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旁边的汉斯突然开口:“耿先生,您是否过于多疑了?战车国不是十九世纪的殖民国家,我们有完善的法律和国际协议保障文物安全。”
“呵呵,”耿老轻声笑了一下,“八年前,贵国某博物馆'借展'的一批土耳其文物......”耿老不紧不慢地回应,“按照当时协议应在六个月内归还,但至今仍留在贵国,理由是'研究未完成'。这个案例想必汉斯先生有所耳闻?”
汉斯脸色一变,显然没料到耿老对国际文物案例如此熟悉。安德森在桌下轻轻踢了汉斯一脚,示意他不要继续这个话题。
“各位,”安德森用中文打着圆场,“我们是否可以把注意力转回到技术合作本身?比如人员培训、设备共享,而不是具体的文物移动?”
耿老看了一眼安德森,这才是国际合作应有的态度,于是笑着点头表示,“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我们非常欢迎。”
耿老语气缓和了一些,“事实上,我们已经与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也想着建立这种关系,但我们华夏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研究项目的主导权都在华夏手中。”
战车国代表团中支持哈特尼克尔的几位官员开始交头接耳。其中一位年长的官员——文化部文物保护局局长施密特提高了声音:“耿先生,您是否低估了我们国家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专业水平?有些技术不是经过短期培训,你们华夏人就能掌握的。”
陈阳轻轻瞟了一眼这个人,这话的意思,分明是没看上华夏人呀!
“不不,”耿老轻轻摆手,“我们从不否认贵国的技术水平。”
耿老团队中的文物保护专家王教授回应道,“对于文物来说,技术只是工具,对文物背后文化的理解才是核心。谁能比华夏学者更了解自己的文化遗产?”
随着话题的深入,辩论逐渐白热化,战车国代表团明显分为两派:以哈特尼克尔为首的强硬派,坚持战车国应参与核心研究;而安德森、帕特西亚和汉斯等人则倾向于尊重华夏的自主权。
陈阳并没有开口说话,他在默默听着,果然跟师爷临出发前嘱咐的自己一样,这些人都没安什么好心。
“让我们举个具体例子,”哈特尼克尔突然转变策略,“以贵国的青铜器做比方,我们国家在金属文物修复方面有独特技术,如果能研究华夏的青铜器,对双方都有利。”
听到他这么一说,耿老心中警铃大作。青铜器是华夏文明的象征,许多珍贵青铜器至今流失海外,哈特尼克尔选择这个例子绝非偶然。
“说到青铜器......”耿老的声音突然变得深沉,颇有意味的看了一眼哈特,“这倒是让我想起一件事,英博物馆的商周青铜器,那些被掠夺的珍宝。哈特部长,您认为它们应该在哪里被研究?在伦敦,还是在它们的故乡?”
哈特尼克尔脸色微变:“那是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未来的合作......”
“耿,”哈特尼克尔伸开双手连说带比划,“我们是要向前看的,国家也一样,是要前进的,不能老是停留在原地,或者往回看。”
“历史从不会真正成为过去,”耿老摇摇头,打断了他说话,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态度,“它影响着现在的每一个决定。华夏不会再重复过去的错误,让文化瑰宝远离故土。”
此时,长桌上陷入尴尬的沉默,战车国总理府的顾问悄悄对哈特尼克尔耳语了几句,后者表情阴晴不定。安德森趁机提议,让大家享用甜点缓和气氛。但没过几分钟,话题又重新开始了,只不过这次的发起人变了。
“耿,”战车国的施密特双手在桌面上轻轻拍了一下,他的络腮胡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你要知道,我们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修复实验室!”
“慕尼黑大学的碳 14 测年设备精度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而华夏呢?你们连最基本的恒湿系统现在都没有!”
安德森立即站起身反驳,他的脱口而出:“不不不,技术优势不能成为文化殖民的借口!”
意识到失态后,他微微调整了一下表情,“施密特先生,您这样的言论正是十九世纪殖民思维的延续,华夏完全有权自主决定文物研究方式。”
帕特西亚女士冷静地插入辩论:“是的,我查阅过数据,华夏故宫博物院去年发表的文物保护论文,数量已经超过柏林国家博物馆。”
说着,她转向哈特尼克尔,“部长先生,虽然他们大部分论文,在国际上没有掀起什么波浪,但最起码他们在为自己国家的文物努力着。”
帕特西亚扫了一眼在座的战车国代表,“我相信,大家今天都亲眼看到了那件九龙九凤冠,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除了华夏人,谁能研究明白?”说着,帕特西亚无奈的耸起了肩膀,“我们甚至连他们的历史都不知道!”
哈特尼克尔没有立即回应,而是慢条斯理地切着盘中剩下的黑森林蛋糕,奶油沾在他的银质餐刀上,像一抹未化的雪。
与此同时,华夏代表团内部也出现了微妙的分歧。
美术代表林志远,悄悄凑近耿老耳边:“耿老,其实战车国人提的条件不算苛刻。”
“我们想想,他们承担全部研究费用,还承诺全球巡展......”他一边说着,眼睛因为兴奋而发亮,“这对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很有帮助。”
文物局的张教授闻言猛地转头,鼻梁上的眼镜滑了下来:“住口!”
“小林,你知不知道'研究权'意味着什么?当年大英博物馆就是以研究为名,把帕特农神庙浮雕变成了'埃尔金大理石'!”
