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将军误会了,贵军怎么可能多占便宜?”
“外臣的意思是,城中上下纷纷乱乱。”
“或许是咱们还没统计清楚,到底有多少粮食。”
“要不劳烦太史将军,让麾下将士们仔细盘点一番?”
身为高句丽国重臣之一,崔玄策怎么可能不知道城中有多少粮食?
楚军要求五十万石,肯定只多不少!
可人在屋檐下,他也只能继续示弱而已!
可惜甘宁半点都不给他留面子,直接怒声道。
“好啊,难道在你看来,我军上下都是无知莽夫。”
“连城中粮食有多少,都数不清楚了?”
“既然如此,要不劳烦大鸿胪亲自清点?”
太史慈身为主将,轻易之下不好直接开口。
而楚军上下,此时也确实希望高句丽能够尽快投降。
所以这回,就只能让甘宁来当恶人了!
听到甘宁此言,崔玄策满脸苦涩道。
“外臣不敢,看来确实是之前记错了。”
“等咱们商谈完毕之后,外臣会立即禀报我家国主。”
“这十万石粮食的空缺,一定尽快商讨完成!”
甘宁摇头道:“不是尽快商讨完成,是尽快把东西给送过来!”
“否则的话,本将亲自带兵去你们大营之中收取!”
“城外大军好几万,总不会十万石军粮都没有吧?”
高句丽国王高延武,如今正在城外大营之中等待消息。
他手下原本有三万多军,再加上丸都城内逃出去的溃兵。
总兵力方面,确实还有五六万人。
所以十万石粮食库存,还真能拿的出来!
听到甘宁此言,崔玄策虽然满心悲愤。
可反复权衡之下,终于还是躬身道。
“将军所言极是,外臣回去之后,会尽快将空缺粮食送来!”
甘宁虽然可恨,但高句丽上下,如今确实经不起继续大战了!
几十万石粮食都被抢了,何必在乎这十万石?
太史慈点头道:“既如此,就劳烦使者代为传话了。”
“本将还有最后一个条件,如果咱们能够直接谈妥。”
“三日之后,我军兵马会立即返回辽东!”
崔玄策拱手道:“请将军示下!”
第一个第二个条件,根本就不算啥。
第三个条件虽然有些困难,咬咬牙认了就是!
只要太史慈最后一个条件,不是太过分。
就能直接达成协议,尽快送走这些瘟神!
所以崔玄策此时,格外认真。
太史慈开口道:“丸都城去往辽东郡,这一路山长水阔距离太远了。”
“城中上下这么多物资,又必须要有人运送。”
“所以本将准备让城中府库的七千士卒,负责运输事宜。”
“可纵然如此,还是缺少车辆和人手。”
“只要贵国国主能够再调动两万民夫,外加一部分车辆进行运送。”
“此番协议,就算正式达成~!”
几十万石粮食,再加上这么多牛羊牲口。
以楚军现有兵力而言,根本没办法送回辽东郡。
就算王烈从襄平城派人接应,那也不行!
至少在浑河以东,肯定还是要高句丽这边出人协助。
闻听此言,崔玄策面色复杂道。
“这七千俘虏,还有两万民夫到了辽东郡地界。”
“太史将军,能否放了他们安然归来?”
崔玄策这会儿,也是彻底没脾气了。
被人抢了东西,还要安排人手去帮忙转移物资!
这等屈辱,换个人前来谈判,还真受不了!
不过好在太史慈最后一个条件,并不苛刻。
毕竟楚军这边,确实人手不足。
再加上太史慈故意让高句丽出人运输,也是为了将这些百姓和俘虏全都作为人质,防止城外敌军前来突袭。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七千俘虏和两万民夫到了辽东。
会不会被太史慈趁机扣下,直接归化?
太史慈正色道:“这一点使者尽可放心,本将可以用自己的名声许诺。”
“只要你们顺利将所有物资送到辽东,全都能够安然归来!”
辽东那边,确实地僻民少。
如果能够将这些青壮民夫和士卒,全都趁机扣下。
对于辽东发展而言,确实能够大有助力。
可惜辽东郡那边,还是太穷了,粮食产量也不够!
此人扣下,估计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冻饿而死。
除此之外,真要是强行扣留这些民夫,也会触及高延武的底线!
毕竟粮食这玩意,被抢了还能重新种。
可真要把他治下百姓迁往辽东,到时候手底下空无一人。
这还不如直接拼死一搏,跟楚军酣战到底!
听到太史慈这个保证,崔玄策终于拱手道。
“既如此,外臣可以代表我家国主,正式答应下来。”
“三日之后,等到所有民夫和车辆全部到齐。”
“请将军带兵移师城外,去往辽东!”
这一番折腾下来,高句丽军队被斩杀三四万,粮食损失五六十万石!
一下吃了这么大的亏,可以说伤筋动骨了!
可无论如何,总算是把楚军给送走了!
事情商议妥当之后,高延武立即调人调车前来丸都城助力。
为了防止太史慈再生反复,高句丽士卒几万人一直没敢跟过来。
一直等到楚军离开丸都城走远了,这才亲自带兵返回城中。
太史慈带着粮食物资一路往西,过了浑河没多久,就遇到王烈从襄平城调来接应之人。
将这些物资全部送上船之后,七千俘虏和两万民夫,也自行返回。
如此一来,冀州粮食困局终于得到缓解。
建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高邑。
进入十一月下旬之后,黄河以北大雪飘飘!
高邑城这边,同样下来好几场!
李典为了阻挡楚军破城,可以说拼尽全力了!
城中士卒不断往城垛和外部城墙泼水,结冰之后城墙湿滑,对于楚军攻城确实造成不少影响。
可惜双方兵力差距,实在太大了!
楚军几十万人在城外虎视眈眈,李典纵有通天之能,也不可能护住高邑城不失!
在楚军全力猛攻之下,高邑城之战也终于到了收尾阶段!
城墙下方,一杆杆楚军大旗,迎风招展!
高顺和张辽两人,一左一右立马于吕布身前!
吕布手中战戟向前一指喝令道:“传本王军令,开始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