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光绪八年的余姚码头,晨雾裹着钱塘江的潮气,把青石阶浸得发滑。十六岁的黄楚九背着个旧药箱,站在船头,手里攥着半块母亲蒸的米糕——那是他最后一点家乡味。码头上,父亲黄开泰穿着浆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还在叮嘱:“咱黄家三代行医,靠的是‘药方真、人心诚’,到了上海,别丢了这两样。”

黄楚九没回头,只挥了挥手。船桨搅碎水面的雾,也搅碎了他原本该有的人生——若是留在余姚,他该继承家里的“黄氏药铺”,每天抄方子、碾草药,逢年过节给乡亲们免费诊脉,像父亲那样,守着一铺一院,安稳过一辈子。可他偏不。前几日,他在码头听跑船的水手说上海:“洋楼比塔高,电灯比月亮亮,街上的人穿西装、坐马车,连药铺都有洋人的‘丸药’卖。”那番话像颗种子,在他心里发了芽。夜里翻《史记》,看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把书一合,拍着腿跟父亲说:“爹,我要去上海,闯不出名堂不回来。”

父亲叹着气没拦他。黄家虽不算大富大贵,却也是余姚城里有点脸面的人家——黄开泰的医术是祖上传的,治咳嗽的“川贝枇杷膏”、调脾胃的“健脾散”,在周边村镇口碑极好。黄楚九打小就跟着父亲磨药、抄方,《本草纲目》里的药材性状,他能背得滚瓜烂熟;给病人搭脉,虽不及父亲精准,却也能说出个一二。可这孩子心野,不满足于“守着药铺过活”,总说“书要读透,路要走宽”,如今真要去上海,父亲也只能由着他。

船行三天,到上海十六铺码头时,黄楚九怀里的米糕早凉透了,身上只剩三个铜板。他跟着人流挤上岸,瞬间被眼前的景象砸得晕头转向:穿短打的挑夫喊着号子穿梭,戴礼帽的洋人拄着拐杖慢悠悠走,马车“哒哒”地碾过石板路,卷起的尘土里混着洋货店飘来的香水味。他背着药箱,像个误入迷宫的孩子,转了大半天,才在南市区找着一家鸡毛小店——门板是破的,屋里摆着四张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一晚要两个铜板。

“先活下去再说。”黄楚九把药箱往床底一塞,盘算着出路。他年纪小,又没熟人,工厂不收;去洋行当学徒,得会说洋文,他不懂。想来想去,还是得靠家里的本事。第二天一早,他在小店门口摆了个小摊,把药箱里的草药膏、健脾散摆出来,用块破布写了个招牌:“黄家祖传药膏,治咳嗽、调脾胃”。

摆摊的日子不好过。南市区人多眼杂,同行的小贩挤兑他,说他“毛头小子不懂药”;路过的人大多瞥一眼就走,偶尔有个老太太停下来问价,听他说“一文钱一小包”,又摇摇头走开——那年月,上海人信老药铺,不信街边的小摊。头三天,他只卖出去两包健脾散,赚了两文钱,连客栈的房钱都不够。

夜里,黄楚九躺在硬板床上,听着隔壁床小贩的呼噜声,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摸出怀里的《本草纲目》,借着窗外的月光翻着,忽然想起父亲说的“行医靠医德,做生意靠人心”。他坐起来,盯着床底的药箱琢磨:摆摊赚的钱太少,想开店,没本钱;想找熟人借,上海没一个认识的人。怎么办?

忽然,他脑子里闪过个念头——白天摆摊时,隔壁裁缝铺的张师傅总来他这儿歇脚,说他的药膏闻着“正”;斜对面杂货店的李老板,昨天还帮他挪过摊位,怕他被城管赶。要不,试试向他们借钱?

可借钱哪那么容易。黄楚九攥着衣角,犹豫了两天,才鼓起勇气走进裁缝铺。张师傅正在缝一件长衫,见他进来,抬头笑问:“小伙子,今天生意怎么样?”

“张师傅,我想跟您借点钱。”黄楚九的脸有点红,“借二两银子,半个月后准还您。我这药膏是家里传的方子,您要是信我,我……我可以给您写个借条。”

张师傅手里的针线顿了顿,打量着他:“小伙子,不是我不帮你。这上海地界,借钱不还的多了去了。我去年借了五两银子给一个同乡,结果他跑了,到现在都没找着人。”

“我肯定还!”黄楚九急了,“您要是不放心,我每天摆摊都在这儿,您随时能找着我。要是半个月后还不上,我这药箱里的草药,您随便拿。”

张师傅看着他眼里的认真,叹口气:“行吧,我就信你一次。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到期不还,我可就不客气了。”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二两银子,递给黄楚九。

黄楚九接过银子,手都在抖,连忙写下借条,双手递给张师傅:“谢谢您!半个月后,我一定准时来还。”

走出裁缝铺,黄楚九没去买东西,也没去扩张摊位,而是把银子用布包好,紧紧揣在怀里。回到客栈,他把银子压在枕头下,每天睡前都要摸一摸,确认还在。他照旧摆摊,省吃俭用,把赚来的钱一点点攒着,加上从家里带来的最后一点碎银,凑够了二两银子。

