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东跟陆淼聊了一下预算问题,之后就立即去办。
等事情有了眉目,暑假已经接近尾声。
住家的那两名女大学生提前搬回学校宿舍。
家里的几个孩子也不往外跑了。
大的收心为新学期做准备。
两个略小点的在相互较劲,比拼暑假卖画和卖花谁攒下来的爱心款更多。
至于最小的那个?
没心没肺的还在院儿里“小狗嘬嘬嘬”呢。
……
洗涤剂厂盘下来后,很快进入修整阶段。
厂内除了墙壁地面重新粉饰,一些生产机床和传送带之类的设施,存在问题的也是该修的修,该换的换。
陈向东对机械不敏感,就邀的傅璟佑一起过去检查看看。
而孩子们重返校园,陆淼日常更加空泛下来。
平时除了看看书,看看报,有点空闲时间就翻着笔记本写写画画。
提前做出压嘴瓶的轮廓设计,应对后续洗涤剂厂重新启动时用。
而接盘工人,保留原有配方只是初期的短期投产计划。
想要长久发展下去,还是需要在技术方面作出突破和创新。
因此,陆淼也在私底下嘱咐陈向东,要留意这方面的人才。
必要时候多投点钱,提前去高校赞助物色人手也行。
而随着洗涤剂厂被盘下来的同时,一起谈下来的,还有各种原材料供应商。
陈向东接触到了山东平阴和xJ伊犁两个草本繁育基地,此后“玫瑰一朵”的主创洗护用品,精油方面也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差不多的时间里,傅璟佑厂里购入了两台新的机械,传动拉索的生产工作也在提上日程。
只是在练废几批料子后,最终交出通过拉力试验机的合格钢丝拉索时,时间已经步入深秋十一月份。
也是这个时候,老家先后来了两封信件。
第一封信,是李大锤委托甜枣寄过来的。
大意是李大锤有个十六岁初中毕业的女儿,叫李向阳,现在待业在家,人很乖巧懂事,也能吃苦。
李大锤在信里恭维,说陆淼和傅璟佑见过大世面。
他写来这封信,是想请陆淼帮他女儿指条明路云云。
什么意思其实很好懂。
这个李大锤,就是来给他女儿谋出路来的。
之前承了李大锤的一份情,这事儿陆淼不太好拒,但陆淼也没答应得那么武断。
她往南边县里打了电话,托胡志远去找甜枣打听这个李向阳的情况。
听说确实是个踏实本分的姑娘后,陆淼才慢慢松的口。
写回信说今年马上就年底了,要是李向阳愿意来京北,就让李大锤等年后开春再送她过来。
李大锤其实也是厚着脸皮博的一把,陆淼答应给李向阳安排,李大锤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李家人听说李向阳能去大城市上见世面后,一个个的也都是双手合十念叨是祖坟冒了青烟。
再说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是贺家寄的。
一起寄到的还有一双花布鞋。
看见东西的时候,陆淼心里就有一种预感。
后面拆开信封,果然是。
赵兰香死了。
而在死之前,赵兰香趁日常清醒的时候做了两双布鞋。
一双给敏锐,一双给敏敏。
敏锐就在村里,鞋做出来后,陈桂芬直接就给敏锐穿上了。
但敏敏在京北,他们不知道敏敏的单位地址。
所以就把鞋寄到了陆淼这里来。
人死账消,陆淼不喜不怨不恨,甚至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但是考虑到敏敏,她上楼套了件长款风衣,之后下楼让刘小柱开车。
回京北的这半年来,第一次踏出家门去了文化馆。
敏敏听说她来,十分欣喜,只是事后上车听说经过后,敏敏又安静下来。
毕竟是亲生母亲离世,陆淼其实很担心敏敏会难过。
但敏敏不喜不悲,表现得十分平静。
甚至在接过那双针脚不算细密的布鞋看了半晌后,敏敏只说了一句话:
“我的脚,早就长大了。”
敏敏好几年没回家,期间回去一次也没跟赵兰香近距离打过交道。
赵兰香不知道她穿多大的鞋,又或者是赵兰香的记忆混沌,还停留在从前。
这双花布鞋,赵兰香是按照记忆里敏敏十二三岁时的鞋子大小做的。
陆淼拍拍敏敏,无声陪伴没有说话。
敏敏却又说:
“婶婶,我一点也不后悔没有回去。”
陆淼依旧没有说话。
敏敏在车上坐了一会儿,就拿着东西下车去了。
陆淼透过车窗望着她,看见她在进文化馆之前,连带着包裹一起把那双鞋塞进了垃圾桶。
车里刘小柱也看见敏敏把东西丢了,转过头来问:
“嫂子,要去捡回来吗?”
陆淼轻轻摇头,微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深秋的天气多变,信是邮差小同志下午送过来的。
他们到这边时,天色就已经暗沉下来,这会儿外面更是下起了毛毛雨。
刘小柱升起车窗,刚想问陆淼要不要回去。
话还没说出口呢,文化馆里跑出一道身影。
敏敏在路上滑了一跤,但最终还是把不久前塞进垃圾桶的东西又捡了出来。
说不后悔不代表真的不后悔。
如果真的不后悔,也不会如证明一般轻易说出口。
少时的创伤无法抹平。
可血浓于水,在重孝道的时代观念下,那个人,是她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斩清关系的母亲……
看着敏敏擦去眼泪重新走进文化馆,陆淼收回目光说:
“回吧。”
“哎!”
