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扎哈罗夫发来的电报,负责绿城防御的两位师长开始商议,是应该接受对方的建议,带着部队撤往克林呢,还是继续留守绿城,等待时机成熟之际,再北上与第30集团军的主力会师。
两人的意见很不统一,步兵第107师师长米罗诺夫上校认为,如今第30集团军的主力在德军的打击下,已经向北面撤退,此刻已经远离了绿城,想恢复和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与其留在绿城内被德军合围,不如早做打算,尽快向南转移,与克林的友军汇合。
而坦克第58师师长却觉得己方没有空中支援,装甲部队行动时目标太大,别看两地相距不过二十多公里,可若是在行动时被德军的侦察机发现,召唤来一群轰炸机,就足以让整个坦克师全军覆没。而继续留在绿城,就算遭遇德军的进攻,坦克师也完全有能力自保。
就为了是走还是留的问题,两位师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谁也无法说服谁。
坦克师的参谋长提醒自己的师长:“师长同志,不知第16集团军那边怎么答复?我们是继续留在绿城,还是赶过去与他们汇合?”
坦克师长的眉头一皱,用不悦的语气说道:“参谋长同志,我们争论了这么长时间,难道你都没有听见?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空中掩护,部队贸然离开绿城,那就是一个活靶子,没准还没有赶到克林,所有的坦克就被德军轰炸机炸成了一堆堆废铁。”
“上校同志!”坦克师长的话刚说完,米罗诺夫上校就反驳道:“我觉得继续留在城里,才是死路一条。如今主力和我们失去了联络,而且后方又无法对我们进行补给。一旦我们陷入了德军的合围之中,就算他们围而不攻,我们也会因为粮食短缺而丧失战斗力。”
“不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坦克师长固执己见地说:“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部队应该留下保卫城市,而不是随便离开城市去送死。”
见自己无法说服坦克师长,米罗诺夫上校也不打算再做无用功,而是望着对方说道:“上校同志,既然您坚持要让自己的部队留在绿城,那我就只能带着自己的部队离开,前往克林与友军汇合了。”
“既然你们要走,那我也不挽留。”坦克师长说道:“那我就祝你们好运了!”
米罗诺夫上校确认坦克师不会和自己一起离开绿城之后,立即吩咐自己的参谋长:“参谋长,以步兵第107师的名义,给友军的扎哈罗夫将军回电报,说我们将在一个小时后离开绿城,前往克林与他们汇合。”
步兵师的参谋长看了一眼在旁边的坦克师长,低声问道:“坦克师的情况,需要告知对方吗?”
米罗诺夫上校想了想,点头说道:“在电报里,顺便写一句,说坦克师将继续留在绿城。”
几分钟之后,位于克林城内的扎哈罗夫,就接到了以步兵第107师名义发来的电报。
看清楚上面的内容后,扎哈罗夫不由眉头紧锁,他将电报递给了罗科索夫斯基,嘴里说道:“司令员同志,绿城城内的步兵第107师,准备在一个小时后,向克林这里开拔。而原先驻扎在绿城的坦克第58师,则没有离开的打算。”
“怎么会这样呢?”罗科索夫斯基接过扎哈罗夫手里的电报,仔细浏览了两遍之后,不解地说:“难道坦克师长不明白,绿城陷入德军的合围是迟早的事情,他不会以为,就凭他一个师的兵力,能守住那座城市吧?”
“是啊。”扎哈罗夫附和道:“如今德军在克林和绿城附近集结了六个师的兵力,其中光是装甲师就有三个,我不觉得一个只拥有两百多辆坦克的坦克师,就能守住那座城市。”
扎哈罗夫说完这话之后,见罗科索夫斯基沉默不语,便试探地问了一句:“司令员同志,我们是否再给那位师长发一份电报,向他说明利害关系,让他尽快率坦克师跟着步兵一起开赴克林?”
