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怀疑我们省厅的调查结果?”
姜卓民此刻有些不悦,并不是针对杨东,只是针对这件事,针对杨东的此刻分析。
他觉得杨东小瞧了他们省公安厅。
省公安厅不至于连这点事情都办不好。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
两个猜测,自然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两个不同的调查渠道和调查方向。
一旦误入歧途,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警力和时间,还会浪费经费,更重要的是浪费掉的是省市人民对省公安厅的期待。
这东西毕竟不是随便找几个证据,随便找几个人顶罪,就算完成任务了。
遇到真大的事情,必须要查个底朝天的。
所以啊,他这个管着省公安厅的副省长,压力也很大。
省委有要求,市委也有要求。
省委副书记,同时兼任市委书记。
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尤其目前吉江省还没有省委书记的时候,省委副书记是目前党务工作的负责人。
“二叔,我没怀疑你们的能力。”
“只是,我们要把每一种可能性,哪怕是极端的可能性都分析出来,绝对不能遗漏任何的细节。”
杨东沉声开口,对于姜卓民的质问,他并不紧张。
因为他知道二叔是对事不对人。
“那你说,为什么倾向于肇事司机不知情?”
姜卓民点了点头,沉声问道。
杨东干脆的给出三个细节。
“刹车线有人为剪开痕迹导致最后崩断发生车祸,车内有买的99朵玫瑰花,以及案发时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断电。”
“这一切的一切,或许都表现出肇事司机不知情。”
前面一个细节是姜卓民说的,而后面两个是他刚才开会的时候,看了具体的案发细节记录。
“小东,如果肇事司机不知情的话,为什么要喝酒?明显是给自己壮胆,麻痹自己的神经。”
“而且他要是不知道红绿灯断电,为什么就那么巧合出现在事发路口?”
“还有,有人证亲眼看到,货车是加速冲刺!”
“这一切的迹象都证明肇事司机知情,甚至他就是故意为之!”
姜卓民开口提出省公安厅的判断。
杨东笑着开口道:“二叔,如果肇事司机知道内情,绝对不会买鲜花放在车里面。”
“明显他买花是为了送给老婆,上面贺卡还写着老婆我错了,这样一个举动就说明他不知情。”
“我们只需要找到卖鲜花的花店,或许就可以知道他是谁,就能借此机会找到他的家人。”
“这是第一个怀疑点!”
“第二点,刹车线为什么要人为剪开?如果他是知情人,是不是多此一举?”
“或许情况是,信号灯恢复供电之后,刚好遇到市纪委的车辆直行,肇事司机本想刹车礼让,结果发现刹车失灵。”
“在这种情况,人不仅喝了酒,又处于如此突然的情况,司机可能操作失误,导致车辆加速最终发生车祸,这也符合为什么货车突然加速的原因。”
姜卓民紧皱眉头说道:“纵然你说的有道理,但毕竟只是猜测,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
“我们省厅的意见很明确,倾向于肇事司机知情,他为什么他要喝酒?因为酒壮怂人胆,也为了麻痹自己,至于鲜花,也许是送花被拒绝,心生愤怒而喝酒。”
“第二,如果他不知情,为什么手机不在车里?他要是不知情似乎没必要扔掉手机吧?可他这么做,很明显是怕别人查到他。”
“第三,刹车被剪开,可能是背后的人想以绝后患,车祸更彻底一些,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姜卓民自然也有好几个理由,回怼杨东。
两个人都是为了破案,不是为了意气之争。
杨东听着姜卓民的话之后,也不跟姜卓民继续争竞。
因为自己目前缺少足够的直接证据链作为依托。
省公安厅目前的推理是基于证据,所以这么想是合理的。
“所以我需要进一步的找证据,找新线索。”
杨东开口,朝着姜卓民示意。
“你们扫黑组可以跟着我们省厅的同志,一起去到事故现场找证据。”
“但我可以告诉你,事故现场已经被清理掉了,基本上没有什么新证据。”
“还有,货车途中停车的路边,我们也找了,也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情况。”
“红路灯的断电问题,我们问过市交管局,原因是线路松动。”
姜卓民这几句话就是告诉杨东,所有该找到的证据,他们省厅都已经找到了。
没有找到的证据,去几次都没用。
一共屁大的地方,怎么可能有遗漏的证据?
为了搜证,他们省厅甚至带了两条警犬。
人的鼻子不灵敏,难道警犬的鼻子也不好使吗?
所以,基本上杨东猜测肇事司机不知情,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两个人要争执肇事司机知情与不知情的问题,因为这个很重要,关乎后面的调查方向。
知情是一方面,不知情是另一方面。
肇事司机知情的话,他的手机就是最重要的物证,里面一定会有些东西。
如果肇事司机不知情的话,办案难度就增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姜卓民无比希望肇事司机知情,因为这会减少省厅同志们的破案压力。
“二叔,事故现场肯定要去,该找的也要找。”
“但是更重要的是扩大搜索范围,以及事故现场方圆百米的所有商店,饭店,店铺的老板或者服务员,他们有没有接触过肇事司机,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他的鲜花,要查一下在哪买的。”
“以及酒瓶子留在车里面,并且他喝醉了,就说明这酒是近期买的,甚至有可能就是今天买的,要查清楚他是在哪买回来的?在哪个商店买的?这很重要。”
“肇事司机撞的面目全非辨认不出来了,那商店的监控总有吧?总能看出他的原本长相,这样对破案有帮助。”
“最不济,把酒瓶子拿去化验,总能比照dNA吧?”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补充证据链,完善证据链,重新梳理人证物证,对办案很重要。”
杨东说到这里,话锋一转。
“二叔,还是刚才那句话,我现在依旧怀疑现场的人证,有问题。”
杨东说到这里,再一次提出这一点质疑。
“有什么问题?”
姜卓民皱起眉头,继续问道。
“普通老百姓遇到这种事,都会结合自己所看到的,添油加醋的描述,描述的很夸张。”
“但是,几十个人证,竟然从他们口中得到一致的答案?这可能吗?”
“您不觉得,没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吗?”
杨东犀利反问。
姜卓民瞬间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