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技这个词可是有出处的。
蒲老爷子在聊斋志异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位养蛇人带着自己养的蛇,到处走穴表演,最后发家致富了。
原文为“炫技四方,获利无数”。
所以炫技这个词啊,它从一开始就是用来对手艺人的高超技艺进行肯定的。
换句话说,也只有精湛的表演才配得上炫技二字。
再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就是大家都不会的,你会,大家都会的,你精。
在钢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场景。
最常见的就是手速上的炫技。
没错,就是弹得快。
可能这里有人要提出质疑了,一味追求速度的音乐还是音乐吗?
这话不无道理,速度的确只是音乐表现手法上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搞唯快论。
可音乐这个东西到底还是给人听的啊。
每个人都有对音乐的理解和喜好,有的人就喜欢抒情的音乐,有的人就喜欢动感的音乐。
钟情抒情音乐的人说动感音乐不算音乐,这对吗?
显然不讲道理了。
谁规定学习古典音乐的人就必须按照作曲家标识的速度进行演奏。
那和八股文还有什么区别。
音乐作为一种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交流方式,本身就是代表追求自由的象征。
就比如此时此刻的小车同学,自由得像是过了头。
她甚至打破了自己最快的演奏记录,正以一种充满危险的速度继续在键盘上狂飙。
可台下的观众却沉浸在这急速的肖邦之中,
他们越听越嗨,终于在音乐逼近结束前,在还没有彻底结束时,一位坐在后排的老大哥直接忍不住起身鼓起了掌!
“哗——————”
于是少见于古典音乐会的一幕出现了。
在表演者还未完成曲目时,台下响起了掌声。
“哗——————”
野蛮的掌声瞬间连成一片,像是要将舞台撕碎一般。
“当!”
借着庞大掌声助力,小车双手稳稳卡在被按下的琴键之中。
“哗————————”
收手起身抚琴再鞠躬,小车奏完第二首返场曲目离开舞台现场。
不出李安预测,当小车再次回到后台,现场传来的掌声依旧不断。
“爽了?”
李安笑问。
“爽了!”
小车龇牙咧嘴的模样也逗得一众后台工作人员笑了起来,他们在此前绝对没有想到这个小姑娘这么厉害。
对于他们而言,快就是硬实力的最好体现。
“去吧。”
“琳琳加油!”
“嗯!”
千呼万唤,小车第三次返场。
这次她又会弹什么呢?
观众们在听完小狗圆舞曲之后不禁更加期待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是大家不想猜,是真的猜不到啊。
就连提前知道内幕的x老板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原本小车只准备了两首加演曲目。
掌声落下,小车坐回钢琴前。
这次她没有着急抬手,任由现场安静着。
不过观众们显然也并不着急。
莫名的小孩子们有种感觉,这应该是最后一首加演的作品似乎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老师,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吗?”
