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时间你们大家可以去踏青,或者去逛逛长安城,买点衣裳护肤品之类的。”
“……”
“没有男人会不喜欢自己的夫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这些纺织女工在大汉属于妥妥的高收入人群,每个月到手一千五百钱以上。
他希望这些人能够把钱拿出来花……从而带动消费,让更多人赚到钱。
实际上不仅在这里,
在其他地方他也是这样说的,他希望这些有能力有钱的人主动消费,让更多的资金在市场上流动。
……
时间转眼来到傍晚,苏辰带着徐滢几人来到了一处烧制瓷器的官窑。
“成品还不错。”
苏辰看了下最近烧制的青瓷,询问说道:“一个月能够烧制多少瓷器?”
“最近这段时间的成品率还不错,一个窑每个月大概能够烧制两百件左右。”
“太少了。”
“重新设计更大更好的窑炉,一次最少要烧制出一千件以上的瓷器。”
“……”
以前的时候苏辰觉得自己懂得东西实在是太少太少,但随着这段时间的经历,他发现很多东西他都是可以指点的。
后世随便看过的一张图纸,一个公式都可能给这个时代带来一场变革。
他记得很清楚,
宋朝有些窑炉能够一次性烧制成千上万件瓷器,十分的逆天。
他不追求宋朝烧制瓷器的质量,但还是希望能够在产量上面追一追,哪怕只是十分之一也好。
“臣一会儿就召集人手着手改进。”
苏辰点了点头,叮嘱道:“你们这边的产量一定要尽快跟上来,不然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
瓷器市场到底有多广阔他再清楚不过了,而且他也想通过推广瓷器将民间的青铜器具收上来。
到时候无论是做兵器还是其他什么都可以。
……
“成本还是控制不下来吗?”苏辰最后一站是制作纸张的工坊,经过这两年多以来的努力,现在的纸张已经逐渐接近南北朝时期了。
但成本居高不下,哪怕是他这个大汉丞相用起来也是颇为吃力。
“没办法。”工坊负责人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说道,“材料的来源不太稳定,而且订单太少了,根本无法分摊成本。”
“……”
苏辰皱眉想了想问道:“需要多少订单才能够保证不亏本?”
“每个月至少五千张以上。”
“每月三万张。”苏辰开口道,“每个月丞相府从你这边订购三万张纸。”
这个工坊是他单独投资建设的,但有些账目还是弄清楚一点比较好。
“如果每个月能够订购三万张,那工坊绝对能够赢利。”
“但愿如此。”
苏辰又简单视察了一会儿之后就和徐滢坐上了回去的马车。
“一个月三万张?我们哪用的完这么多纸?”
“有什么用不完的。”
“单单朝廷这边每个月就需要数千张纸,另外我们也可以将纸卖到西域诸国或者魏吴两国去。”
“……”
除了这些以外苏辰还打算让军中将士每个月给家里寄一封信,这又是一个需要大量纸张的地方。
“军中很多将士和家眷都不识字,写了也没用啊?”
“谁说信一定要用写的?也可以用画画的方式。”苏辰提醒道,“你忘了上次会盟的时候,当时可是有不少画师将场面绘制了下来。”
“……”
“这些信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画工,只需要将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
苏辰所说的自然是后世一些火柴人漫画,虽然没办法配上文字,但表达个大概意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似乎是担心徐滢不理解,苏辰拿起一旁常备的炭笔就在纸上绘制起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几个“奇形怪状”的人物就出现在了上面。
“好有意思。”
徐滢瞬间就被上面的内容给吸引了:“你说我要是把那些经典书籍的内容绘制成图像,然后拿来售卖,会不会有市场?”
“市场肯定是有的,可印刷是个大问题。”
“这也不一定,我们可以把图画得更简单一点,或者先雕刻模板再印刷。”
“那你可以试试。”苏辰说着就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你节制点。”徐滢看到这一幕,调侃道,“当心哪天……”
“嗯?”
随着苏辰语气拔高,徐滢瞬间将剩下的话给咽了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