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已经开始了,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课余周岩还得考虑另外一件事:中秋节要到了,需要准备一些月饼,送亲朋好友。
虽然也可以买,可无论买多贵的,总没有自己做的有诚意。
不过,已经做过很多回了,周岩倒是轻车熟路,只需要准备一些时兴的材料就可以了。
往年,周岩都是利用食堂或者酒店的厨房。而眼下,别墅很大、烤箱也很大,而且还有李金玲这个白案助手。
从安心商城采购好材料,回家之后。周岩就开始着手制作了……
另外一边,魏聪拿着周岩的批条,就去大食堂上班了。
“魏总,对吧,周总刚才已经打过招呼了,这边是你的办公室。”
“谢了,”魏聪走进去,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李总,能找人陪我捋一下咱们的整个流程吗?”
“正好,质检这边要去一趟中央厨房。”
“那就麻烦李总了。”
上班之前,魏聪自然也做过准备工作,而且还是周岩给的内部资料。
所谓的中央厨房,在魏聪看来,换一种称呼更准确,分布式厨房。
快餐行业,最基本的要求是健康、快速。健康快速容易实现,只要控制好采购源头、加工过程就能实现。
而快餐想要实现快速,就比较麻烦了。快餐店的很多菜品,像是红烧肉、卤制品之类的,整体在快餐店自然不现实,这就要求部分制作过程,需要有一个中央厨房,统一处理,既保证了口味一致,又节约了时间。
在寸土寸金的五环以内,为廉价的快餐专门建中央厨房自然不现实。大食堂的中央厨房位于五环以外的航天城,离星瀚工业园并不是很远。
“够远的……”下车之后,魏聪叹了口气,瞅了一眼花园式的厂房,暗暗地点了点头。
“魏总,要不是咱们跟林盛飞总合作,这快餐的成本还得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李总有点无语,“建中央厨房的时候,公司就做过调查,放到五环之内,成本能增加百分之十左右,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中央厨房放在这边,对菜品品质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没有……”
进了厂房之后,魏聪被领到了更衣室。
“无菌车间?这投入可够大的!”接过无菌衣之后,魏聪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泓州那边的快餐,除了核心的卤味,也很少用到无菌车间。”
进了处理蔬菜的无菌车间之后,魏聪的眼睛就再也没眨过。
成袋的蔬菜,通过质检,进入生产车间的时候,包装袋重新消毒,用扫码枪扫码之后,才能拆袋。之后是人工的流水线,预处理、切丝、切片;清洗之后,脱水,真空包装,出厂。
“眼下这条生产线,公司都没敢全力开动。本来每种菜品都有单独的生产线,眼下只有一家店面,基本上是叶菜共用生产线、果菜根茎共用生产线。”
“走,去看看卤味的……”
卤味和肉类的生产线自然又是另外一番模样,整个车间肉香浓郁。
当然,肉类的生产也要比蔬菜复杂,入厂登记拆包之后,无菌加湿常温风解冻,然后预处理之后,刀工处理,承重,之后是油炸或者蒸煮等流程。
等出厂的时候,魏聪发现,所有的肉类,都装到了不锈钢保温桶桶里,然后抽真空。
“这包装怎么跟蔬菜不太一样!”
“常温之下,塑料包装对蔬菜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可肉食类就不太一样了,无论是油脂还是高温,都会对塑料高分子聚合物分解速度有一定影响……”
所有的车间都逛了一遍之后,魏聪发现车间里的墙上到处都是摄像头,不禁有点意外。
“这些摄像头……”
“肯定不是防偷吃的,”李总乐了,“很多工人在肉类车间呆半个预测之后,都减肥了,看见肉类都恶心,这些摄像头都是保证食品质量用的,配合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溯源,可以追溯到底是哪个过程出了问题,就连菜品火候不过关,都能溯源……
当然,溯源只是治标,真正保证质量的是这些摄像头连接的智能数据库,数据库可以根据食材的特性,智能提示加工的程度,比如油炸时间的增减……”
“我去,岩哥这是把中餐标准化玩出花来了。”
“魏总,核心的调料包生产线,除了投料之外,其余工序保密的,这个需要周总授权……”
“调料就不用看了,”魏聪笑了笑,“咱们去看一下配送……”
两人赶到物流车队的时候,正赶上司机们正在封闭的车间里清洗车辆。
“这是外部清洗,货箱内部的清理,有专门的车间……”说着,李总指了指“咱家大食堂”涂装的箱货,“红色的是肉类配送车辆,因为是熟食或者半熟食,车厢是高温恒温的。绿色的是蔬菜配送车,低温恒温。
所有的料理包装车的时候,也有一个扫码的流程,方便记录时间。咱家大食堂的要求是,肉类和熟菜的料理包,常规两个小时之内送达,最慢不得超过四个小时。”
“那也就是说,从原材料到出锅,也就四到五个小时,那店面那边呢?”
“厨房里有带雨刮器的监控,比车间里还多呢,”李总苦笑,“店面的冰箱里,只能放存放真空包装的主食,不得存储半成品食材。”
“那如果食材准备多了呢?”
“大数据算法,算得死死的,浪费很少。实在是有剩余,当天打包,要么送到星瀚或者青岩的食堂,当特价菜,要么就免费送给环卫或者福利院。”
从中央厨房出来,魏聪和利用跟着配送车,去了店面。
大食堂的后厨跟中央厨房差不多,摄像头琳琅满目。更让魏聪意外的是,后厨跟橱窗之间只有一道防雾的玻璃,而玻璃上段的两面,都有密密麻麻的摄像头。
回到办公室,魏聪桌上多了一本名为企业标准,实际上是菜谱的大部头书籍。
而接下来的几天里,魏聪的时间全都耗在了“菜谱”上,一边看一边记。
大部头的“菜谱”看完,李总又塞过来一本企业标准q\/dSt0001-2012《咱家大食堂物资采购标准》。
魏聪瞅了一眼桌面上大部头的标准,欲哭无泪。
“魏聪,这本仅供参考,这些标准基本上参考了国内外的食品安全标准,还有一些食品安全标准未考虑到的食品检验类目和参数。”李总解释道,“咱们需要了解的是物资采购的主要途径和入厂抽检方式。”
了解完生产体系,又拿到了市场调查报告之后,魏聪联系了周岩。
“岩哥,第一波连锁店,规模是不是搞大一点?市场调研报告,光是中关村附近,就能承载十家百座加盟店。”
“聪哥,考虑过外卖吗?”
这时候,魏聪才想起来,貌似采购标准里除了食材还有外卖包装。
“那这就是说,”魏聪想了一下,“第一波连锁店,规模要少于十家……”
“嗯,”周岩点了点头,“外卖这一块儿,集团公司统一运营。眼下,你需要做一个宣传方案,给客人看。可以写的很简单,不过要把核心卖点突出出来……”
“我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