“嗯。”
早在刚才唐小星听到老师你说起洋娃娃圆舞曲的时候她就想问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相关题材并以此命名的钢琴小品可不止一家。
师生二人话间,钢琴前的小车缓缓抬起手,师生二人不再讲话。
“当—当当”
“当—当当”
只见小车的手腕一抬一落,左手四指从容落键的一瞬,脚下也轻轻地踩住了延音踏板。
再转眼琴键上的四指微微停顿片刻,接着一个大跳按连续奏出两枚俏皮的和弦。
肖斯塔科维奇。
罗尔夫唐中甫几个老家伙只听一点便判断出小车的第三首返场曲目。
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组曲,洋娃娃之舞。
这是1953年肖斯塔科维奇从他个人的芭蕾舞曲中挑出的七段音乐改编而成的钢琴小品。
组曲中的每一首作品都是独立的,生动地刻画了七个性格不同的洋娃娃形象。
小车此刻演奏的是其中的第一首,F大调的抒情圆舞曲,也是肖斯塔科维奇该套作品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
其难度完全无法与这场音乐会的总体质量相匹配。
得说不只是几个老家伙,就连赵韦林也没有想到李安会给孩子选这样一首作品。
用这样一首作品作为谢幕表演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下一秒小车便给出了答案。
在一套完整的带踏板的左手三拍起句完成之后,她右手的连续性歌唱性旋律出现了。
原本一首童谣旋律顷刻间便像是被赋予了一种有形的质感。
音乐中的那个洋娃娃宛如活过来一般。
而这生命便是来自小车每一根独立的指尖。
谢乾正从今天音乐会一开始就格外注意小车的触键。
在听小车比赛的过程中,他就发现小车的触键很有说法。
他的判断在今天的音乐会现场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通常来说,许多演奏家在需要演奏重音的时候会带着一点“砸“的感觉,在弱奏的时候会带着点小心翼翼的“点”。
而小车这孩子在她看来完全不在这套触键中。
无论强弱轻重缓急,他听到的演奏都是运用灵巧的“啄”和“勾。”
在莫扎特的快跑动中,小车的音色轻盈透明,清脆玲珑,颗颗分明。
在舒曼的歌唱旋律中,小车的触键又会变得极为敏锐且富有弹性,每一个音符的起落都带着饱满的呼吸感,音符与音符之间粘连得恰到好处。
在肖邦的急速炫技中,尤其在一些模仿小狗突然转向的短促动机上,小车的手指控制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这所有的一切都来自对触键的控制。
这背后得下了多少功夫?
谢乾正不知道。
可听着此刻让人沉醉的肖式钢琴小品,他得说一句:“这小人儿当真是把音乐玩活了。”
即便没有谢老爷子这些人的职业视角,但绝大多数观众依旧能从这首听似简单的作品中体会到特别的美感。
舞台上空那跳动的音符就像是夏日午后的池塘边,一群孩子在嬉戏玩闹,给人以欢快愉悦。
虽不及小星星那般绚烂,也不如小狗圆舞曲那般炫技,就像是一个邻家女孩正在练琴似的。
再定睛一看,钢琴前坐着的可不就还是一位邻家女孩吗。
“哗————————————”
随着琴声再一次落下,现场掌声再一次响起。
这一次暴雨般的掌声仅仅持续了不到三秒,当观众们看到少女笑吟吟地从钢琴前走到舞台前沿,大家似乎像是怕惊到少女,降低了鼓掌声音量。
台下的罗尔夫,这位以理性着称的指挥家,此刻也给出了他最大的尊重,起身站了起来。
他的身体无意识地微微前倾,双手鼓掌的节奏如同音乐尾声的节奏变化。
他深邃的目光里充满了惊喜与一丝若有所思,这个女孩在最后一首作品中所释放出的光芒,远比前面每一首作品都更富有冲击力。
那细腻的音乐处理和感染力,真正赋予了这首小品与其整体音乐会水准相称的艺术价值。
想把一首简单的作品弹好,这对于天才而言其实更加困难。
了不起的小女孩。
罗尔夫微笑着,幻想有一天能与这位少女合作一次。
“哗——————”
被掌声包裹着,小车对着台下连续鞠了三个躬。
此刻她很开心,
如果她的舞台理念是分享音乐,那她今天应该做到了。
如果她的演奏理念是坚持自我,那她今天应该也做到了。
如果她的演奏表情比起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奏这首曲目时能发生点变化,那她也算是有了一点点进步。
她还记得参加蓉城赛区的比赛时,下台之后幽幽老师对她说:
“别学你老师,演奏的时候要多笑一笑。”
这句话她一直记到今天,她当时很想反驳,这真不是老师教的!
回首间,她忽然看到后台入口正微笑地看着她。
望着老师的笑容,她猜测自己此刻的笑容应该也是如此吧。
聚光灯下,时间像是定格在这一刻。
台下掌声不停,金碧辉煌的舞台上,少女歪着脑袋,脸上挂着笑容,那笑容与后台大门内某老师脸上的笑容如出一辙。
谁也不知道谁在学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