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往季汉那边运输物资的商船。”跟随孙登回来的顾谭看了眼渡口,随口解释道。
“这么多?”
“不多。”
“今天也就三十来艘船,上个月月底运输的那批更多,差不多两百来艘。”
“运输的都是些什么货物?”
“主要是纺织品,陶土以及竹木之类的东西。”
“陶土也要买?”孙登有些懵,“我记得季汉那边也有产吧?”
“不知道。”
“反正他们买的挺多的。”
买很多?
难不成是钱多烧得慌?
这怎么可能!
有些想不明白的孙登对一旁的顾谭吩咐道:“整理一份清单送上来。”
“好。”
半天后,顾谭将清单整理好送了上来。
“诸葛亮疯了?”
这是孙登看完手中清单后第一时间想到的,
没办法,
季汉那边实在是太疯狂了。
除了粮食以及铁器等少数受到管制的东西外,对方几乎购买一切。
大有你敢卖我就敢买的气势!
不过这对于魏国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不仅获得了季汉那边的大量财富,还解决了一大堆人的工作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们从季汉那边赚了多少?”
“这个不好统计。”
顾谭解释说道:“季汉那边不认可我们的钱币,我们这边也没办法使用他们的五铢钱,所以都是以物换物的方式。”
“嗯?”
孙登皱了皱眉:“他们的货物运过来不是先换成大泉五百再采购我们的东西吗?”
“不是。”
“除了少部分物资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是以物换物的方式。”
“那我们岂不是少收了很多税?”
吴国这边除了正常的田租,算赋,更赋外还有很多针对商贾贸易的税,比如算缗,算赀。
以前用大泉五百做交易的时候还好,可这要是用以物换物的方式,那税收将会变得非常麻烦。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人家卖了多少钱,赚了或者赔了多少!
“没办法。”
“目前的大泉五百还不是很受百姓信任。”
顾谭说的有道理,但孙登觉得问题的症结不在这里,真正的原因是这些商贾想要用这样的方式逃税。
沉默片刻后,孙登突然开口道:“子默,你觉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季汉那边调整一下税赋问题?”
诸葛亮新改的税制被人戏称为山大王式的劫富济贫。
但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根据他们这边的不完全统计,光是传统的田赋就比以前增加了两倍,更别说其他的了。
之所以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变化,是因为诸葛亮把收税门槛提高了,很多普通百姓根本没资格交。
如果他们这边能够做到,哪怕只能够做到季汉那边的一半也能够给整个吴国朝廷带来海量的收入。
“我们做不到。”顾谭回答的很是干脆。
季汉那边的税制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
第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诸葛亮牢牢掌控着蜀汉大权,在民间的声望更是无人能及。
可以说整个季汉都是他的一言堂,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站出来和他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