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凉子心里默默叹气,可能是因为自己本事不够,没能培养出更牛的徒弟,或者是因为他的两个得意门生太安逸了,没经历过真正的风风雨雨。不管怎样,薄凉子已经决定了,他的两个徒弟这样下去,将来要是没啥变化,他们可就撑不起宗门了。但是薄凉子自己也明白,他的日子不多了,突破无望,只能选择兵解归天。在这个玄门末法时代,谁敢说自己能成仙呢?所以薄凉子心里暗自叹息,这门道统得找别人来传承了。
那时候,薄凉子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修为达到了圣阶的无相境界。但是,一门大任怎么能只看亲情呢?所以他夫人留下的小苗苗并没有被纳入道统传承。至于剑隐门旁边的那些弟子,虽然有的修为高强但心性不够,有的修行深但修为没达标,同辈的大多要么远走高飞要么闭关修炼。薄凉子不能只指望他们,否则宗门就后继无人了。
没办法,薄凉子只好出门去寻找,天下虽大,能入他法眼的却寥寥无几。即便是那几个,也都不如他的两个徒弟。就这样,十年过去了,薄凉子还是没找到合适的继承人。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剑隐门传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有个年轻人从海外来,带着剑隐门拜师的神兵,一剑就破开了剑隐门护山的大阵。他在残山上扔下了一块令牌,说报仇的日子开始了。
薄凉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的多年心魔似乎动了一下。这一丁点的变化,都被祝春华抓住了,加快了薄凉子找继承人的步伐。他知道,以后的日子不会平静,他准备的时间也不多了。毕竟,祝春华敢露面,肯定是有所准备,否则两百年过去了,他也不会没动静。
事实正如薄凉子所担忧的,祝春华的出现让剑隐门如临大敌。并不是因为他修为有多高,而是他那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只要剑隐门有人外出,不管修为高低,哪怕是刚入门的小徒弟,祝春华都会偷袭,就算不杀,也会废掉他们的修为,扔到红尘中,不再回玄门。
半年时间,剑隐门几十个弟子的修为被废,从圣阶到刚入门的灵源弟子,只要一出门,肯定会被偷袭。剑隐门人心惶惶,不敢随便外出。虽然祝春华的修为可能和薄凉子差不多,但剑隐门的弟子们修为不够,没法和祝春华抗衡,而老一辈的高手们大多不服气,薄凉子的几个师弟联手,残山外两次遭遇偷袭,六个人被祝春华废了修为。其中两个是当年联手对付他大哥的人,当时就丢了性命。
然而,毕竟是圣阶联手,祝春华第二次偷袭也被反伤,拖着受伤的身体,剑隐门三年都没啥大事,弟子们也都平安无事,外出往来也恢复了正常。只是薄凉子更加担心,他知道祝春华心性坚韧,这样的伤痛不来,肯定是忍着更大的事情。
果然,三年后五帝城封禅大典,须弥宫掌教佛尊大佛尊者继任帝尊,被封为须弥大帝。这样的盛事自然吸引了正道各派前往,剑隐门也不例外,薄凉子带着门中弟子前往五帝城。
门里留下他两个师弟看家,他的两个徒弟谢青山、崔白发也在宗门闭关修炼,至于他唯一的血脉,也被留在了残山。
五帝城盛况空前,剑隐门残山之上也是一片热闹。祝春华一个人来到山门,遇到的都只是废不杀,唯独带走了薄凉子唯一的骨肉。
三个月后,残山上飘来了一盏巨大的灯火明灯,下面挂着一口青色的石棺。棺材落在残山,剑崖上薄凉子亲手打开,他苦命的儿子已经回不来了。从小没了娘,跟着父亲修行从不和人争斗,最后却为了他父亲还了一生的血债。
薄凉子强忍悲痛,轻轻拿起他儿子胸口放着的书信,字迹潦草只有两行,没写名字,但薄凉子手都抖了。
