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
“我向来都非常有信心。”吴浩微笑着说道。
“嗯,”电话里又是一阵沉默,这次比刚才更久。汪良工像是在斟酌措辞,最后轻轻叹了口气:“按理说,不该在这时候跟你说私事……但思来想去,这事或许只有你能帮上忙。”
吴浩心里咯噔一下。他认识汪良工快十年了。
从他还是个刚毕业的愣头青,到现在成为浩宇科技的掌舵者,汪良工一直是亦师亦友的存在。这位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的老主任,极少在他面前流露脆弱。
“您说,只要我能办到,一定尽力而为。”
“我父亲……”
汪良工的声音有些发涩,“上周查出肝癌晚期,医生说要想延续他的生命就必须换肝。
可我们兄妹几个年纪都大了,配型倒是有两个合适,但医生说不符合捐献条件,风险太高。
而且老爷子自己也犟,知道这件事情后说什么都不让我们捐,说一把年纪了,不值得孩子们冒险。”
闻言,吴浩握着手机的手指紧了紧,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他想起以前去汪良工家拜访,那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还拉着他讲抗战时候的故事,说那时候没枪没炮,全靠一股子气,现在国家强大了,你们这些搞科研的,可得把好东西攥在自己手里。
“医院那边怎么说?有没有合适的肝源?”
“等了快一个月了,匹配度高的基本上没有。”汪良工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
而且你也知道,现在器官非常缺,每年有那么多人在等待机会,所以希望非常渺茫。
另外一个,那就是异体捐献,存在非常大的排异性,老爷子那么大年纪了,药物维持和排异带来的反应我们怕他承受不了太久。
说到这,汪良工顿了顿,然后说道:“我这是没办法了,所以求到你这边来了。
听说你们和空军医学院共同合作成立的灵湖医学研究中心再搞生物3d打印器官组织项目,说能打印肝脏组织?
还有你们公司弄的那个智能仿生人造器官技术,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治疗方法。”
听到汪良工的话,吴浩沉默思索了一会儿,没有急于回答。而这个时候汪良工的声音再次传来。
“如果不行的话别勉强,我也是试着问问,这个病我们都懂。”
吴浩闻言当即摇了摇头说道:“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您介绍一下这这项技术吧,您这边先听听。”
“好,等一下。”说着电话里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则是一阵较为嘈杂的说话声,然后才传来汪良工的声音。
“小吴啊,你现在可以说了。”
吴浩闻言也猜到了什么,从刚刚嘈杂的人生中可以推断出来,恐怕此刻电话那头估计有好几个人,甚至可能十几个人在听他讲话吧。
想到这,吴浩不由苦笑了笑,然后整理了一下思绪,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首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的是,这两项技术都是真实存在的。”
听到吴浩的话,电话里面传来了一阵非常低的欢呼声,能够听得出来,对面的人在听到吴浩这个消息后,非常亢奋。
“不好意思,小吴,你继续说。”电话内传来了汪良工的声音。
好,吴浩应了一声,然后接着说道:“我先给你介绍智能仿生人造器官技术吧。”
说着,吴浩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所谓的智能仿生人造器官,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智能仿生技术来仿制人的器官组织功能,从而让这个仿制的设备或者说机器来替代原有人的器官组织功能。
这其中就比如说人工心脏,还有大名鼎鼎的Ecmo,也就是体外膜肺氧合,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还有……”
列举了一番,吴浩这才接着讲道:“只不过这里面除了人工心脏是可以植入人体外,其它的都是体外设备,也就是必须要考管道来和人体进行连接,只能用于治疗期间,无法长期佩戴使用。
即便是现在大部分人工心脏,也主要是替代心脏的一部分功能,并不能完全替代心脏。
而我们的智能仿生人造器官技术呢,则不一样,这项技术的核心目标,是用工程学与智能科技的结合体,精准复刻人体器官的核心功能。”
说到这,吴浩顿了下,给了他们一点点反应消化时间,然后这才继续讲道:“打个比方,人的肝脏就像一座精密的化工厂,负责解毒、代谢、合成蛋白等上百种功能。
我们的智能仿生肝脏,就是用生物相容性极高的复合材料和精密零部件,搭建出类似的“化工厂流水线”。
从技术突破来说,我们的技术团队这些年里主要攻克了三个难关。
首先是动态功能模拟,比如仿生肝脏能根据人体血液中的毒素浓度自动调节代谢效率,就像健康肝脏会在熬夜后加力工作一样。
其次是智能响应系统,器官内部植入的微型传感器能实时监测血压、激素水平,通过柔性电路将信号传给体外控制终端,医生可以远程微调参数。
最后是长效生物兼容,外壳用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类胶原纳米膜,植入后不会引发免疫排斥,这比传统金属支架的排异率降低了 92%。”
讲到这里,吴浩放慢了速度,给了对方一些反应时间,然后这才继续讲道:“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临床验证的有三个品类:仿生心脏辅助泵、智能肾透析模块,还有您最关心的仿生肝脏单元。
其中仿生肝脏在去年通过了药监局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进入了扩大临床试验阶段。”
随着吴浩的话落,透过音箱,吴浩能够非常清楚的听到里面一阵兴奋声音,紧接着则就是几个大人训斥让他们安静。
小吴啊,能否告诉我那个智能仿生肝脏单元的临床试验结果进展如何吗?汪良工随即问出了一个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随之电话里安静一片。
吴浩闻言微笑着说道:“具体数据我就不说了,我就说几组更直观的数据吧。
截至上个月,全国已有 37家三甲医院参与这项试验,累计植入仿生肝脏单元的患者共 317例,都是像汪伯父这样的终末期肝病患者。
术后三个月的器官功能存活率是 89%,也就是说,有 99位患者的仿生肝脏仍在正常工作。
其中存活最久的一位老先生,前年 2月植入后已经平安度过了 29个月,现在每周能下楼散步三次,上个月复查时,他的胆红素指标已经降到了正常范围的 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