神来,直到皇上身边的佛印朝他挤眉弄眼,又轻咳了两声以作提醒。
他这才反应过来,连连点头同意。
“同意,一万个同意!”
“......”
零零发话音落下后,御书房中也寂静了一瞬,而后,不知是谁最先没有忍住,笑出声来。
其余人再也忍不住了。
一时间,御书房中爆发出了浪潮般,一波接一波的笑声。
“终于结束了,憋得我好辛苦。”
“阿发,说好了请客吃饭,可不能反悔啊!”
“就是啊发哥,大丈夫一言既出,什么马都难追。”
“你们这是?”零零发又愣住了,有些难以理解,怎么上一秒还无比沉重的气氛,忽然就变得这么......轻松活泼?
“咳咳。”佛印轻咳两声,而后在零零发那茫然无措的目光中,解释起来:“事实上,在你和姬无命出发后不久,苏少侠就将蒙元宗师也在寻找武穆遗书的事情,通过联络法器汇报到了御书房。”
联络法器虽然还未在百姓之中普及,却已开始在皇宫中效力。
御书房便安置了一台固定联络法器。
“经我们的一致商议,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武穆遗书的原本,必须当着蒙元宗师的面毁掉,只有这样,蒙元人才会轻视我朝,我朝才有望挤出练兵的时间。”
零零发恍然大悟:“原本。这么说咱们手里还有一份副本或是拓本喽?”
早跟他这么说不就好了。
这把他给吓得。
还以为自己真的要变成千古罪人了呢。
正当零零发松出一口气,接过一旁灵灵虎递来的茶盏,准备喝一口还平复一下心情,再跟皇上据理力争,好将请客的事情重新谈一谈的时候。
皇上却道:“暂时还没有。”
“噗——”
零零发一口水喷出,均匀的水雾在阳光的映照下,隐隐绽放出七彩的光芒。
不过零零发现在并没有欣赏这转瞬即逝的美的心情。
“没,没有?!”
不怪他这么大的反应。
毕竟没有原本,怎么制作副本?
武穆遗书这类的古籍,其实原本副本都不重要,上面的内容才是实际价值,至于其他的,无论武穆遗书是出自谁的手,用了多么上乘的材料,这些都只是附加价值,更具体一些,就是收藏价值。
所以零零发在得知可能存在副本的时候,才会松一口气。
可现在,零零发发现,自己貌似还是天真了一些。
皇上该不会是看在这么多年的交情上,想要他死得欢快一点,才故意跟他开了前面那么多的玩笑吧?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不是不存在。
就比如,零零发听说蒙元某个地区的牛,都是听音乐长大的,而听音乐长大的牛,肉质会相对更好。
说不准,让自己含笑而终,皇上心里也会好受一些呢?
“皇上,您就别逗他了。”零零恭这时候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
“朕哪有,明明是他自己吓自己。”皇上反驳了一句,而后伸手拍了拍:“你出来吧。”
皇上话音落下。
一道幼小的身影,便从桌子上的笔洗中爬了出来。
零零发定睛看去,发现那竟是个水墨构成的人偶,仅有巴掌大小,五官也很模糊,动作却无比灵动,就好像是真人缩小了一般。
“皇上,这是......?”
“名字你应该也不陌生。”皇上指着水偶,介绍道:“魏博安。”
“杀平虏伯那个?”零零发一惊。
水偶像是听出了他话语中的惊讶,嘴巴咧成个躺着的月牙,伸出一只圆滚滚的手来,其上有且仅有两根手指,另外一条手臂则叉着腰,一副‘可把我牛逼坏了’的姿态。
“......的水偶。”
连起来就是魏博安的水偶。
零零发:“......”
“那,这小东西有什么用?”
“听苏少侠说,这是一种类似于化身的存在,可以远程连接到魏博安本人的视野。”佛印解释道:“而魏博安本人,就掌握了一种可以目视物品过去的特殊瞳术。”
“也就是说,只要把武穆遗书的碎片,包括燃烧残留物放在他.....它的眼前,他就能将武穆遗书重现出来?”零零发毕竟是搞发明创造的,过去视这种能力虽然匪夷所思了一些,但他还是简单理解了。
同时也明白了皇上之前说‘现在还没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好了,阿发,把残留的武穆遗书拿过来吧,还有燃烧后的残留物也一并拿过来。”
......
......
江南,绝世楼。
魏叔鱼双目紧闭,却有不间断的画面,呈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首先是黑漆漆的一片。
那是武穆遗书在屠龙刀中的岁月。
随着回溯的进程加快,画面逐渐变得火红,继而出现了光亮。
一位保养得极好,以至于看起来只有三十岁出头的美妇人,正在将武穆遗书的内容,绣成帛书。
“从来散之必有其统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壤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
......
......
高丽国境内,山地丘陵遍布。
常言说:‘逢林而入,不可强追。’
指的是密林地形复杂,隐蔽太多,须谨防意外。
朱无视早在行军途中,就先行派了一队死士,入山林,以探查可能存在的伏兵。
结果传回来的消息,却令随军的将领忍不住发笑,指着前方的山林道:“看来傅采林也只是徒有虚名,若是我用兵,必要在此埋伏一军。”
可他这话还没说完,却又见朱无视的表情有些古怪,疑惑道:“神侯,可是我说错了什么?”
