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用摸排,领导们大致心里都有数。
百分之八十五的基层官兵都是大老粗,百分之十能勉强识的字,能完整上完初、高中甚至大学的不足百分之五的比例。
这百分之五的人都是部队每个军区的佼佼者,早些年就陆陆续续提拔送去进修,如今压根不需要走高考的路。
这次高考真正有机会的是剩余的百分之十,虽说机会有些渺茫,但是部队是什么地方,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至于考大学,他们不奢求,哪怕是考个大专、中专也是很好的。最起码不要当文盲,一辈子以体力谋生。
沙政委负责文关,杜师长当仁不让负责行动,第一步就是书籍的采购,采取自我采购和向上申请两种途径。
不过他们到底是低估了高考的热情程度,这两手抓的策略出师未捷身先死,全都没有达成。
就在杜师长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之时,通讯兵送来的包裹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看着包裹上的名字,杜师长笑的异常开心,宋丰业和钟文轩的媳妇儿真不愧是军嫂楷模,即便不在这边也惦记着他们这群老家伙。
为了不白费她们的一番心思,杜师长将这份功劳默默传达出去,没几天全军上下都知道宋丰业和钟文轩家属的善举,也无形中替两男人攒了一波好感度。
有了整套的复习书籍、资料、习题,他们当下就找来老师给报名的官兵组织上课。
原以为事情顺利启动,过程虽然会跌跌撞撞,但结果总归是好的。
可让他们没想到是,组织上课后不到一周,各科的老师纷纷请辞。
杜师长和沙政委一再挽留,可没一个人肯留下,最后一个离开的老师不忍心的留下一段话。
他们的底子参差不齐,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短短一个月想让他们将一群文盲教出来考大学,那难度简直不易于登天。
与其做那荒诞不切实际的梦,不如踏踏实实先从扫盲开始。
高考既已重启,就不可能只办一年,今年时间赶不及,多积淀一下说不准明年有机会。
杜师长和沙政委将老师送走后,久久端坐于屋内沉默不语,最终只能叹息着承认老师说的对。
为了不打击众人高考的热情,只能将资料放置于阅读室,让战士们自己想办法抄阅背读、自主学习。
因为高考的复辟,不仅是部队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潮,各基层、工种、民间也都陷入了紧张的复习和学习状态,小岗村也不例外。
当初那些眼高手低没让孩子读书的家长,此刻悔得肠子都青了,可一切都晚了。
宋家两房此刻也各种鸡飞狗跳,大房宋宏文看着大着肚子的媳妇儿,一时间有些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反倒是周秀儿想的更通透,她受够了公婆的蛮横无理,迫切的想要远离他们的束缚。
带着慈母般的笑容轻抚着即将临盆的肚子,她咬着牙坚定地支持丈夫为他们一家三口的前途搏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