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同样建在水边的九江城,南康府城的城防规模就要小了不少,这或许也是因为这里的经济水平比起九江有明显差距所致。
整座府城周长千丈,设有五座城门。在这里选址建城的用意,本是扼守鄱阳湖口的要害航道,然而在强大的海汉舰队面前,这样的扼守作用已经几近于无了。
而且根据海汉军之前侦查的情况,以及从南康府逃到九江的民众所提供的信息,这里的驻军规模仅有不到两千人。如果南昌没派来额外的援军,而守军又没有分兵在城外策应,那么仅凭龟缩城内这点兵力,大概是很难守得住这府城了。
海汉军按部就班地先在城外架设阵地,一边将重型攻城炮从船上卸到岸上,一边用铁皮喇叭对城内守军进行劝降。同时几队骑兵前出至城池四周,排查对方是否在城外设有伏兵,然后设置路障切断通往附近山区的官道。
不过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像这类死守据点不出的情况,一般来说守方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只有等炮弹砸到身上了,他们才会明白双方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所以在走完流程后,石成武没有再耽搁时间劝降,便果断下令对城池展开炮轰。
攻击目标在架设阵地时便已确定了,此时八门重型攻城炮次第开火,伴随着隆隆炮声响起,数枚炮弹在电光火石间,便已将离阵地仅百余丈远的城门,连同城门内外摆放的拒马路障,统统炸了个稀烂。
这样的进攻方式,显然是守军从未见识过的,在烟尘升腾间一片鬼哭狼嚎,乱作一团。
第二轮的炮击则是对准了城门上方的城楼,片刻便将其拆了个干净,连同部署在其中的数十名弓箭手,一并化作了一堆废墟。
趁着城内守军混乱的时候,城外步兵迅速向城门处推进,同时阵地上的射手对城墙上方守军实施火力压制,使其无法探头对城外步兵实施阻击。
城内守军大概也想不到,费了数日构筑的防线,竟然在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远远没有撑到他们所期望的时间。
战前所制定的固守待援战术,在海汉军强大的火力攻势面前,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笑话。别说南昌没有派来援军,即便是援军已经在路上了,他们也根本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当第一队步兵从城门废墟冲入城内,守军的防线便已宣告瓦解,剩下的就是逐步清剿城内区域了。
意识到这一点的守军部队很快就出现了成建制的投降,但他们这样做的时间点确实晚了一些,即便投降保命,也很难逃过战后的追责了。虽罪不至死,但其中大部分人大概都会因为参战而被判个流放三千里的刑罚,送到辽东或者海外去当力工服刑。
而城中的一众文武官员,自然也难逃抓捕。除了几名武官负隅顽抗被当场击毙之外,包括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等一众府衙文官,以及从南昌赶来督战的一位都指挥同知,一位三品参政,共计俘获有品级的官员十七人。
有数百名士兵趁乱开了另外的城门逃出城去,不过城外有海汉骑兵队候着,能避开追捕逃入庐山的也只是少数人。
城内被俘的武装人员,经初步清点后约有一千二百余人,与之前掌握的驻军情报大致相符。
攻城过程中,海汉军也出现了个位数的伤亡,不过这种程度尚在石成武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石成武入城后立刻提审了被俘的知府,让他写下降书,盖上官印,以便传讯辖区内的县衙,让南康府剩下的地区也尽快投降。
近二百里外的南昌城,在事发三天后才得到南康府失守的消息。
当地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沦陷,本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南康府即便做了抵抗到底的准备,最终在海汉军的攻势面前,也还是连一天都未能撑过去,这对南昌各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在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拼死抵抗真的还有意义吗?即便能在南昌拖住海汉军,又能为大明朝廷争取到多少有用的时间?
江西左布政使赵明宇放下前线传回的战报,又再度拿起岳仕宗近日托人送到南昌的密信。
岳仕宗在信中所说还是与前几封信大同小异,便是劝赵明宇看清天下大势,不要再对大明愚忠,而是应该作出有利于黎民大众的选择。
“海汉军武备先进,实力强横,此次全力进攻江西,如同狮子搏兔,守军全无胜机。恩师若因此沦为阶下囚,甚至以身殉国,实属不智,弟子愿从中作保,为恩师在新朝谋得一席之地,为江西百姓争取和平过渡。”
岳仕宗的担保是否可信,赵明宇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不过同样是由其担保的九江知府卢从善,如今似乎已经在海汉那边混上了一官半职。
赵明宇倒是没什么官瘾了,他的年纪本来就快到告老还乡的时候了,是否更换效忠对象,对他的仕途都没有太大意义了。
他现在更在乎的是,是身后留下的名声。
抵抗到底,固然可以留下一个忠烈的名声,但由此会被卷入战火的千万黎民百姓,是否也会感激他的决定?
远在京师的皇帝和内阁大臣们,又会给予自己怎样的评价?守土有功?不,更有可能的是将江西失守的责任扣到自己头上,办一个御敌不力的罪名。
毕竟自己是江西左布政使,这片地区的守疆大员,丢了江西这个责任还能由谁来背?
距离南康府失守已经过去三天,如无意外,海汉军此时很有可能已经在南下攻打南昌府的路上了。
而与此同时,南边的南安府和建昌府也在遭受着海汉军的迅猛攻势。从传回南昌的战报来看,处境似乎与南康府也相差无几,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了。
现在留给赵明宇的路无非三条,一是遵照岳仕宗的建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带动江西官府向海汉投降;二是命各州府继续抵抗,直至拼尽江西境内的可用之兵,最终与这南昌城共存亡;三是做好准备开溜,一旦海汉兵临城下,便来个金蝉脱壳,弃城往西逃入湖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