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
苏荷应声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打,发送消息的提示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吴浩继续沿着园区的石板路往前走,路灯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又在他身前铺展开一片温暖的光晕,像极了人生路上那些交替出现的回忆与憧憬。
路边的沙枣树挂着零星的果实,晚风拂过,枣子碰撞的轻响混着树叶的沙沙声,织成一首温柔的夜曲。
他想起刚建基地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戈壁,连像样的路都没有,第一批来的很多人员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冬天漏风,夏天闷热,却没人喊过一声苦。
如今,板房变成了设施设备齐备,环境优异的公寓楼,土路换成了平整的柏油路,只有那些当年亲手栽下的沙枣树,还在以每年一圈的年轮,默默记录着这里的变迁。
走到材料研究所门口时,吴浩停下了脚步。
实验室的大楼灯火通明,透过百叶窗的缝隙,能看到几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在忙碌。
刷卡通过门禁,走进实验室,透过各个玻璃可以看到不少正在忙碌的科研人员。
其中他认得那个弯腰调试显微镜的年轻人,叫林宇,是去年从材料学顶尖学府毕业的高材生,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待遇,毅然来到这个戈壁深处的基地。
入职时,吴浩问他为什么选择这里,他说:“课本里说稀土是工业的维生素,可我们的先进武器装备却还在为高性能材料发愁,我想来这里,亲手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此刻,林宇正拿着镊子,小心翼翼地将一片钆钡铜氧薄片放在样品台上,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初生的婴儿。
他的同事在旁边记录数据,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隐约传来,与仪器的蜂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科研夜曲。
吴浩知道,他们正在攻克超导材料低温脆化的难题,这个瓶颈不突破,很多武器装备的量产成本就无法真正降下来,其中就比如这两天见到的那两款新型电磁炮。
“这些人,真拼啊。”吴浩轻声感叹,目光落在实验室门口的公告栏上。
那里贴着一张进度表,每个节点都用红笔做了标记,最新的一行写着:“距新型武器装备实验倒计时191天”,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旗帜。
敲了敲玻璃,里面正在忙碌的科研人员纷纷侧目过来,当看到走廊上站着的吴浩和苏荷的时候,都不由的露出了惊讶神色。
林宇直起身时腰板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他慌忙用白大褂下摆擦了擦沾着酒精的手指,快步迎到玻璃门前。
指纹解锁的轻响刚落,他就带着几分局促开口道:“吴总,苏秘书,这么晚了您怎么过来了?“
身后几个科研人员也纷纷放下手中的仪器,有个戴眼镜的女研究员还差点碰倒一旁的试剂瓶,连忙扶住时脸颊泛起红晕。
吴浩的目光扫过她胸前的工牌,李薇,材料分析组的骨干,之前好像听说刚因为连续熬了三个通宵被送进医务室输液。
“看你们忙得热火朝天,过来瞧瞧。“
吴浩抬手示意他们不必拘谨,目光落在显微镜旁那片钆钡铜氧薄片上,然后问道:“这是刚制备的第三代样品?“
“是上周优化过掺杂比例的批次。“
林宇的声音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道:“临界温度比之前提升了 1.2K,低温韧性也有改善。“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音量太高,连忙压低声音说道:“就是稳定性还不够,刚才正在做疲劳测试。“
吴浩透过玻璃看向实验台,镊子还保持着悬空的姿势,旁边的记录仪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波形。
“李薇负责的数据分析怎么样了?“他忽然转向那个扶着试剂架的女研究员问道。
李薇推了推下滑的眼镜,手里的笔记本还夹着半截铅笔说道:“已经完成三百组数据拟合,正在验证新的应力模型。“
她翻到某一页递过来,纸页边缘因为反复翻阅已经起了毛边。
吴浩的指尖在“低温脆化临界值“那行数据上停顿片刻,忽然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钟,凌晨两点十七分。
实验室里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有个年轻研究员打了个哈欠,连忙用手捂住嘴,眼角挤出的泪珠在灯光下闪了闪。
“都停下吧。“吴浩的声音不高,却让仪器的蜂鸣声都仿佛弱了几分,“现在开始,所有人立刻回去休息。“
林宇脸上的兴奋僵住了:“吴总,距离材料验收只剩 74天了,我们……“
“74天里总得睡觉。“
吴浩打断他的话,走到公告栏前指着那个小红旗,说道:“倒计时不是用命拼出来的,是靠清醒的头脑算出来的。“
他回头时正好撞见林宇伸手去够实验记录本,然后说道:“谁要是再碰一下仪器,明天就去后勤报道。“
李薇下意识攥紧了笔记本说道:“可是超导样品正在退火阶段,每半小时得记录一次……“
“那也要休息!“
吴浩打断李薇的话说道:“你们这些脑袋里的公式比谁都清楚,疲劳状态下的数据误差会放大多少倍。“
说着,他走到林宇身边,轻轻合上那台价值百万的显微镜,然后说道:“当年建基地时老同志们说过,戈壁滩的风再大,也得留着劲儿等天亮。“
走廊里的声控灯随着脚步声次第亮起,林宇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时,回头望了眼恒温箱的绿色指示灯。
吴浩见状不由的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行了,样品已经锁进惰性气体柜了,就别担心了。
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回去好好休息,睡觉,其它的事情都不要想。”
林宇的脚步顿了顿,夜风穿过走廊吹起他额前的碎发,露出眼底的红血丝:“谢谢您,吴总。“
吴浩摆了摆手,示意他们早点回去休息。
而他呢,则是带着苏荷继续在基地里的各个实验室和研究所转悠了起来。
随着夜色渐深,基地内的道路上人也越来越少起来。不仅如此,就连生活区各栋公寓楼的灯光也变得稀疏起来。
晚风轻轻吹拂,吹走了白天的燥热,带来了一丝凉意,让人有些不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