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个时候,前朝传出消息,准噶尔上书求娶公主,指名道姓要嫡出的公主。
想想这其实并不是第一次了,几年前也上书过一回,胤禛不乐意给直接拒绝了,宗室女都没给一个,对方当时好似再闹内乱,灰溜溜离开,忍了下去。
这一次……好像他们内部稳定了,就又抖了起来。
小丸子快步走进来,“主子,欣贵人求见”。
随后又来了个小太监,“娘娘,襄贵人求见”。
阿阮都让打发走,“告诉她们,后宫不得干政”。
胤禛回来陪阿阮用午膳,“今日后宫里有人来烦你了?”。
阿阮给自己涮了块嫩羊肉,“谈不上,我也没见她们”。
胤禛习惯性为她剥虾壳,“不用理会就是”。
“……嗯”。
欣贵人跟襄贵人如同两只没头苍蝇到处转悠,这儿求求,那儿求求。
三日后,胤禛给来使的答案依旧是拒绝,准噶尔几年前新上位的汗王身强体健,野心勃勃,如今稳定了准噶尔王庭,本身就同上次的试探不一样,她是来挑衅的。
双方各执一词,闹得有些不愉快,起码面上是传开了对方的不敬跟嚣张跋扈。
没两天,准噶尔汗王行刺皇上的消息不胫而走,胤禛将其就地斩杀,并火速追加准噶尔责任,派兵出征,挂帅讨伐,不胜不归。
财神九被放出来后,配合着直亲王,两人一文一武,一刚一柔,加之海禁松开,民间商业繁荣,派遣出海者也不少……胤禛这几年库房扩了一次又一次。
朝中武将连年考核,文武新秀雨后春笋般,一茬又一茬冒出来,胤禛不缺人也不缺钱,就等着谁自己跳出来找死了。
问题从联姻转移到前线,出了这样的情况,欣贵人跟襄贵人不敢再留孩子了,以防万一双双求了两位贵妃,想把孩子配出对。
阿阮跟惠贵妃一番合计,请旨皇上后办了场宴,春日宴为公主择婿。
两位公主一一定下人,欣贵人的淑和公主下嫁纳喇氏,襄贵人的温宜公主下嫁伊根觉罗氏。
同时,胤禛下达命令,庄嫔钮祜禄氏膝下静和公主封固伦公主,嫁予蒙古科尔沁部王爷,过去就是大妃。
并于京城修建公主府,可回京长住。
欣贵人跟襄贵人不了解朝政,大清公主说是抚慰蒙古,实质上是监视。
和亲公主作为大清掌控蒙古最强有力的政治机器,过去一旦生下带有黄金血脉的小阿哥,那必然是要继承王位的,而且蒙古部落也只允许生下血缘纽带的公主参政。
静和公主被钮祜禄氏教得大气,骑马射箭不比皇子差,同时胤禛也早便有意培养一位公主出来,自然得挑个出身最好,且最能压得住对方的,不能是过去做柔弱不能自理的吉祥物。
钮祜禄氏没意见,没有皇子,公主有权也是好事啊。
他们送女儿入宫,搏的就是能出一位皇嗣,如此起码三代四代,只要这个孩子能带着家族血脉代代流传,她们家族就能获利。
否则拼死拼活以全族供养女儿做什么,让她争宠吗?
是让她养孩子惠及当代也惠及后代的!
眼下能得联姻蒙古的公主,过去了就是王妃,将来还能得科尔沁部爵位,简直不要太爽。
欣贵人跟襄贵人虽不满同样是庶出,公主出嫁等级却大不相同,可也只是背后蛐蛐,没敢抬到明面上,还安慰自己,静和公主是去和亲的,和亲能有什么好。
三位公主的婚礼由阿阮同惠贵妃合并办理,整整操作了大半年才结束。
公主结束了,前朝便盯上了阿哥们,请旨选秀的声音此起彼伏。
胤禛大手一挥,同意。
之前三年一选,后宫却从不进新人,都是给宗室指婚,今年胤禛这里阿阮意思意思问了句。
胤禛没回答,把人扛着就进了屋。
酱酱酿酿……
她觉得,这以后她都不会再多嘴一问了。
大选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全国海选,堪比元年那场规模。
胤禛也是底气足,家门口打着杖,也不妨碍家里边按部就班。
前朝全程眼巴巴盯着几位阿哥,皇上她们瞧着是没指望的,只能是抓下一任。
这么一想的八旗贵族跟满朝文武就有些头疼,九龙夺嫡那会儿赌上一回,如今又得赌上一回。
还不能不压宝!
