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落幕,落下的却是遍地尸首。
这一场大战若是传出去,或许会让许多人瞠目结舌。
萧摩诃裹挟之前大胜之势,开始围困武胜关,三千禁军说少不少,说多那肯定也不多,这三千禁军唯一的责任只有一个,那就是拖延周瑜的脚步,为陈蒨拿下章烨城争取时间。
所以萧摩诃胜了很正常,败了也很正常,毕竟萧摩诃手上也就三千人,大不了就是拖不住周瑜的脚步,选择自己主动后撤嘛。
这样一来损失八成也不会太大,最多也就折损几百人罢了,但却拖住了周瑜这么多天时间,给正在攻打章烨城的陈蒨大军争取了时间。
结果今日一战,萧摩诃三千禁军几乎全军覆没,甚至按照周瑜的布置,萧摩诃本人都有可能被吴国擒杀。
如此惊天大消息若是传回南陈朝廷亦或是到陈蒨军中,不知道要吓死多少人,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暗中有别的想法。
而此时,萧摩诃正带着逃出生天的数百人闷头逃窜,此时的他已经不复之前的自信。
或许对于萧摩诃本人来说,他自己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在临出发前,陈蒨曾经询问过萧摩诃,问他有没有信心用三千人拖住周瑜最起码五天时间。
而当时萧摩诃信心满满,因为在他看来,刚刚被陈蒨夜袭导致大败,并且损失惨重的周瑜定然会暂避他的锋芒,就算等到后续吴国的援军到了,萧摩诃也只需要再拖延一两天就够了,到时候沿途设下埋伏,甚至还可以给周瑜重创。
结果一战打下去,萧摩诃麾下全军覆没,无论是陈蒨这边还是南陈朝廷那边都会感到匪夷所思的。
只不过到了现在,萧摩诃心中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逃命。
此时的萧摩诃惶惶不可终日,只知道闷头逃窜,全然不管其他。
这一仗也算是打碎了萧摩诃的骄傲,在此之前,萧摩诃身为南陈禁军统领,他因为要常年驻守京城,所以抛头露面的机会倒也不多,尤其是跟周瑜这等敌国名帅对垒,那就是更少了。
所以对于周瑜,萧摩诃倒也没有太惧怕他,这一点本来是很好的,毕竟未战先怯本就是兵家大忌,可问题是不了解敌方,那么换来的势必也是自大高傲,这一点同样也是兵家大忌。
结果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萧摩诃原本是只需要想办法拖延敌军,结果萧摩诃有些心急了,他认为自己有把握可以拿下敌军,所以选择在关外叫骂,希望挫挫敌军锐气。
结果仅仅三场斗将下来,一下子打断了南陈禁军的脊梁,刘赟、张威战死,萧摩诃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击败,这可以说给了南陈禁军最后的致命一击。
现在萧摩诃究竟该怎么办,他自己也不知道了。
而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赶快逃跑,马上逃到陈蒨那边,将此番情况告诉陈蒨,免得陈蒨被偷袭的时候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不过萧摩诃是这么想,但总会有人想在他的前面,比如那位吴国大都督周瑜。
周瑜早就已经想好了万全之策,对于他来说,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全歼萧摩诃这三千禁军,同时还要将这位南陈禁军统领给擒杀,这样一来那可就真的是打断了陈蒨的一臂,对于他后面的计划开始绝对是有用的。
早有准备,再加上仓皇逃窜的萧摩诃,这似乎已经印证了萧摩诃最后的结局。
而此时的山谷里,黄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而他身边的亲卫正在为他递上水壶。
黄盖接过后,直接满饮一大口,随后擦去了额头上的汗水。
正如之前所说,周瑜有自己的一套计划能够确保可以拿下萧摩诃,而黄盖、韩当和他们麾下的解烦兵就是其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此行,黄盖和韩当带来了五千解烦兵,其中有整整两千骑兵,而在周瑜的命令传到他们面前,并且命令他们要在两天之内赶到预备地方设伏时黄盖和韩当也是当机立断。
由韩当继续率领剩下的解烦兵朝着武胜关而来,准备和周瑜会合。
而黄盖则亲自带着两千骑兵绕了一个远路,星夜兼程,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这里。
路程上的辛苦自然不必多说,黄盖只怕最后自己还没赶到,萧摩诃便逃窜了,所以他直接下令,除了必要的给马匹休息的时间以外,其他时间全部用来赶路,甚至这一路上都没有烧火做饭,全都是在马背上吃的干粮。
就这样全速前进,才勉强赶在了萧摩诃的前头,如果黄盖再晚几个时辰到达这里,恐怕萧摩诃早就逃之夭夭了。
“传令下去,命令全军做好准备,今日之后,本将亲自为你们请功!”黄盖大声道。
黄盖一声令下,他麾下那些解烦兵也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起来,解烦兵本就是吴国精锐当中的精锐,更何况这一战分明就是白捡的战功,若是其中有一人运气好,一箭射杀了萧摩诃,甚至是将他生擒活捉,那这功劳甚至足以封侯!
做好了万全准备后,黄盖也终于是放松下来,长长松了口气。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心腹校尉偷偷窜到黄盖身边,好奇的问道:“将军,此一行我等究竟是要做些什么,之前不是说增援武胜关的大都督,怎么突然转道来了这里?”
实际上因为时间仓促,黄盖只是跟他麾下这帮士卒说了此一行有大功劳,但是具体要做什么,他们却是一无所知,现在不再赶路,其中自然有人开始有了疑问,总不能就这样白跑一趟吧。
而黄盖听到那校尉的话后,他也只是淡淡的说道:“这都是大都督的计划,言说让我们堵在武胜关到章烨城的这处必经之路上,只要时间来得及,那么肯定会有功劳,所以你就不必问了,若是真的立下战功,本将亲自将你举荐给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