薄凉子,姓徐的他,有个儿子叫徐来。他一生打造的青锋剑,就是用儿子的名字命名的。他本想把剑道传给儿子,但命运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儿子对剑道并不感冒,薄凉子的毕生心血,儿子只学到了皮毛,比起他的两个徒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尽管如此,薄凉子的儿子还是个硬汉,不愿意让老爸的名声蒙尘。他年轻时就发誓,如果不能把剑道练到极致,就不结婚生子,也不管世上的任何杂事。他常常在剑崖下闭关修炼,但两百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停留在圣阶无相的境界,对剑隐门的绝学理解不深,对父亲的剑道也领悟不多,连传宗接代都没做到。
剑道至尊薄凉子,没有留下后代,这让他心里充满了遗憾。当初他的师叔在关键时刻救了他,虽然灭掉了魔象,却没能保住祝春光,这让薄凉子背负了沉重的仇恨。他希望儿子能替他报仇,但命运似乎并不买账。
薄凉子的心魔难以抵挡,每当寒风一吹,剑道至尊的杀气就起来了。他走遍天下,寻找仇敌祝春华,希望能够了结心中的仇恨。几次交手后,祝春华总能引发薄凉子的心魔暴乱,让他受伤后逃之夭夭。
奇怪的是,每次薄凉子受伤,祝春华都不再动手,只是把他晾在一边,自己飘然而去。最后一次见面,祝春华甚至没动手,反而把薄凉子的佩剑双手奉还,然后转身离开。
薄凉子单手拿着那把曾经的利器,那把引发一切的神兵,现在却黯淡无光,就像他的剑道一样,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里面已经破败不堪。被心魔困扰的薄凉子,一生的成就最终还是走上了歧途。
在戾气和杀意的笼罩下,薄凉子人如其名,一生的修炼最终变成了一把魔剑。突然间,他有所感悟,黯然转身离去,从此不再寻仇,也不再提起当年的错误。剑隐门因此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十年。
在这十年间,谢青山、崔白发相继出关,他们走遍天下,寻找一线天机。剑隐门的弟子们大多效仿,为天下百姓正名,弘扬他们玄门之道。至于薄凉子,他再次踏入红尘,寻找一个真正的传人,一个能化解一切的契机。
十年后,剑隐门的义理高玄,其教义传播于四海苍生,真正坐实了正道之首的位置,也为玄门之教挽回了一些本来的宗旨。
而引发了一切的祝春华,在这十年间高玄入顶,他在海外声名鹊起,正邪两道的绝顶之修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毕竟,有这么一位连薄凉子都无可奈何的煞星,谁人敢轻易招惹?祝春华因此获得了海外昆仑的称号。
再过二十年,寒门崛起,门主竟然是个横扫一切的人物狱中人。狱中人修行时间不长,出身也不为人知,但他的修为高绝,即便是当时的玄门绝顶白乾一也只能胜他半筹,却也无可奈何。
狱中人带领的寒门横扫邪道,其座下有五十五位绝顶高手,底下数万门徒子弟,威风甚至能够压倒正道,成为继万魔渊之后,又一个以魔宗之名抗衡整个天下的不世之雄。
寒门的崛起,意味着又一个时代的到来。正邪之战,战乱一起,便是又过十年。
这十年间,寒门网罗天下,门主狱中人经天纬地,风头已然盖过了当年的魔山老祖。邪道就此迎来了有史以来真正的统一,整个邪道都归于寒门。
大量的门徒涌入,又有不少邪道并教。门主狱中人打乱原有,将整个寒门重新编制,门中开设殿堂,尔后进行宗门大选,由所有的门人共同选举。各堂主、殿主亦或阁主等人,皆是凭贤而举,不必考虑出身如何,也不用顾忌先后仇敌。只要是寒门之中,往历一切化断,有仇有怨者当场即消,或生死搏杀,或两叫无悔,总之一切化去,之后再无隔阂。
