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出发
但奇怪的是草三儿并没有像像之前那么冲动,而是冷静的拉着墨竹的手为她把脉。同时问道:“师妹在这里可能自由活动?”
“可以,但是不能离开仙佛门的区域,说是怕遇上修罗族的人,虽然天澜圣境是两家共同掌管,可是修罗族太过霸道,怕我遇到他们惹上麻烦!”
把完了脉,草三儿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道:“师妹,我们闲话少说,你还是带我去见元阳子吧,关于建木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搞明白呢,需要问问清楚才好。”
墨竹摇摇头:“大师兄不必去正阳宫了,元阳前辈受猛鬼族之邀到咸阳城议事去了,他要我带给大师兄一块方位罗盘,师兄按照罗盘的指引前往就可以,元阳前辈已经安排了他的正阳宫的绵长和狂生在那边守候,关于建木的情况他们会向师兄解释说明的。”墨竹说完就递给草三儿一块罗盘,罗盘上有一道纤细的光芒指向一个做了标记的位置。草三儿看了一眼,已明其中之意,顺手将其递给了五月。
墨竹没有再让草三儿他们借助传送阵,而是直接带着他们来到了斋心殿,然后通过青石广场离开。飞离了天澜圣境草三儿一直沉默不语,在半空中漫无目的的缓缓前行。过了一会儿五月喊道:“师父,罗盘显示我们已经与要去的地方偏离了,我们是否要调整一下方向。”
草三儿听了点点头,但是却没有行动而是在半空中停了下来。“师父,自从见了墨竹师叔您似乎就一直心神不宁,难道这中间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是墨竹师叔的身体有什么异样之处?”后生见草三儿心中有事,便开口问道。
草三儿摇摇头叹息道:“没有不妥之处,一切都很好。一切合情合理,所有事情比我预计的都要好。但是始终没法相信他们会对我这么好,这可是先佛门,元阳子乃是顶尖的金仙实力。他们帮墨竹提高修为,我能理解,有了建木的消息他们不自己去取,却来告诉我就有点违反常理了。”
“嗯,看上去他们像是要主动示好,与我们结交似的。会不会是我们太和门这些年实力强了,让他们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师兄,你说我说的对不对?”五月疑惑的说道。
后生挠挠脑袋,瓮声瓮气的说道:“我不知道,我觉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要是拿我们当朋友,我们就像兄弟一样待之。如果他们跟咱动那些歪心思,就让他们尝尝巡游战舰双煞流光主炮的厉害!”
草三儿听了哈哈大笑:“臭小子,你说的对,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如此洒脱,这些年太和门越来越壮大,弟子也越来越多,你师父我做起事来不能再向以前那样随性而为了。这个问题剑臣长老以前就说过我,没想到你小子倒是活的明白。既然如此徒儿们,我们就跟着罗盘的指引去看看那建木到底是什么模样。”确认了方向,三人化作三道耀眼的遁光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三日之后草三儿师徒出现在了一片,遍布荆棘、瘴气、毒虫、猛兽的大山之中。山势险恶,既无道路也无人烟,半空中瘴气、雾气、乌云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也就是他们都是修行之人,若是普通的凡人,根本无法到达此地。更为可恶的是他们只能在密林中低空飞行,一旦飞的高了一些那罗盘就会失却作用,让他们不知该去向哪里。这里是什么地方,在红云朔州的那个方向草三儿并不知道,因为他们一直都是按照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但是他可以明显感觉到罗盘有过十余次方向的改变,这让草三儿有些疑惑,但是也有可能是罗盘追寻的是正阳宫的人留下的某种位置标记,而非真正的终点所致。不管怎么说现在只有大胆前行,没有别的选择。
在这深山密林中又飞一日,罗盘上的标记突然开始闪烁出阵阵红光。与此同时眼前的景象也突然开阔起来,草三儿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密林之内竟然还藏着一处如此诡异的深渊水潭。潭水平整如镜、清澈见底,面积广大足有数百丈。正前方横亘着一条绵延山峦,从远处看好像是一个醉汉横卧在潭水中一样。而且他的怀中还抱着一根粗大的棍子,一端深藏于水潭之内,另一端自肩颈的缝隙中传过形成了整个山峦的最高点。再具体的细节就无法看清了,全部被茂密的森林植被所以掩盖,故此说不清这是自然形成的还是认为打造的。
就在这时,在那山峦与水面相接之处亮起了灵光,两道人影从那边飞了过来。“来人可是太和门的草三儿道友么,正阳宫绵长、狂生,在此恭候多时已。”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对岸传了过来,远远的草三儿就已经知道两个人是谁了。说起来都是“故人”,上次在正阳宫的静之湖畔两个人都和草三儿交过手,狂生想来就是那个看门的书生,绵长则是那个同是化神后期的剑修了。
草三儿哈哈大笑,装作一脸歉意的说道:“实在抱歉,路途遥远让两位道兄久等了!不知道建木现在哪里,我们如何才能取之?”
“呵呵,道友果然是做事之人,只是我们二人并非主事之人,这里还有一位我们仙佛门的长老在此主持,我们这就带你去见他。”绵长笑着说道。
“哦,还有高人在此,难道是丹阳子长老也来此守护建木了?”正阳宫里除了元阳子就是丹阳子这个仙级高手了,所以草三儿很自然的就想到了他。
但是绵长却是神秘的一笑:“非也非也,这个人与草道友也是故人,但是我不说你一定猜不到。他就在那边的祭坛上恭候,我们这就过去一看便知。”
祭坛就在山水相连之处,只不过相对于山体来说,祭坛太小了草三儿等人开始时并没有注意到。祭坛四四方方,通体由汉白玉石块搭建而成。祭坛中央有六根粗大的石柱,但是此时祭坛上空无一人,根本没有任何异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