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映雪想去书房叫钟元德出来送送客人,沈清清笑着说刚在书房已经道过别,无需再打扰才作罢。
带着钟家准备的百日宴回礼,一场宾至如归的百日宴就此结束。
回去的路上,宋大成的嘴边的笑容就没掉落过,想着想着就忍不住笑出声。
他从未想过自己这辈子居然能与开国将军一家人把酒言欢,席间的话语让他越发真切感受到临行前宋丰业不能言说的那些话语。
能娶到沈清清这么个儿媳妇,是他们宋家几辈子祖坟冒青烟修来的福气。
她的睿智、魄力和善良,无论嫁到谁家,都会被宠成宝。
越想越开心,夜黑风高只听得见宋大成的笑声,空旷的街道回荡说不出的诡异,惹来张大妮的小声训斥。
沈清清离去后,父子俩一边交谈、一边筹划,等钟元德将书面汇报写出来,钟老爷子带走时已经是好几个小时后。
看着疲惫的老爷子,钟元德亲自开车护送回去。
春暖花开之际,结束了漫长的迁徙奔波,闲下来的沈清清总算想起一件一直被遗忘的大事:丽云丽文的学业。
虽说她们在家也很自觉的每日自学,可五小只的存在和家里的琐事难免让她们有所分心,不可避免的对学业有所怠慢。
沈清清始终认为人在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青春十七八岁花骨朵的年纪就该自由的学习、体验人生,至于家庭付出、农活、工作未来有漫长的人生可以经历。
没有询问丽云丽文的意见,沈清清当天饭桌上就把这事跟宋大成、张大妮说了,得到二老一致点头通过。
由于人生地不熟也不确定燕市的高中,哪所学校各方面师资力量更好,众人一时间都面露难色。
最后还是宋大成揽下责任,表示他找黄老请教。
这件事在别人看来很难,但搁黄老面前那就是手拿把掐,要知道他平反回来就是干老本行的。
面对真诚请教且肉眼可见真的对外孙女学业上心的宋大成,黄老也不由更上心谨慎。
取出纸笔将燕市目前还在开办的众多高中一一标注,随后针对路途、学风、师资等各方面综合分析标注,最后结合情况挑选出最优选的三所。
既然是最优选,那么想进入的难度必然不小,尤其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程度、难度、偏重点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有房产户籍只是最基础要求,黄老的举荐可以做敲门砖,但真正的要素是她们自身的地基是否扎实,能不能通过入门测试。
宋大成对此毫不担忧甚至慢条斯理的挺直腰板,满脸骄傲的表示自家孩子学习用功绝对没问题。
谢过之后,带着黄老写的单子跑回去跟家人商量,一番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理由。
沈清清看着三所高中后的优缺点提醒,想到按格局走向年底即将到来的高考,她内心里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排第一位的燕市一中。
虽说燕市一中是三所中离家最远的,而且采取全封闭寄宿制,但却是百年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