扎哈罗夫的提议,让罗科索夫斯基很是心动,此刻正是他兵力捉襟见肘的时候,若是能增加一个拥有两百多辆坦克的坦克师,就能让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得到提升。但转念一想,扎哈罗夫与对方联系都有几天时间了,但对方依旧停留在绿城按兵不动,说明他根本就不想让自己的部队加入第16集团军,就算自己再发几份电报,说服他的几率也很少。
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罗科索夫斯基对扎哈罗夫说:“副司令员同志,既然坦克师长不愿意来克林,我看我们也不必勉强他了。虽说坦克师不来,但城里的步兵师很快就会赶过来,你最好安排一支部队,做好接应他们的准备。”
“我看接应的任务,就由步兵第126师来负责,再让坦克第25旅派几辆坦克配合他们。”扎哈罗夫胸有成竹地说道:“有了这个步兵师的加入,我至少能在克林城内多坚守几天。”
“我们在克林坚守的时间越长,对接下来的战局就越有利。”罗科索夫斯基说道:“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除了你现有的部队外,我还会想方设法给你增派新的部队过来。”
扎哈罗夫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不禁感慨地说:“前段时间的太阳山城里,几乎是一座空城,除了几十名民警和两百名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外,就没有其他的部队了。我当时还在担心,一旦德国人选择这个时候进攻,那么城市的失守就是不可避免的。谁知都过了一周多时间了,太阳山城依旧在我们的手里。”
“是啊,德国人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费尽心机向太阳山城发起的偷袭,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罗科索夫斯基接着说:“只要太阳山城还在我们的手里,德军在进攻克林的同时,就需要防止他们的侧翼遭到我们的攻击。因此,他们如今云集在克林附近的六个师,肯定不会全部投入战斗,会留下一部分兵力,监视太阳山城方向,防止那里的守军攻击他们的侧翼。”
一个半小时之后,离开太阳山城的步兵第107师,在途中遭到了德军的顽强阻击。
正在行军中的该师指战员,立即向德军的阵地发起了进攻。
当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们的准备不足,第一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终了。
正当部队在重新集结,准备再次发起进攻时,后卫团的团长派人米罗诺夫上校报告:“师长同志,我们后方发现了德军的装甲部队,他们即将向我们发起进攻。”
米罗诺夫上校闻言大惊,前面有德军挡路,后面又有德军的装甲部队出现。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部队根本没有什么反坦克武器,如果遭到德军装甲部队的攻击,根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如果要想避免被歼灭的结局,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地突破前方的德军阵地,部队才能逃出生天。
于是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后卫团负责阻击从后面绕过来的德军装甲部队,其余的部队向正面的德军阵地展开前面进攻。
随着命令的下达,步兵师的指战员们以血肉之躯,向德军阵地山坡上发起一次又一次进攻。
在德军机枪、冲锋枪的扫射下,冲锋的战士一片片地倒下。但没有人为牺牲者感到悲伤,甚至没有人去注意倒在自己脚边的人是谁,在这血与火的战场上,死亡变得那么平凡,就是一个再感性的人也会变得麻木不仁。
在连长、排长的带领下,苏军指战员蜂拥而上,踏着战友的尸体冲向敌人的阵地,试图在德军装甲部队冲过来之前,在德军阵地上撕开一条口子,从而谋求一线生机。
而躲在简易工事里的德军,仗着他们密集的火力,不断地给进攻中的苏军指战员造成伤亡。
在后面观战的米罗诺夫上校,看到自己的部下在德军的密集火力下,犹如被割倒的麦禾一般成片倒下时,说心里不难过是假的。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不能迅速地突破德军阵地,等后面的装甲部队一冲上来,那么等待自己的就只有全军覆没的结局。
虽然指战员们在进攻的过程中,表现得异常英勇顽强,但在没有火力掩护的情况下,要靠着血肉之躯突破敌人的阵地,却是非常困难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能在德军火力网的封锁下,冲到距离阵地五十米的距离。
“师长同志!”师参谋长在旁边对米罗诺夫上校说道:“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我们的指战员伤亡太大,如果继续进攻,不等敌人的装甲部队赶到,恐怕我们的人就要死光了。”
就在这时,德军的阵地上有几根泥柱冲天而起,似乎是有炮弹落在那里爆炸。
米罗诺夫上校见状,有些诧异地问参谋长:“参谋长,是我们的炮兵在开炮吗?”
