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二日,寅时刚过,永宁伯张诚就从睡梦中醒来,在榻上又躺了片刻,只觉全无困意,便坐起身来披了一件夹衣,就穿鞋下榻了。
“父帅,您醒啦。”义子亲兵张兴志穿着单衣,光着脚从外帐掀帘进来,轻声问着。
他不待张诚答话,就借助窗外透进来的微光,先是将烛火点着了,才来到塌边轻声问着:“父帅,不再歇会儿了么?”
“困意全无,不睡了。”张诚说着就起身往外帐走去。
张兴志见状不敢再劝,赶忙快步赶在前头为张诚掀起帐帘,见父帅身上仅穿了一件夹衣,担心晨风的凉寒吹伤父帅,又快步走到衣架处探手取下一件斗篷。
…………
永宁伯的临时行辕就设在了龙王庙,帅帐便是龙王庙的正殿,只有这间正殿还算完整,余处各偏殿都已十分残破,显然已是多年未有修缮。
如今这般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能活着都已是万幸,就算还有心修缮庙宇,也没有你那个时间和力气了。
其实,这座龙王庙还算好的,比起其他各处庙宇来,已经算是颇为完整的了。
正是因为其颇为灵验,招来人家落户在庙宇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村落,日夜清扫维护,才会保存到今日这般模样。
龙王庙的正殿顶上架着一个高高的木台,原是闯王李自成驻扎此地时修砌的,如今才只过去了一日,就已然物是人非了。
永宁伯张诚踏着木梯缓缓走上高台,义子张兴志急忙跟上:“父帅,台上风大,小心着凉,请您把斗篷披上吧。”
张诚点了点头,让张兴志帮他把斗篷披好,这才轻声吩咐着:“守在此处,莫要跟来。”
“喏。”张兴志轻声应着,立刻就站住了脚步,守在了木梯口。
…………
立身于高台之上,凝望着四野,入眼处尽是密密麻麻的帐篷,以及如林般的旌旗,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
如此偌大的一座军营,除去晨风轻轻呼啸之声,时不时还有脚步踏地的声音传来,显是巡逻的队伍在附近经过发出的声音。
清爽的晨风吹过永宁伯的身体,给他带来一丝凉意,胸中的烦闷也被晨风一扫而空。
静下心来的永宁伯,不由得想起昨夜总镇抚贺飚的那番话来……
说实话,永宁伯在今日之前确确实实没有认真地仔细思考过,贺飚所提出来的那个问题。
自打崇祯十一年,张诚来到这个平行世界以来,先是奉命进京勤王,然后又奉调河南剿贼,接着就是出兵辽东对战建奴,直到如今在中原与闯贼大战……
他一直都在被历史的进程推动着往前走,几乎从未有过自己独立决定的机会,也没有过自己来引领历史进程的能力。
就算他屯戍宣北,其实也只不过是为了生存罢了。
即使是捕杀宣大通奴奸商这等大事,也是出于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毕竟再不对这帮通奴奸商下手,恐怕将来自己都要被偷了,甚至于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从屯戍宣北时起,张诚的信念就只有一个——壮大自己的实力,形成属于自己的强大势力,让自己能够活下去,保护好家人和追随自己的好弟兄!
而对于自己实力要壮大到何种程度,甚至于势力真的强大起来后,最终又要走到哪一步,他还真的没有仔细思量过。
现如今的张诚,站立在清爽的晨风中,不由得开始认真思考起贺飚所说的那一番话语!
是啊,自己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是要代替崇祯来当皇帝,行改朝换代之事么?
可……
即使自己当了皇帝又能如何呢?
再过个二三百年,还不是成了今天这个模样?
若真到了那般地步,又有谁来拯救崩塌的天下,拯救悲惨的百姓们呢?
然而,如果不要代替崇祯来当这个皇帝,自己又该如何与之相处呢?
自己的势力又要发展到什么程度,又该在哪个时刻停下自己壮大的脚步呢?
问题……
全都是问题……
答案呢?
没有答案!
目标呢?
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终点又在哪里呢?
建奴……
对……
就是建奴!
一个声音在张诚的脑海里怒吼着——不能让建奴得了这天下!
对,就是这样。
张诚的眼睛亮了起来,思绪也清晰了,心里也顿然豁亮,他终于想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啦!
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反正不能给建奴来当这个皇帝。
不对……闯贼也不行!
一想到闯贼,张诚的心里就对李自成充满了厌恶之情。
虽然有些细节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在张诚的脑海中有一件事却记得真真的,那就是这位闯王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后,就飘飘然了起来……
他一头扎进了皇宫大内,便沉迷于美色,流连其间,不理军政,纵容麾下刘宗敏等人追赃拷饷,只在北京城里呆了四十二天,便被吴三桂联合建奴给打跑了。
好好的汉家天下,就这样被李自成拱手让给了建奴,使我汉家百姓蒙受二百多年的苦难,文字狱大兴,科技止步,民智闭塞,几乎断送了数千年积攒起来的汉家气运……
这天下——不能给闯贼,这皇帝——决不能让李自成这厮来当!
如此看来……?
只有崇祯和自己勉强还算合格……
崇祯,虽然他也有刚愎自用、刻薄寡恩、求全责备、用人多疑等诸多缺点和毛病,但却也有着勤俭节约、勤于政务,不纵情声色,体恤民间疾苦等诸般优点。
可以说在崇祯的身上,机智和愚蠢并存,胆识与刚愎同生,高明与昏庸兼有之,纵观崇祯的一生,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难免令人心生同情。
所以说——崇祯如若生在万历皇帝以前,则非亡国之君;而他若生在天启皇帝之后,其必亡而已矣!
因此,张诚几乎可以断言这个皇帝,如若自己不做——那就只有崇祯还勉强配坐在这个位置上。
对于皇位,张诚心中并没有过多的奢望——他毕竟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虽然没有这个时代人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却也没有当皇帝的奢望,他只想达成自己的理想。
当然了,如果崇祯这个皇帝真不行的话,他也不会介意取而代之!
其实,从历史上综合来看,崇祯其实还勉强算是一个好皇帝。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是病入膏肓,政治腐败、阶层固化、财政匮乏等诸多原因,其实在各个王朝的末代,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而要想改变这一情况,非绝大愿力实难做到,既要有杀伐之心,大刀阔斧地施行一系列改革,扶持新的官僚阶层来给朝廷换血,更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来为这一切作保障。
“如果崇祯杀不动,那就让我来做这柄刀,为汉家再续三百年气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