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年,3月20号,下午2点00分,中枢大会正式召开。
由中央委员会召集的中枢大会按例是五年一次。
不过由于核战争的缘故,在2106年的时候破例召开了一次大会。而今年2107年正好是大会召开的年份,加上沪杭的影响,委员会决定再次召集大会。
根据各方面影响,最终时间就定在年初的3月份。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听取和审查委员会的报告、审查过去一年内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像这样的大会在过去通常是台面下将各势力的安排都妥善好了,把最终的结果放到台面上汇报一下,通知到所有人。
什么事该就此打住,什么事尘埃落定,什么事以后该如何办等等。
这是一条说不上潜规则的潜规则,都是为了体面。或者说,为了国际形象。
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在台面下解决,反而在台面上吵的剑拔弩张,这并不代表民主,对于华夏人来说,这是大政府无能的体现。
所以,一般来说,华夏人从来不会在会议上吵吵闹闹,因为华夏人都清楚一件事,任何事情从来不是会议上用嘴皮子可以解决的。
……
京城地下城中央会议中心灯火通明。林少瑾站在会议中心入口处,抬头望着这座恢弘的建筑,手指不自觉地整理了一下崭新的军装领口。
这衣服还是京城军校方面连夜发的,显而易见,军方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宣告所有人,这个叫林少瑾的同志是我们军方罩的。
\"紧张?\"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林少瑾转身,看见陈岩拄着手杖缓步走来。
\"陈书记。\"林少瑾微微欠身,\"我只是没想到,我这么年轻就能参加中枢大会。\"
陈岩轻笑一声:\"你以为老爷子让你提前来京城是为什么?\"他压低声音,\"今天这场会议,你可是重要角色。\"
同时他心中也不由得感叹,是啊,确实年轻,上一次这么年轻的人出现在这里,差不多得有200年了吧。
两人就这样步入会场,林少瑾年轻的样貌很快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林少瑾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目光中的复杂情绪——好奇、审视、敌意...还有几道意味深长的打量。
\"那是财政部的周明,\"陈岩不动声色地介绍,\"旁边穿藏青色西装的是教育部的吴文君。记住,今天凡是主动和你打招呼的,都是自己人。\"
“好,我知道了。”
林少瑾刚要在指定位置就座,一名工作人员匆匆走来:\"林代表,您的座位调整到前排了。\"
这个变动立刻在会场引起了许多人注意,但没有人开口提出异议。
前排座席向来是留给核心成员的,一个刚崭露头角的地方代表竟获得如此待遇,这在历届大会上都是罕见的,不,应该是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大家都是体面人,这点小事情很快就平息下来,过了大约十几分钟,几乎所有主要领导都落座了。
会议即将正式开始,就在这时,老爷子入场了。
老爷子对着林少瑾微微笑了一下,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足足三秒。这个细微的动作被在场所有人看在眼里。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审议2106年度工作报告。\"会议主席话音刚落,会场灯光暗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流程,国务院这边先开始作《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提交年度计划、预算报告。
这期间还有御用记者跟拍记录,只要不涉及重要机密的,记者都会如实记录。
林少瑾不知道自己跟着走流程举手表决了多少次,他没数也没记,反正别人举手他就举手,别人放手他也放手。
老爷子就是这么交代的,不涉及沪杭的事情,他不会站出来当刺头。在这种场合当刺头,那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了。
终于,政府工作报告步入尾声,全息投影中开始播放年度总结。
首先是京城,然后是战后的几个特级避难所,当画面切换到沪杭的资料时,林少瑾虎躯一震。
他看到了上面写满了熟悉的事情——武安地铁站的改造、天空之城的技术攻关、新建的学校和医院...这些资料被精心整理,配以理性客观的解说。
好嘛,看来自己在沪杭干这些事的时候一直都有被关注。
忽然,解说词中的一句话让与会的众人心头一震。
——\"在特殊时期展现了非凡的领导才能...\"
这样的评价在中枢官方文件中几乎从未出现过!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位叫林少瑾的少年,或许真的要在历史上涂下一笔。
视频播放完毕,按照惯例进入讨论环节。就在众人等待预先安排好的代表发言时,东北军区的李耀上将却突然站了起来。
\"我有异议!\"他的声音洪亮得刺耳,\"报告中关于东北粮食分配的部分严重失实!我要求成立特别调查组!\"
会场瞬间鸦雀无声。这是明显的越界行为——任何质疑都应该在会前协商解决。若是谁声音大就听谁的,那以后会议干脆改成菜市场算了。
林少瑾注意到,老爷子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变,但眼神已经冷了下来。
“李耀同志,你先坐下说话。”会议主席皱眉,他的声音很平静,眉眼之间却带着一抹愠色。
“李耀?”林少瑾听到这个姓名不由得产生了一丝联想,“该不会是李漓星的那个李吧?可是自己不是已经交代了他们不要冒头吗?”
林少瑾目光紧盯着站立的李耀百思不得其解。这位上将约莫五十出头,面容刚毅,军装笔挺,但眉宇间透着一股桀骜不驯的气息。
总不能是看自己这两天没有行动,所以觉得事情出变故了,等不及了?
\"主席同志,\"李耀不仅没有坐下,反而提高了音量,\"东北军民的口粮问题不容忽视!
报告中提到的粮食调拨数量与实际接收量最少相差40%,这绝不是小数目!\"
会场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这种公开质疑报告的行为,在历届大会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林少瑾注意到,坐在前排的几位军方将领表情微妙,而文官集团的代表们则纷纷低头,假装翻看文件。
有那么一瞬间,林少瑾感觉此时此刻的李耀就像是历史上那些跪在宫门口死谏的肱骨之臣。
不管怎么说,这个气节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