这叫什么事儿啊,当真是一生逃不掉的皇家赌局。
轰轰烈烈的大选落下帷幕,历经小半年功夫。
五阿哥弘昼封和郡王,赐婚蒙古土默特托博克氏为嫡福晋,年后出宫开府,实打实的联姻阿哥。
六阿哥弘煜封元亲王,赐婚瓜尔佳氏为嫡福晋,正好就是惠贵妃这一支,侧福晋索绰罗氏,侧福晋董鄂氏,格格高斌之女高氏,张廷玉小孙女张氏,以及田文镜的幼妹田氏。
七阿哥弘景封安郡王,赐婚马佳氏为嫡福晋,八阿哥弘阳封定郡王,赐婚钮祜禄氏为嫡福晋,皆是年后出宫开府。
这配置,惠贵妃第一次失了态,茶水差点打翻在地,深吸一口气后狠狠闭上了眼睛。
所以,真的不要跟帝王的真爱讲道理,但凡手握实权的皇帝,就一定会捧自己最爱女人生的孩子上位。
哪怕……她的七阿哥跟六阿哥一样的文武双全,一样的德才兼备,甚至她的弘景出自瓜尔佳氏,血统更为纯正。
前朝也懂了,瓜尔佳氏很识趣,皇上这是再给一次机会,可同时更是警告,商量过后,他们抱团着几乎不做犹豫的投入元亲王的怀抱。
随即迎来的,是后宫的再次大封:
皇后:空。
皇贵妃:珍贵妃晋皇贵妃,主理六宫。
贵妃二:淑妃赫色里氏凭家世资历晋贵妃,连同惠贵妃共同协理六宫。
妃位四:庄嫔钮祜禄氏凭女儿晋妃位,宜嫔马佳氏同样凭儿子晋妃位,裕嫔凭儿子晋妃位,齐妃享双俸。
嫔位四:襄贵人靠着女儿跟资历晋嫔位,年答应靠着家里父兄三人复位华嫔,然后是和嫔博尔济吉特氏以及嘉嫔叶赫富察氏。
贵人以下各晋一级:欣贵人,殊贵人,敬贵人,富察贵人,夏贵人。
所有人都知道,若无意外,这次的晋级大概率会持续很久很久,或许会随着她们入土为安。
承乾宫,胤禛披着寒霜进门,阿阮对着他招招手,“过来吃饭了”。
胤禛脱下大氅走到火炉边散了散才到阿阮身后将她圈在怀里。
“让朕瞅瞅今天都有哪些配菜”。
阿阮抬起下巴点了点,“一半你爱吃的,一半我爱吃的,你不是不能吃辣么,咱们吃鸳鸯锅”。
胤禛埋头笑了起来,“……鸳鸯锅”。
“好,我们吃鸳鸯锅”。
弘煜是来蹭饭的,结果刚到门口就被人拦住,苏培盛苦哈哈的笑道,“王……王爷,您饿了吧,老奴带您去隔壁屋用膳,那儿都备好了”。
皇上吩咐,今儿是皇贵妃同他的什么特殊日子,得纪念一下,谁都不让进。
弘煜嘴一撇:“……知道了”。
皇阿玛的纪念日不是一般的多,一月大半时间都在纪念,不知道纪念什么。
时间一晃而过,后宫平和,前朝安定,皇子们成婚后出宫的出宫,留守的留守,随后进了朝。
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最后确定皇上没有一点要准备块儿磨刀石的意思,便开始稳稳当当杵在隐形太子身后跟着溜达了。
这笔买卖不出意外的话,那是稳赚不赔。
就在他们盼着等着以为还要很久的时候,准噶尔同大清的战争结束,整个准噶尔被纳入了大清版图,改名新疆。
来来回回小打大打了两代人,总算是有了结局。
胤禛最后看了眼新出炉的山河社稷图,赶上上辈子的,如今更直接超出了大半。
如此……
也算圆满了。
次日,胤禛上朝的时候,一道旨意打下去:皇贵妃孙氏册立为后,孙氏全族抬入正白旗,赐姓孙佳氏。
隆重的册立大典过后,胤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退位。
前朝惊讶,又不惊讶,总体来说接受良好。
这天,鸿雁高飞,秋。
阿阮告别了紫禁城,拐着胤禛去了江南水乡,她的故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