“师长同志。”参谋长大声地回应道:“我们师的炮兵团,在前两天的突围作战中,就已经全部损失了。别说是大口径的火炮,就连迫击炮都没有剩下一门,否则部队在进攻时,怎么可能不对他们提供炮火支援呢?”
正说着话,又有炮弹落在德军阵地上爆炸。这次有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了一个机枪阵地,将机枪手和机枪炸得粉碎。
参谋长盯着远处看了一阵,脸上忽然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师长同志,您说会不会是克林的守军前来救援我们了?”
“克林的守军来救援我们?”米罗诺夫上校连忙举起望远镜,朝着德军阵地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敌人阵地的后方,出现了几辆坦克的踪影。他一眼就认出,前面的两辆坦克是不久前列装部队的t-34坦克,跟着后面的四辆坦克,是老式的t-26轻型坦克。
“没错没错,的确是我们的援军到了。”看清楚的确是友军来增援了,米罗诺夫上校显得很是兴奋:“参谋长同志,告诉前面的指挥员,让他们加大进攻的力度,冲上去与迎面而来的友军汇合。”
就这样,在友军的配合下,步兵第107师的指战员顺利地突破了德军阵地。
带队前来增援的是步兵第126师的一名团长,他见到米罗诺夫之后,立即抬手向他敬礼,客气地说:“您好,上校同志,我们是步兵第126师的,我是团长阿布佐夫中校,奉第16集团军副司令员扎哈罗夫将军的命令,前来接应你们。”
“谢谢您,中校同志。”米罗诺夫握住阿布佐夫的手,情绪激动地说:“若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我们要想突破德军的阵地,恐怕还要付出巨大的伤亡。”
“上校同志,您带着您的部队先赶往克林,我们留下来掩护你们。”
米罗诺夫看着自己的部下快速地通过被突破的德军阵地,朝远处展开激烈的方向看了一眼,对阿布佐夫说道:“我的后卫团被德军的装甲部队缠住了,不知你们能否去接应他们?”
阿布佐夫来执行接应任务之前,扎哈罗夫亲自向他交代过,一定要把尽可能多的指战员带回来。正是因为扎哈罗夫的叮嘱,得知后面还有部队被德军缠住,他连忙表态说道:“放心吧,上校同志,我会想办法将您的后卫团解救出来的。”
当米罗诺夫带着自己的残部赶往克林时,阿布佐夫留下一部分兵力坚守刚夺取的德军阵地,剩下的人跟在坦克的后面,去接应正在与德军激战的后卫团。
攻击后卫团的德军装甲部队,其实只有两辆三号坦克和十几辆装甲车。如果坦克第58师在这里,德军的这些装甲力量简直就是不堪一击,可惜坦克师此刻还停留在绿城里,而与德军交战的后卫团,又缺乏反坦克武器,因此他们面对冲过来的德军装甲部队,打得非常吃力,眼看就有被击溃的可能。
好在就在这时,阿布佐夫中校带着两三百名步兵,以及六辆坦克赶来救援。
德军的三号坦克,欺负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步兵还凑合,面对来势汹汹的t-34坦克,顿时化身待宰的羔羊。不到十分钟,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都被苏军坦克所击毁,成为一堆堆燃烧的火炬。
但等阿布佐夫找到后卫团的官兵,向他们询问团长在什么地方时,被问到的战士却低下头,心情沉重地回答说:“对不起,中校同志,我们的团长在战斗中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