“错,而且是大错。”朱无视骑在马背上,眺望着远处的山势:“林中情况虽然复杂,可我大明火器威名远播,傅采林岂会不知?若是以火器远程轰击,埋伏在林中的大军,岂不就成了瓮中的鱼鳖?”
复杂的山林是相对公平的。
高丽国的将士,或许会更加熟悉这片山林,可他们在山林中的行军速度,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若是纯粹的冷兵器交锋,提前布置埋伏,然后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或许是可行,甚至是十分优秀的战术。
但大明明显已迈进了火器时代。
经零零发无数次改良后的火炮,威力着实惊人。
以前或许还会存在运输方面的压力。
可此次出征,为求速战速决,皇上特批下数十枚噬囊,以存放火器、粮草。
高丽或许不知道噬囊的存在,但绝对知道大明火炮的威力。
傅采林又是心思缜密之辈,必然不会将威力巨大的火炮漏算。
再加上如今的局势,蒙元对大明虎视眈眈。
任哪个眼睛不瞎的,都能明白大明在此刻发兵高丽,便是抱着速战速决,安定后方的想法。
而想要速战速决,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不计损耗。
不计损耗分两种。
一种是不计兵力上的损耗。
另外一种则是不计军备上的损耗。
不计兵力上的损耗不太现实,毕竟蒙元和大明在兵力上,大体是势均力敌的。
若是在高丽这边折损了过多的将士。
那么能够参与到正面战场作战的将士就会减少。
大明发兵高丽,本就是为了防止与蒙元交战时,后方出现不稳定因素,而分流兵力。
若是因攻打高丽,而折损过多的将士,岂非是舍本逐末?
所以,最可能的便是不计军北上的损耗。
最基本的体现,就在于火炮开路。
若是如此,无论高丽利用复杂的山林地貌,布置多少的伏兵,最终也只会出现一个结果——伏兵因为复杂的地形,很难逃出火炮的打击范围,最终全军覆没。
而高丽国,本就在兵力方面存在极大的劣势。
十几万良莠不齐的将士,已是举国之力,若是再出现不必要的损耗,只会加速高丽国的灭亡。
傅采林不是蠢人,必然明白这一点。
所以,乍一看此战高丽国的优势在于地利、人和,想要延缓落败的速度,就只能从这两方面入手。
可实际上,高丽的优势有且只有一点。
那就是领兵的人是傅采林。
而傅采林的优势,则在于本身宗师圆满的修为,以及奕剑术赋予的统筹全局的本领。
更具体一些,就是傅采林可以同时统御十几万兵力,并同时以十几万人结阵。
这么说或许还看不出什么。
简单举个例子好了。
从前有一则歇后语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就是说,从前,刘邦突发奇想问韩信:“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
韩信回答:“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
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
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
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这一则故事虽然简短,可却值得人深思。
乍一看,能看出韩信的傲,别人只能统兵十万,他却自负上不封顶。
但实际上,他说刘邦能统兵十万,当真没有拍马屁的意思吗?
请你细想一下,古往今来,统兵能力能达十万人的将领能有几位?
十万,已是天才的极限。
只有极少数足以千古流芳的‘兵神’、‘兵仙’才能指挥调度超出这个极限的将士,而不不会使军队调度显得臃肿、笨拙。
若是再将军阵的存在带入。
韩信话的意思,就变成了:主公最多以十万人结阵,而如臂使指,我则多多益善。
军阵并非是人越多越好,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将领,都只能驾驭五万将士,发挥出宗师中期以上的实力。
只有极少数将领,才具备十万人结阵的能力,发挥出宗师后期乃至以上的势力。
至于十万人以上的军阵,固然达不到大宗师的水准。
但每多一万兵卒,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都会增长两成。
而傅采林,虽说达不到韩信数十万人结阵的能力,却也足以完美支配十余万人。
这是即便朱无视都不具备的能力。
再加上他本身宗师圆满的修为,几乎可以做到大宗师之下无敌的程度。
这才是傅采林此战最大的依仗。
“是末将愚钝。”那最先发笑的将领,听完后,羞愧地地下了头。
铁胆神侯这时才笑了笑:“也不怪你,任谁也很难想到,国力孱弱的高丽,唯一的胜算竟是正面交锋。”
“怕是高丽本国的将领,都不能理解。”
事实上,的确如此。
在高丽群臣得知傅采林非但没有借助地利优势据守,反而是把敌军放了进来,都表示非常不理解。
有几个性格莽撞地士林派残党,更是直接在朝会上抨击傅采林狼子野心,称对方想要卖国求荣。
结果,这几位开口的士林派残党,彻底步了士林派官员的后尘。
被一撸到底,贬为奴籍,后代子孙,永不录用。
不过,虽说这几位官员被责罚了。
却也只是因为高丽王担心傅采林撂挑子不干,而不是他真的理解了对方的做法。
毕竟,在高丽王看来,傅采林身为宗师圆满的高手,无论去哪里都能吃香的喝辣的,被人当做神一样供奉。
但他不行,只有高丽王朝存在,他才是高丽王,他才有荣华富贵可以享受。
为开解高丽王,是夜,卞学道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