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女校中,于璚英叉着腰,对着一群跑步的女学生大声呼喊着。
“都跑快些!没吃饱饭吗?”
女学生可不是什么小家碧玉,只能在闺房里看书泪目的人。
后世对于华夏古代的女性总会有些误解,其中最大的便是觉得华夏女性一直都是柔柔弱弱,只能绣花写字的存在。
且不说在进女校前,就算是地主家的女儿都不一定有机会识字,就农户女子,多半是要操持家务,甚至种田也是极为常见的。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自唐起,妇女参与劳动本就是多数底层默认的结果,若单靠男子劳作,很多时候,连赋税都不一定交得起。
能在家里绣花烧火做饭的,那也是日子过得不错的人家才行。
于璚英虽是千金,但这方面看得清楚,教女学生体育,也符合学校学生要强健体魄的宗旨。
富人才讲究三寸金莲,来这景泰女校的女学生,可没想着靠三寸金莲嫁入豪门。
“是,教习!”
女学生们齐声呐喊,跑起步来,可丝毫不劣势于同龄男生。
几圈之后,于璚英见没有人落下,这才开口道:“全体休息,喝凉茶。”
学校是锻炼人的地方,不需要像军伍之中那样拼命操练。
有着圣人的内帑补贴,学校少不了学生的饭食,同时作为保健卫生的模范,该补水的,自然要补水。
如今北平女工可有不少,虽然时常还有些闲言碎语,但对于掌握收入的女工来说,那都是小事。
其中不少寡妇可是担着一家老小,在撑起家庭之后,名声可比贞节牌坊要好听得多,前提自然也是她们不乱搞。
北平官府能保护她们不受私刑,但可保证不了她们被发现作风不良之后不被人戳脊梁骨。
同时,大明官方是鼓励寡妇再嫁的,只是奈何多数寡妇拖儿带女的,自己也担心孩子被继父欺负,因而除非十分投缘且男方愿意接纳,否则有儿有女有工作的寡妇并没有多少再嫁的打算。
自家母亲都是如此,女儿自然也会被影响。
要知道,景泰女校中的学生,基本上是工厂的女工后代。
“于教习,您不喝吗?”
一个女学生捧着一碗凉茶,来到于璚英的面前问道。
以前的生活没有善待她们,可现在的老师教会了她们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习不渴。”
于璚英没有之前那么严厉的样子,发丝贴在额头上,被手指撩过,眉眼带着笑意,本身美丽的长相就让人容易有亲切感。
闻言,女学生才自己喝了起来,其他同学也是如此。
尊师重道,可不仅仅是男学生有这个要求。
于璚英看着一个个满头大汗的学生,心中充斥着成就感。
这些孩子学习十分用功,成绩上丝毫不比隔壁的男校差,说不定以后还会出几个女官。
对于女校学生的未来,于璚英并不担忧,且不说宫内本身就对女官有着需求,自己好闺蜜的工厂就很需要识字的女工管理。
锻炼她们的身体,本来也有这些考量,不管是女官还是女工,那可都是力气活,没有体力支持,也就谈不上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