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这洪承畴在得知曹文诏领兵北上不是去邠州救那艾万年,而是去真宁县攻打铁贼的时候,那洪承畴是急的直跳脚。
这洪承畴急的跳脚的原因倒也不是害怕这曹文诏被贼寇给弄死了,毕竟老曹这么多年来的战绩是可查的,洪承畴不认为曹文诏会被那铁贼给弄死,顶多就是吃点小败仗而已。
真正让洪承畴焦急的原因是那艾万年、柳国镇他们快顶不住了,一旦这被围在襄乐镇的几千官兵投降的话,那对洪承畴所造成的政治影响远比军事威胁要大的多。
到那个时候从朝廷到地方肯定是一个接一个的弹劾奏章弹劾他剿贼不力,他这屁股都还没坐热的五省总督恐怕就得换人了,
于是这洪承畴为了保住官位和稳定陕西的局势,就在一天之内连发了三道牌文命令曹文诏改变行军路线北上宁州求援友军。
这俗话说“好言难劝要死的鬼”,这曹文诏本来是有机会不用死的,那洪承畴的几道军令都挡不住他往真宁县冲,所以说这曹文诏那就是典型的不作不死,活生生的将自己给作死了。
...
这崇祯八年的六月至七月份在陕西的农民军那可以说是赢麻了,在这一两个月的时间内,陕西的官军连败几十仗,丢失州县城池无数。
官军的一个实职总兵两个实职副将被农民军击毙,至于那些挂将衔的官兵中级军官则是多达几十名,被农民军俘虏击毙的官兵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农民军在赢麻了的同时也出了一些问题,这最大的问题就义军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产生了龃龉,使得农民军在官军最为虚弱的时候没有进行乘胜追击将战果给扩大化。
假如铁营和闯营能够在湫头镇一战之后趁着那在邠州的洪承畴没有反应过来,两军联营直取邠州,说不定是有可能将那洪承畴给留在邠州。
当然,如果这铁闯二营在湫头镇一战之后能够配合的话,那在之前也是能够配合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恐怕就没有湫头镇这一战。
这一战完全就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同时也是一个必然事件。
因为以曹文诏那莽撞的性格他不栽在王铁的手中那也会栽在高迎祥、李自成的手上。
如果农民军在邠州将洪承畴俘虏或者是击毙的话,那这明末的历史可就得提前改写了。
但这内斗是明末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农民军非常可惜的错过了这么一个机会。
...
这湫头镇之战后的第二天在邠州的洪承畴就收到了曹变蛟、马科、尤翟文三人联名发过来的败报,然后在第三天这三人领着一众残兵败将抵达了邠州。
等到第四天的时候,这洪承畴又收到了宁州方向官军细作关于襄乐镇一战的报告。
当洪承畴连着收到这两封败报之后人都差点被气的背过气去,不过好在这洪承畴的心理承受压力非常的大,并没有因为这两场大败仗被打击的失去自信心从而一蹶不振。
不仅如此,这洪承畴还冷静的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通过分析,洪承畴认为他继续留在邠州的话恐怕是会有大危险。
因为此时他手下就只有一个督标营,再加上曹、尤、马三部的一帮残兵败将,总兵力加起来不到一万人,且因为这两场大败仗士气极为的低落,根本就不能与贼寇力战。
而这宁州、真宁县方向的贼寇足足有几十万之多,其中能拿家伙打仗的贼寇恐怕也不下于七八万,而此时贼寇那边因为侥幸赢了几场正是气焰熏天的时候。
所以这洪承畴审时度势之下,决定暂避这帮贼寇的锋芒从宁州向关中的西安府转进。
要说这洪督师那也不能算是畏惧贼寇从邠州逃跑,人家给自己找了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去西安府“护藩”,保卫大明朝的秦王爷。
毕竟洪承畴是当着大明朝的官,这如今这西安附近四处都是贼寇,他作为督师从邠州南下去西安府保卫朱家的王爷不过分吧?!
这怎么能算是逃跑呢?!
所以洪承畴就这样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逃跑的理由,然后领着督标营和曹尤马三部的残兵败将一路从那邠州南下往西安府城跑。
这从邠州走官道不弯路的话到西安府城大概是三百多里地,以官军的正常行军速度的话最少得五天的时间才能到,但这一回官军在缺少马匹牲畜的情况下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赶到了西安府城!
