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部分上市公司因市值缩水而触发质押平仓,引发流动性危机。一时之间,港岛的很多中小企业都陷入到岌岌可危的境地。
港岛楼市的价格,也呈现雪崩般的下跌趋势。港岛市民最关注的住宅价格,较1997年的高位下跌了55%。中环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更是飙升至18%。房地产相关行业(建筑、中介、装修)的失业率,也直接突破12%。
港岛的金融体系,也在承受经济崩盘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枯竭,汇丰、渣打等大型银行将企业贷款利率上调至15%,中小企业倒闭潮蔓延。
李舜清晰的记得:前世1998年第二季度,港岛企业的破产申请数量同比激增300%。这个数字也创下了港岛破产的历史纪录。
到了7月份时,港岛股市每日交易额,也由97年的150亿港元跌到了40亿港元。恒生指数,更是直接跌到了7000点。港岛的失业率,也上升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
因为失业没了收入,很多人也因此还不起房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房子被银行收回。就连港岛几大富豪的家族资产,都开始大幅缩水了。
富豪都尚且如此,普通市民自然更缺乏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遭此劫难之下,也只能无奈的宣布破产。那段时候的港岛报纸上,充斥着大量的“自杀”“跳楼”等悲观绝望的字眼,而港岛市民也只能默默的*舔舐伤口。
此时的港岛的经济表现,已经呈现出“死亡螺旋”的特征。经济危机导致资产价格的下跌,从而引发信贷收缩。更是影响到消费投资的萎缩,从而进一步的压低资产价格。
很清楚历史走向的李舜,明知道接下来港岛市民的日子会很惨,也只能默默的选择作壁上观。这并不是他的良心泯灭,也不是他唯利是图。选择现在袖手旁观,也是因为战术上的考量。
前世那些国际游资,胆敢一次次在港岛疯狂劫掠。这里面除了实力和战术上的考量,其实也是在不停试探港岛政府隐藏起来的底牌。
上一世任一招带领的金管局开始反击,翻来覆去的也就只用了加息的那一招迎敌。那些国际游资在几次的经济劫掠中,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那最简单的反击措施,也让那些国际游资心生轻视之心。在八月份围绕港岛的那场最终决战中,那些国际游资显然并没有全力尽出。而港府则在国内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一下子实力大增起来。
开始和那些国际游资对攻,场面也是打的有来有回的。最终在很多港岛富豪的全力支持下,取得了这次金融战役的胜利。也正是因为这次的胜利,彻底打疼了那些国际游资。
面对高昂的亏损金额,那些游资自然是不愿意继续和港岛为敌。没了那些国际游资的上下其手,围绕在港岛周围的那些阴霾,也终于消停下来了。而港岛的经济,也很快就走上了复苏的道路。
不过,李舜的心里却一直都有一个疑问。任一招团队一开始采取的应对办法,到底是水平不够,还是在刻意的在藏拙,好麻痹那些国际游资。
不过也幸好,港岛一直都被国际游资视为是超级提款机。正是因为平时从港岛身上捞钱捞的太顺,游资也就对自己的实力和手段充满了自信。
对于港岛这个地方,他们根本就不屑一顾,甚至连正眼都懒得去看一下。以至于到了决战日那天,很多的热钱并没有参与对港岛股市,汇市的进攻。
要知道那些游资,可是裹挟着上万亿美金的热钱呼啸而来的。一旦那些热钱尽数落到港岛的话,那港岛瞬间就能变成一座金融废墟。
想到前世的这些,李舜都不禁有些后怕。看来怎么对付那些游资,必须要讲究个策略。硬碰硬那是自己找死,哪怕不久他就会身价大涨,也丝毫没有正面抵御那些国际游资的勇气。
因此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首先就要学会怎么隐忍以及藏拙。对于港岛市民接下来所受的劫难,李舜也只能遗憾的表示自己爱莫能助了。
又和林妙云商讨了下几个岗位的人选后,李舜也就准备打道回府了。梁淑怡几人还想听李舜再透露点内部消息,自然是热情的邀请他晚上留下来一起共进晚餐。
考虑到今天周大卫会带着徐媛媛来港岛,李舜也就婉言谢绝了几人的邀请。见李舜去意已决,梁淑怡几人也就不再勉强。只不过李舜想抬腿就走,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虽然张子强已经落网,可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什么王子强,刘子强什么的。再加上最近这段时候,港岛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治安环境并不稳定。
因此很多富豪出门,也都习惯性的加大了自身的安保力量。对于自己老板的出行的安全,梁淑怡可不敢掉以轻心。随即她就拿起电话拨给了冷传福,让所有的安保都做好李舜出行的准备工作。
李舜坐在会议室足足等了二十分钟,这才接到了冷传福告知的安保已经全部到位的电话。梁淑怡担心李舜会怪罪,只得努力解释起来:拖了二十分钟安保人员才到位,实在是条件有限所致。
这也不能怪,冷传福等人办事拖拉。没办法,公司门口的环境太复杂。公司门口狭窄的路面,以及停车位的缺失,导致安保人员没法在最短时间内到位。
果然等李舜出了公司门后,就发现此刻的道路上,已经被自己的车队给堵得水泄不通了。对于强行停在路上,影响出行的几辆肇事车辆,来往的车辆只能小心翼翼的避让行驶。
港岛市民的素质还是不错,自然不会出现狂按喇叭或破口大骂的场景。,但时不时有人从车内伸出的中指,也让李舜一行人倍感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