林志远不以为然地摇头:“张教授太敏感了,艺术不仅仅是文物研究,你们也要给年轻一代发展空间,我们那些油画、现代画,能利用这样巡展的机会,不也是机会么?”
“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全世界都和平了,有国际公约保障........”
“够了!”耿老低声喝止,手中的茶杯重重落在茶碟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林志远:“你应该回去好好读读历史!”
陈阳注意耿老胸口起伏着,显然被这家伙气的不行。这就是一种悲哀,代表团出发前,特意强调了,既然是出国艺术交流,艺术每个行业,都选了人跟随代表团出发,所以才有林志远这样的人跟过来。
被耿老狠狠瞪了一眼,林志远脸色顿时煞白,不再多说话,虽然低着头,但显然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此时,对面施密特正与其他人交头接耳,两人不时瞥向华夏代表团这边,眼中闪烁着捕食者般的光芒。
战车国科技部的汉斯突然打破僵局:“或许?我们真的可以折中?文物留在华夏,但由中德联合团队研究?”
他的提议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施密特第一个表示反对。
“不不不,这绝对不行!”施密特拍桌怒吼,“那那我们的优势何在?”
陈阳微微一笑,不是优势何在,而是好处何在?
帕特西亚则反驳道:“我支持,汉斯和安德森的提议!”
“不不不,”哈特尼克尔眯着眼睛连连摇头,“你们不要把眼光一直放在研究上,那后续的问题怎么办?最麻烦的,巡展我们怎么开展?”
“再说了,如果派人去华夏,我们不要做其他研究了么?”
“哈哈哈!”这时候,最年轻的成员陈阳,突然哈哈哈大笑着,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师爷,这次你怎么不去?”临行前,陈阳向宋开元问道。
“不去就不去,我年纪大了,还能老跟着去生气呀!”宋开元把嘴一撇说道,“陈阳,我跟你说,老耿是代表团长,有时候很多话他不好意思说。”
“我告诉你小子,到了他们的地方,不要怕!”
“如果他们敢打我们的主意,说一些讽刺我们的话,你就给我怼回去!”宋开元大手一挥,嘱咐着陈阳。
“师爷,你不怕我说错话?”
“说错什么话?”宋开元把眼睛一瞪,“你只要是为了维护国家荣誉,骂人都是好话,怕什么,大胆点!”
只见陈阳轻轻放下红酒杯,金属袖扣在灯光下闪着冷光,他知道,耿老跟他们纠缠了半天,现在该自己怼他们了。陈阳的目光,直接迎着哈特尼克尔看了过去,“哈特部长,我记得,本该1995 年签署的《国际文物返还公约》,贵国好像到现在还有签字吧?如果我没记错,你们还要求附加了十二条保留条款,对么?”
整个宴会厅瞬间安静,哈特尼克尔眯起眼睛,像发现新猎物般打量着这个突然发难的年轻人,旁边有人将陈阳的资料悄悄递到了哈特尼克尔面前,他低头看了一眼,不由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这年轻人开口就直击要害!
陈阳说的这是一个事实,当初90年代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在《国际文物返还公约》上签字了,而战车国一直拖到了2000年之后,才终于在上面签字,并且还要求增加了不少条款。
\"陈博士是吗?\"哈特尼克尔露出长辈式的微笑,“我们国家确实对公约有所保留,因为我们要确保文物得到最专业的保护。”说着,他优雅地摊开双手,“比如我们现在正在用质子加速器分析青铜器成分,这种设备贵国恐怕......”
陈......博士?陈阳听完之后,自己都愣了一下,什么时候成博士了?自己连大学都没上。估计是他们国家翻译上的错误,先不管了。
“我们有三台!”陈阳笑着扬起手指说到,说完嘴角挂着讥诮的弧度,“北大一台,社科院两台。去年我们还用自主算法改进了碳 14 校准曲线。”
陈阳这话说完,两边的代表团都愣住了。华夏代表团的人,纷纷吃惊的看着陈阳,家里有啥不知道么?质子分析仪,还三台?
还改进了碳14算法校准曲线?那机器放在那里跟宝贝似的,一般情况都不用,生怕用坏了,就差跟自己家电视机一样盖起来了,这不是妥妥的吹牛b么!
哈特尼克尔的微笑僵在脸上,帕特西亚女士突然轻咳一声,掩饰住差点溢出的笑意;安德森已经把头埋在肩膀下面了,低头笑着。
“年轻人有朝气很好。”哈特楞了一下,也明白陈阳是在说大话了,微微调整了一下领带,语气转为居高临下,“但文物研究需要脚踏实地,我们国家拥有两百年的系统考古学传统,而华夏现代考古.......”
“没错,我就是吹牛b呢!”陈阳笑了,没等哈特说完,自己直接承认了。
“贵国不也在吹么?”陈阳笑着看看哈特,“哈特先生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强调贵国的科技实力有多么先进。”
“能帮我们鉴定文物,能帮我们完成历史文化研究,能帮我们这个,能帮我们那个,可结果呢......”说着,陈阳冲着哈特耸了一下肩膀,“刚才哈特先生自己说了,你们连人手都不够,自己的研究都完不成,拿什么帮我们么?”
“这......”陈阳笑呵呵的看着哈特,“这难道不是在说大话么?既然哈特先生能说大话,我们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