等于说这官军靠着两条腿一天差不多走了一百多里地,这速度简直都快撵上农民军的骡马部队的日常行军速度了,这哦官军要是一直有这个速度的话,恐怕贼寇早就被官军给灭了。
这要说人的潜力那都是无穷的,在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往往是能爆发出令人想象的潜能的。
要说这洪承畴那也是多此一举根本就没有必要跑的这么快,他慢慢悠悠的从邠州往西安府赶也不会有贼寇来追击他。
不过这洪承畴虽然聪明但洪承畴也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啊!
他哪里能算的到这贼寇内部居然也跟大明朝的文官武将一样喜欢搞内斗,而且还斗到差点要火并的程度。
这主要还是洪承畴对这一届的贼寇不是很了解,因为自打崇祯三年底王嘉胤带的陕西东路反贼入晋之后,这洪承畴就没有跟这群贼寇打过交道。
但这洪承畴窜到西安之后就立马回过神来了。
他发现那在宁州和真宁县的两拨贼寇居然都没有来追击他,于是洪承畴就通过官军的细作和探马打探到这两拨贼寇好像在搞摩擦。
于是这聪明的洪承畴立刻就针对这个情况做出应对之策,这洪承畴花重金买通义军内部的叛徒以及启用隐藏在义军内部的间谍。
让他们散播谣言说铁贼要对闯贼下手,或者是闯贼要对铁贼不利,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挑拨铁闯二贼之间的关系,最好是让这二贼之内狗咬狗内斗起来。
所以这段时间铁闯二营之间的关系紧张除了利益冲突之外,那官军的细作在其中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一个负面作用。
但好在王铁这边最终还是没有跟高迎祥火并起来,且还借助罗汝才修复了与那高迎祥的关系。
虽然这洪承畴试图挑起义军内斗火并的阴谋最终破产了,但是这也为洪承畴争取到了一个多月左右的时间来准备做接下来的战事做准备。
...
这洪承畴在跑到西安府城之后第一件事倒也不是准备继续作战,而是给朝廷上书请罪,将这两场大败给稍微做了一点修改报了上去。
比如说襄乐镇那一战洪承畴只是在奏疏中提到艾万年、柳国镇兵败身死,并没有将那有四千多名官兵被俘从贼的事报上去。
湫头镇这一战那也是如此,洪承畴只是说曹文诏被不幸击毙的事,曹部的具体伤亡则是只字未提。
不过这洪承畴也没法提,因为这曹文诏的家丁属于是他曹家的私军,洪承畴也不知道这曹部家丁的具体人数。
洪承畴这封请罪的奏本上去之后也果然如同他所料的那般,被朝中那帮整天不干实事就只会卖嘴巴的言官群起而攻之。
这些言官有的上奏说要将洪承畴革职的,有的说要将洪承畴下狱论罪的,还有的甚至嚷嚷说要效仿袁大督师旧例将洪承畴给做成片鸭的。
这洪承畴不仅会打仗做官那也是一等一的精明,在这封请罪本章到达京师之前,这洪承畴就已经派人进京给兵部尚书张凤翼、内阁首辅温体仁、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这三个能够决定他命运的人送上厚礼。
在银弹攻势之下那张凤翼和温体仁为洪承畴开脱说,陕西的这场败仗主要原因是那陕西巡抚李乔在洪承畴领兵入陕之前没有能给洪承畴打好基础导致陕西局势变的不可收拾,这才导致洪承畴回陕之后吃了败仗。
然后这王承恩又在朱由检的身边说好洪承畴的好话,最后在定责任的时候陕西巡抚李乔担负主要责任,洪承畴只是一个次责,就这样让洪承畴躲过了一劫。
不过这不管怎么说洪承畴是犯了错的,所以朝廷决定削去洪承畴兵部尚书降三级为兵部郎中,都察院的宪衔也从右副都御史也被降级为佥都御史,以示惩戒。
虽然洪承畴被降低的官职,但是朝廷依旧让洪承畴总督陕西三边并挂五省剿贼总督差遣。
这要是被在西南地区流放地因为剿贼不利而被流放的几个巡抚知道这事,那估计他们这几个巡抚肯定都会不服,凭什么那洪承畴吃了这么大的败仗就只是罚酒三杯?!
要说这事那也确实是够离奇的,洪承畴这回吃的败仗可是远超过去那些剿贼的督抚的,但这回朱由检还继续让洪承畴留任接着干!
当然,这最主要的还是朝廷一时半会找不到代替洪承畴的人,所以也就只能宽恕洪承畴让他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