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门禁之事,二老相视一眼,此番竟是由孟天官开口:“夭夭,你昏迷不醒之际,可有产生一些幻觉?”
此言把孟十三给问住了:“孙女儿不明白祖父具体所指的是什么?”
孟天官看向孟老太太:“当年之事,你亲眼目睹的比我多,与曾氏相处的时候也我多,发臆症之时与不发臆症之时,在场处理的更都是你,具体所指,你来说吧。”
“好。”孟老太太接过话茬,看着孟十三道,“你祖父的意思是,人事不知之际,你可要看到一些本不该存在此世间的东西?”
“例如……”孟十三想问得更具体一些。
“例如……”孟老太太微垂眼帘,思绪慢慢飘回到十年前,曾氏发病的那些个场景,“会看到一些妖啊、鬼啊,或者还有……花成精、石成怪,导致会不受控制去去做一些正常人不会做的事情。”
她抬起眼看着长孙女,她觉得她描述得够详细了。
也的确够详细了,孟十三已经完全听懂了孟天官和孟老太太同她说这些所要表达的意思:“祖父祖母是觉得……不,祖父祖母是在害怕我也会和我母亲落得一个下场么?祖母刚才说的那些,都是我母亲曾经在发病时所看到的幻象?是母亲清醒之后,同祖母您描绘的?”
她前面是懂了,然随着而来的是更多的问号。
既然二老当下能主动明了地问她,能开始同她回忆当年曾氏得臆症的情形,那她自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把当年的事情问个明白。
孟十三的敏感与直接岀乎孟天官和孟老太太的意料,然此意料却也相去不远。
孟天官未回答孟十三的问题,反是带着些微骄傲与孟老太太说:“我早便同你说,夭夭与绾姐儿不同,大不相同,你从前担忧绾姐儿的,到夭夭这儿,大可不必,你还反驳我,还不信。你虽未诉之于口,我却也知晓你甚至还在心里埋怨我,骂我只在乎孟氏荣辱,从前女儿的生死,现今孙女儿的生死,我都不在乎。你错了,我不是不在乎,从前我是高估了绾姐儿的能力,现今却是你低估了夭夭的能力。我要早知绾姐儿进宫之后会香消玉殒,我断然不会同意绾姐儿嫁给当年还是太子的陛下。而今夭夭……”
他看回孟十三:“殿下对夭夭有意,如若夭夭真对殿下无心,我定不会勉强。”
孟十三还不知这会儿该接什么话儿,孟老太太已然失声道:“你此言可真?”
“先时你问我这个问题……”
“可你一直没有回答!”
“我有回答……”
“你没有正面回答!”
一来一往地问答,孟老太太是越说越激动,反观孟天官却是仍旧淡然地稳坐着。
似乎于孟老太太而言,孟十三能否自言决定嫁不嫁东宫,是一件大事情,而于孟天官而言,却是日常公务万千心决策中的一件,重要却也没那么重要。
孟天官定定地看着孟老太太,看了一会儿,孟老太太察觉自己的失态,方收起脸上的复杂神色,慢慢沉下心。
孟十三看着这一幕,一时之间也拿不准孟天官这么晚让她,又同她坦言这些,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但不管何如,此机会难得,她必是要好好问问有关当年曾氏之死的前因后果。
还有,因何二老会觉得她和曾氏可能会产生同样的幻象,此中的根据是什么。
等等这些,以目前而言,都要比她嫁不嫁东宫重要。
“我此言自是当真。”孟天官是在回答孟老太太,也是在坚定地告知孟十三,在他心里,孟府重要,他的儿孙也同等重要。
故而,孟十三作为孟府大小姐,作为他的嫡长孙女,是可以选择,有得选择的。
孟天官继续说:“当年,我也给绾姐儿自主的机会。”
而当年的孟皇后,最终选择了为孟府付出一切,包括她的一生幸福。
孟老太太点头:“是,当年……当年是绾姐儿自己选择进宫的。”
她眼中闪烁着泪光,泪光里有着当年任由闺女选择不归路的后悔莫及。
“那祖父祖母可以放心,孙女儿是不会进宫的。”孟十三速度道岀她有别于孟皇后当年的选择,后再把此刻她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再重复一遍,“还请祖父祖母回答孙女儿。”
孟天官和孟老太太听到孟十三的选择,两人都没有诧异,早在此之前,孟十三便表情过其内心所望。
只是在那时,两人都或多或少地没有当真,或者该说并没有太在意。
直到此番孟十三为救李寿,临场所展现出来的异禀,这教二老真正重视起来。
孟十三总共问了三个问题,孟老太太先回答第一个:“是,我与你祖父在你高热不退昏迷不醒之际,确实害怕过你会和当年你母亲一样,经一场高热之后,醒来便会变得偶尔疯疯癫癫,最后被诊定为患了臆症。”
“据我所知,臆症并不会传染。”孟十三理智地揪出孟老太太回答之中站不住脚的地方。
孟老太太含着不忍地说道:“是不会传染,可臆症……有可能会遗传。”
“遗传?”孟十三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祖母的意思是,早在我母亲生下我之前,亦或早在我母亲嫁给我父亲之前,我母亲便已然患有臆症?”
孟天官道:“当年我们确有此怀疑,对此也上曾府问过你外祖父与外祖母。”
“你外祖父和外祖母说,你母亲从岀生到嫁入孟府,身体心志皆十分健康,但……”孟老太太话尾?转折,语气逐渐变得沉重,“曾家在你母亲之前的上一代曾家女,也就是你外祖父的姐妹,却曾有一位远嫁的姑奶奶,于后来变得疯魔,如此不堪之事,若事关你母亲的性命,你外祖父外祖母是到进棺材,也不会自倒家丑。”
孟天官点头:“便因如此,我们才会害怕你会步你母亲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