……
八月份才回的京北,今年春节陆淼和傅璟佑就没再回老家。
而在京北度过一个齐整热闹的年关后,陆淼身体也恢复到了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
但年后复工回国英社之前,她其实更早回的京北大学。
之前他们刚从老家回来时,陈铆钉就曾过来探望过。
当时根据陆淼的学术、教学能力以及配合国家官方从事的阅历经历,陈铆钉让陆淼写了申报表格。
那份申报表格年后开学期间正好审批下来,陆淼由一开始的大课老师晋升为专业副教授。
她回学校就是在做协调课程方面的工作。
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之前老家那边曾联系过的李大锤,也安排女儿李向阳来了京北。
陆淼旗下有好几家厂子,给安排一份工作不过一句话。
但她心思缜密,考虑到各种情况,并未跟人透露厂子是她的,只说是相熟的朋友的。
陆淼工作不算忙,但是阶级地位慢慢达到一定位置,也不可能村里随便来个人,她就要亲自领着人出去玩。
因此李向阳过来时,陆淼把人接到家里,只安排王秀、刘小柱他们不忙的时候领着人在家门口转转。
如此让李向阳在家住了几天熟悉城市环境,陆淼才打电话让梅子过来,把人交到了梅子手里。
关系都有远近,这只是还一份小小的人情。
陆淼不可能踩红线给人往体制内塞。
但其他的,像去洗涤剂厂进车间工作,或者想学缝纫手艺之类的,陆淼让梅子带李向阳去自家厂子和王月华负责的服装厂里看。
不管李向阳最终有哪方面的意向,都是好说的事。
再说国英社。
陆淼是四月回的单位。
彼时就像詹部长说的那样,王部长退居二线后,位置就空了出来。
原本位置是安排给陆淼的,但为了照拂陆淼还未彻底康复的身体,社里临时从津门分社调任来了一名同志。
而陆淼则保持在原来的职位上。
这个安排,詹部长虽然和陆淼通过气,但社里其他同事并不知情。
去年国英社搬进了新的办公大楼,前后期间又吸纳了不少新人。
这部分的新人对陆淼这位复工归来的副部长,几乎没有了解。
因此很容易就会被带偏。
而陆淼因为感染过肺结核的经历,京北柳絮满天飞的三四月里,她出行需要戴口罩。
平时办公室也不能开窗,通风只能依靠窗式空调来进行。
才三四月份就开空调,或直接或间接的,这独一份的特权操作无疑让她成了众矢之的。
社里私底下议论得更凶。
众人从一开始职位晋升的猜测到工作能力的探讨,渐渐延伸到对她女性身份的歧视。
而好巧不巧,众人议论这些话题时,正好被陆淼怼脸装上。
当着众人的面,陆淼没露出任何怒色。
只让相关涉事人员,回去让各自的上级去她办公室一趟。
众人面色僵硬,心凉了半截。
但仍抱有一丝侥幸,认为她应该不会太大动肝火。
但他们注定要失望。
老实说,这两年关门闭户的休养,陆淼脾气已经平和下许多。
她平时也没太多精力关注这些。
但不巧的是,不单单是职场性别对立,但凡涉及到了歧视女性的范畴,她从本质上就容忍不了。
这些人还直接犯到了她头上,那必然少不了要杀鸡儆猴。
几个部门主任进了陆淼办公室,陆淼开门见山,一句“你们要是解决不了底下的职场性别歧视,那就等着别人来解决你们”,直接把几个部门主任训得大气不敢喘一口。
事后几个涉事部门都开了大会。
被处分做了思想教育工作的人,有的认识到错误后闭嘴,有的则始终不服气。
认为陆淼就是心虚,所以才会把底下人的玩笑话当真。
不过他们怎么想得不重要。
因为很快就有一件堵住众人嘴的打脸事件来了。
明面上陆淼的工作职位没有晋升。
但以秦社长和詹部长两位高层前辈为首,陆淼收到了联名推荐,荣幸成为候选人,将参加下一届人大代表的选举。
同一时期,傅璟佑的事业也在稳步向前。
傅璟佑性子妥帖务实,在工作方面更是有一颗实干的心。
过去市场上国营工厂不愿意对接的工作,他总能认真对待。
从那时起,他手里的厂子就已经慢慢累积下了不错的口碑。
而津门防潮闸确实是他的机遇。
在八八年六月津门防潮闸竣工时,经他重新计算研发的钢丝拉索以超高的标准打响招牌。
他考察市场,在发现该规格的钢丝拉索目前只有他们厂里能产,便抓住机会,与当年的十一月份火速申请专利。
华盛器械厂渐渐崭露出头角。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单单是各地防潮闸,还有海口、跨江等基建高架桥。
但凡涉及钢丝拉索的项目,各地在选择时,都会将他们列为优先选项。
九零年,傅璟佑以七十六万元的价格盘下于八九年宣告破产的京北器械厂,并更名为京北华盛器械厂。
同年,曾经参与马兰计划的周玉荣周老前辈再次和傅璟佑取得书信来往。
九四年,傅璟佑签订保密协议,京北华盛器械厂正式收编为国家军工厂。
后来,属于他们的故事或许接近于尾声。
但是不要紧。
因为延续了他们血脉的种子,也正在前往各个领域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