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说,咱们不上他的当?”云中明问道。
高凡道:“不不不,云总工,我的意思是,既然日本人给咱们扔了颗糖衣炮弹,那咱们就把糖衣吃掉,把炮弹给他们扔回去。”
“愿闻其详。”云中明道。
他也顾不上矜持了,经过这一段时间与藤木介的谈判,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真不是搞商业的材料。这种商场上的尔虞我诈,还得让专业人士去干才行。
在他认识的人中,谁最专业呢?
当然就是这个名叫高凡的小孩子了。
高凡道:“云总工,藤木介说的道理是对的,化工装置需要上规模,否则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主任原来的设想是上一套50吨的装置,我认为过于保守了。
“既然藤木介答应了替你们包销25%的产品,那你们就干脆照着他的要求,直接上一套200吨的装置好了。对了,云总工,你不会说你们凑不出4000万的前期投资吧?”
“那不能。我们所里自己就有一台印钞机,印个4000万出来也没多难。”云中明没好气地呛了一句。
高凡这孩子啥都好,就是说话太气人了。你如果要跟他较真,非得被他气出个好歹不可。
4000万的投资,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不过,如果确定有足够大的收益,能够很快收回投资,以枫林研究所的能量,筹集到这样一笔钱也是能够办到的。云中明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高凡去掰扯。
“其实,藤木介的阴谋,就是赌枫林研究所无法卖出另外的150吨光刻胶。他答应替枫林所卖掉50吨,前提是枫林所要生产出200吨。如果余下的150吨卖不出去,枫林所就会被这批存货拖垮,非但不能形成从商业到科研的良性循环,甚至原有的科研体系也会被破坏。而这,恰恰就是藤木介所希望看到的。”高凡分析道。
要说起来,藤木介耍的可以算是一个“阳谋”,他不在乎枫林所能不能识破,赌的是枫林所会在这个问题上左右为难。
云中明自己也是看透了这一点的,他需要的只是高凡的对策而已,于是顺着高凡的话头问道:“那么,你觉得我们能不能把余下的150吨卖出去呢?”
“当然能。”高凡回答得很是肯定。
“你这么有把握?”云中明惊讶道。
在此前,高凡只承诺过帮枫林所卖出500万元的产品,也就是相当于10吨的产量。而现在,他却说有把握把150吨全部卖掉,这就不能不让云中明觉得震惊了。
光刻胶的市场状况并不复杂。需要采购光刻胶的企业必定是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除去那些需求量很少的中小型企业,决定市场需求的大企业也就是区区几十家而已,云中明甚至能够把这些企业的名字都背出来。
这些大型集成电路企业,又是分布在少数几个国家以及我国的台岛地区,它们各自有自己熟悉的供应商,而且轻易不会更换供应商。
此外,如果像森谷这样的传统化工企业想排挤新来者,那么采取诸如降价、捆绑销售等手法,要求集成电路厂商拒绝枫林所的产品,也是非常容易的。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在云中明看来,枫林所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150吨的订单,是非常困难的。
“有些事情,不去试试怎么会知道呢?”高凡在电话那头笑呵呵地说道,“云总工,我在北京这些天,也查了一些资料,对于光刻胶的销售,已经有一些眉目了。
“现在需要的,是枫林所给我提供一份详细的技术资料,再准备一些样品,以便客户拿去做验证。另外,就是安排一名能够出国的工程师,跟我出一趟国,时间嘛,大致就是在下半年吧。”
“你要去哪个国家?”云中明问道。
“美国。”高凡道。
“如果是去美国的话,限制倒是不多。”云中明道,“我们所这几年和美国的合作不少,很多同志都去过美国的。”
“原来如此。”高凡点点头,发现自己有些过虑了。
此时正值所谓的和平典范时期,中美两国军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所以军工单位的科研人员出国限制并不多。
况且,这时候的美国正是如日中天的状态,是比较在乎面子的,轻易也干不出直接扣押对方科研人员的事情。如果换成40年后,别说邀请枫林所的人员访美,高凡自己去美国都要先评估一下风险,谁知道白房子里那个老头会临时整出啥妖蛾子来。
“你准备向美国的集成电路企业推销我们的光刻胶吗?”云中明问道。
高凡道:“今年下半年,在亚特兰大会召开一次全球的电子产品展,届时会有一些来自于全球的集成电路生产商前去参展,我觉得这是一个推销光刻胶的好机会。”
“你有多大把握?”
“不接触,怎么会知道呢?”
“你在北京查了半天资料,就光查到这样一条信息?”
“这怎么可能,我还查到了各家集成电路制造商的详细资料,包括它们的采购总监的生辰八字,到时候可以投其所好,对他们开展营销攻势。”
“你说的这些资料,能够事先提供一份给我们参考吗?”
“暂时不能。”
“为什么?”
“有些事情,事先泄露了就不灵了。”
“算你狠!”
云中明气乎乎地撂下了电话,牙齿咬得格格作响。
没办法,这就叫受制于人啊,但凡他自己有办法把光刻胶卖出去,也用不着被那个小屁孩子耍弄。
不过,这通电话也没有白打,他至少是知道了高凡对这件事的态度,那就是支持枫林所上马一套200吨的设备。
以云中明对高凡的了解,他敢于提出这样的建议,应当就是有足够把握的。
枫林所当然也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高凡一个人身上,事实上,科工委也是有一些渠道的,如果再加上高凡这个保险,则光刻胶这件事就可以做了。
年产200吨光刻胶,按照每吨20万的利润计算,一年就是足足4000万利润,即便再加上一些管理成本之类的,两到三年就能够收回全部投资,之后就是净赚。
美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