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可是要记住了:每逢大事需静气啊。”李舜微笑着,不露痕迹的小小敲打了下她。其实4月份开始抛售手上远期汇市合同的计划,是早在去年中旬就已经制定好的投资策略。
而且当时制定这份投资策略时,李舜就已经宣:除了极个别国家的外汇外,其余的全部交割退场。眼看,就要开始全面抛售合约了。
可就在这关键的关节眼上,左冷月却还在试探自己抛售的决心,这就让李舜的心里多少有些不爽了。挑了下眉,李舜看向神情还有些挣扎的左冷月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现在局势还不是太明朗,很多货币的汇率还在不断贬值。合约结束后,直接退市是不是草率了一点?”心里有想法,但却不敢硬刚的左冷月,只能小心翼翼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你是有什么依据嘛?”李舜并没有重申早已形成的决议,而是饶有兴趣的看向了左冷月。作为自己手上的一员大将,李舜还是希望能给予她更多的成长空间。
“好吧。”见李舜的态度不是太坚决,左冷月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表达起自己的那套见解:“从今年年初起,印泥盾开始成为亚洲汇市的风向标。印泥盾作为亚洲的主要货币之一,它的跌幅引起了广泛关注。
自年初以来,印泥盾的汇率一路下跌,兑美元汇率更是屡创新低。这种持续的贬值趋势,让投资者和市场分析师们都感到担忧。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印泥的经济,还对整个亚洲地区的汇市产生了连锁反应。
印泥盾的贬值,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货币的信心下降,印泥盾也不例外。
其次,印泥国内的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上升以及政治不稳定等问题,也对其汇率造成了压力。此外,漂亮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对印泥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政策使得美元走强,而印泥盾等新兴市场货币则相对走弱。面对印泥盾的贬值,印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汇率。
例如,提高利率、干预外汇市场等。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印泥盾的汇率仍然在持续下跌。对于投资者来说,印泥盾的贬值既带来了风险,也带来了机会。
一方面,持有印泥盾资产的投资者可能会面临资产价值缩水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印泥经济的长期低迷,汇率的不断下降,给了众多投机客更多的炒作空间。
总之,印泥盾的跌幅,已经成为了今年亚洲汇市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而其未来的走势也充满很多的不确定性。”
平心而论,左冷月分析的的确没啥问题。这几年,印泥的经济问题就一直表现很糟糕。从1998年初,印泥的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泥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月11日,印泥政府宣布将实行印泥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此来稳定印泥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漂亮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对于印泥的骚操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然是怒不可遏,甚至扬言将撤回对印泥的援助。这也让印泥全面陷入到巨大的政治经济大危机中。
受此影响,2月16日印泥盾同美元的比价跌破10 000∶1。这次印泥盾的严重贬值,直接引起了东南亚汇市的连锁反应。东南亚汇市也因此而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开始继续下跌。
虽然印泥的经济,已经进入到病入膏肓的状态。频频摆烂的操作,看着印泥的经济已经回天无望了。受此影响,左冷月显然忽视了国际货币组织,对于强行干预印泥经济现状的决心。
记得前世的4月8日这一天,印泥终于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消息一公布,东南亚汇市也因此暂告平静。
如果按照前世的时间表,再过几天,印泥政府就将要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协议。东南亚的经济形势,也就会趋于平和。而李舜自己,则会因东南亚经济的稳定而变的无利可图。
想到这里,李舜也就不介意那点干货出来,给左冷月一个醍醐灌顶的机会。印泥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内容和细节,是不可能会瞒住世人的。想得知谈判的进程,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
李舜也懒得跟左冷月再一一辩论,直接掏出了手机打给了经济研究所的薇拉:‘薇拉,关于印泥政府和国际货币组织新一轮谈判的进程,研究所那里是否有详细的情报?“
电话那头的薇拉,稍一沉吟便毫不犹豫地说道:“印泥现在的经济局势,已经非常清晰明了了。如果印泥仍然固执己见,不愿意放下身段去换取国际货币组织的援助,那么它将会面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显然印泥也意识到这一点,现在它正积极的低头来换取国际货币组织的出手。这次外界预测,印泥是会有极大希望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协议的。”
“嗯。”李舜露出满意的笑容。既然局势已经很明朗了,他也懒得再向左冷月解释了。直接吩咐起薇拉:“你把手头所有关于印泥经济的情报,以及分析报告都直接发送给久益公司。、”
很快,会议室的门就被敲响。一个秘书模样的人捧着一叠文件走了进来。也不等李舜吩咐,左冷月就抢先接过了这些文件,开始翻阅起来。
这些文件里披露的信息应该很详实,左冷月看了也是一个劲的拧起了眉头。足足看了五分钟,她才长叹一口气说道:’老板,对不起。在这件事上,我承认自己有点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