另外,门下弟子所进堂口,除分配外大多自愿,想要谁人统领全凭一身喜好,不过入门后不可更改,将来一切也都全凭自身。哪怕只是一些微末弟子,功过是非亦都赏罚分明,绝不允许有人从中作梗。更加不会惹来后事,如经发现有人暗渡,便是整个寒门倾力诛杀,无有求情之说。
那个年代,寒门崛起的势头简直挡都挡不住,邪道因此风生水起。正道这边,压力山大,一时半会儿还真顶不住。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寒门屡战屡胜,正道虽然心里不服气,但也只能暂时忍气吞声,找机会反击。不过,就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正道里却人才济济,涌现出一大堆牛人。
先说剑隐门的三大名剑,他们冲破了束缚自己的枷锁,各自解开心结,练成了真正的剑道。薄凉子重铸了青锋剑,一生的心血终于开花结果,再无任何破绽。他的两个徒弟谢青山和崔白发,虽然心里还有那么点执念,但他们的修炼之道,已经摸到了一点门道,很快就能大成。至于剑隐门的其他弟子,他们大多在修行历练,走遍天下寻找机缘,还把残山开放,让天下的剑士都能来参悟。
再来看看青离宫的掌教帝君长春子,他的九个徒弟里,三大高手继承了仙门,金鼎、符箓、术数三门后继有人。最让人佩服的是长春子最小的徒弟孔阳真人,她一个女子修道,虽然入门最晚,但成就却是最高的。她一个人修炼了道家三大绝学,修为和心境都是青离宫里除了长春子之外最高的。她还把祖师青帝传下的两部通天箓都研究透了,隐隐约约有看破上古之势。她也把自己的修炼心得编成书,让门下的弟子都能学习。
这两家都这么猛,其他宗门自然也不甘示弱。当时的五大宗门,另外三家,苍南海云宗、西昆仑瑶池仙境和西南往西的须弥宫,也都开始传授自己的绝学,门下的弟子修为也在不断提升。
苍云宗的掌教帝君苍云大帝白乾一,他独掌玄门,让天下人都不敢小觑。他的门下弟子也是突飞猛进,苍云七宿先后成名,九凤之子更是震惊了古今。还有苍云宗的继任宗主,白乾一的大儿子白惜博,他的修为直上混元境,达到了巅峰,仅次于他父亲,威震玄门八方。
还有瑶池仙境的继任仙主玄姑子,她一人当家,上面还有师父坐镇瑶池山,太瑶仙帝古道大师太阴大成。她的三个师妹古生、古元、古往并称瑶台三圣,另外还有九天元君仙素清幽飘渺雾,玉羽琼花情有鹭,九位高玄辅佐仙境,带领千余名弟子镇守西昆仑。
至于西南往西的须弥宫,佛山须弥山上太佛尊者独掌三藏佛经,一人修炼大衍论、大相论、轮回篇三部通天箓。这三部通天箓被佛宗自称为三藏佛经,也是佛宗的根本,更是先人祖师传下来的,镇压着一教道统。让门下数十万年来,即使在法末之年,也有四大神僧,都是无色界最高境界。更有佛陀九子砌身入禅,以及八十一路游方尊者各有奇妙,动为万数弥陀普散天下,佛门此时大兴。
再往下,像九耀仙门、十岭八宗这样的宗门,也都有高手辈出。还有不少方外散修,以及一些小玄门或者一家之脉,都有不少能人天骄,各自修行,也为天下统荡。
而且玄门正道尊为极首的帝苑之高,既是庙堂也是江湖。人皇帝师老太师殷太虚执掌帝苑,神威统领四大圣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大圣堂星宿之门,镇守人族四方,中土自有人皇坐镇,气运之下有天道护佑,兵锋所指不惧修行左右。纵你玄门再高,也有佐杀之能,新任人皇万民尊和,帝和统御天下开不世之功。除玄门外百姓安居乐业,更有蛮荒古域开疆破巫,教化十支左右,至先后万载少有并论。
正道天下已经这么强了,按理说寒门应该收敛一些。谁知道那狱中人志在天下,更在仙神之上,鬼魔之法上古所传,因战乱纷争,十成中仅剩两成,可这两成却被他练得炉火纯青。后来又窥探善之能,强取一成,再凭大毅力与天又借一成,至此上古四分他一人在手。凭此散拘天下,网罗一位奇人异士,人称道君神木的方外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