到了第十四天晚上,黄楚九把银子包好,第二天一早就敲响了裁缝铺的门。张师傅见他真的准时来还钱,愣了一下,接过银子,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你这信誉,比银子还值钱。”

这第一次借钱,黄楚九不仅还了钱,还赚了个“靠谱”的名声。没过几天,他又去找杂货店的李老板,借三两银子,说一个月后还。李老板早听张师傅说过他“准时还钱”,二话没说就借了。这次,黄楚九还是把银子存着,每天照旧摆摊,到了月底,准时把钱还上。

一来二去,南市区那片的小贩、老板都知道了“摆摊的黄小子借钱必还”。有人好奇问他:“你借了钱又不花,存着干啥?”黄楚九笑而不答——他心里有笔账:现在借的是小钱,还的是信誉;等大家都信他了,将来要办大事,才能借到更多的钱。这就像父亲熬药膏,得慢慢熬,火候到了,药效才够。

就这么过了大半年,黄楚九借的钱从二两、三两,涨到了十两、二十两,借钱的人从张师傅、李老板,扩展到了客栈老板、附近的小商贩。每次借钱,他都把银子存着,到期准时还,从不含糊。渐渐地,大家都愿意借钱给他,甚至有人主动问他:“小黄,最近要不要用钱?我这儿有闲钱,你要是用得着,随时开口。”

黄楚九知道,时机到了。他凑了一百两银子,在法租界附近租了个小门面——那地方人流量大,既有本地人,也有洋人,适合开药店。他亲自刷墙、糊窗,又请人写了块“黄氏药局”的招牌,挂在门楣上。开业那天,张师傅、李老板都来捧场,送了他一对红灯笼,说:“小黄,好好干,我们都信你。”

黄楚九的药局,和别的药铺不一样。别家药铺卖药,只给个方子,让顾客自己回去煎;他却在药铺后面设了个小灶,免费帮顾客煎药,还把草药做成丸剂、膏剂,用小纸包好,上面写清楚用法用量——“一次服一丸,每日三次,饭后服”,比散药方便多了。他还坚持父亲的老规矩:穷人买药,没钱可以先欠着;老人、孩子来诊脉,分文不取。

靠着这份实在,黄氏药局的生意慢慢火了起来。不到一年,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借款,还赚了不少银子。有人劝他:“现在有钱了,该歇歇了,在上海有个药铺,也算站稳脚跟了。”黄楚九却摇摇头——他还记得刚来上海时,看到的那些洋楼、洋行,他的野心,不止一个药铺。

那时候,上海的药铺都是“单打独斗”,一家药铺守着一个街区,顾客想买药,得跑老远。黄楚九琢磨着:“要是在不同的街区都开一家药铺,大家买药方便,我的生意也能做大。”这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连锁药房”,可在晚清那会儿,还是个新鲜玩意儿。

要开连锁,得有本钱。黄楚九又想起了之前的“借钱经”。这次,他找的不是小商贩,而是上海的一些商人——之前他借钱还钱的名声,早就传到了商界。他找到一位做茶叶生意的老板,说想借五百两银子开分店,一年后还,还愿意给一定的利息。那老板早就听说他“信誉好、会做生意”,一口答应了。

有了本钱,黄楚九在英租界开了第二家黄氏药局。他亲自培训伙计,要求每个分店的药材、丸剂都和总店一样,绝不以次充好。第二家店开业后,生意比总店还好——英租界的洋人多,看到药铺里的丸剂包装整齐,用法写得清楚,也愿意来买。接着,他又在闸北区开了第三家、第四家……不到三年,上海就有了十家黄氏药局,成了上海滩有名的“连锁药铺”。

这时候的黄楚九,已经不是那个摆摊的毛头小子了,成了上海商界小有名气的“黄老板”。可他还是不满足。他看着上海的戏院、游乐场生意火爆,心里又动了念头——既然能把药铺做成连锁,能不能把别的生意也做大?

他先从自己熟悉的医药行业入手,琢磨着做一款“方便携带、能提神醒脑”的药。他结合家传的药方,加上薄荷、丁香等药材,做成了小颗粒,取名“龙虎人丹”。为了推广,他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贴广告,还让药铺的伙计免费给路人试用。没想到,“龙虎人丹”一下子火了——码头的挑夫、洋行的职员、赶路的行人,都爱揣上一瓶,累了就含几颗,提神又方便。

赚了“龙虎人丹”的钱,黄楚九又跨界做了戏院。他在南京路开了家“新新舞台”,请了当时有名的京剧名角来演出,还在戏院里设了茶座,观众可以一边喝茶一边看戏。后来,他又开了“新世界游乐场”,里面有戏院、茶馆、杂耍场,还有卖小吃的摊位,成了上海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那时候,上海人都知道黄楚九——从一个外地来的穷小子,变成了拥有药铺、戏院、游乐场的亿万大亨。有人说他“运气好”,有人说他“会钻营”,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背后的那些苦。

开第一家分店时,他为了凑够本钱,跑了十几家商号,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天黑才回来,嗓子都说哑了;“龙虎人丹”刚做出来时,没人愿意买,他带着伙计在码头蹲了一个月,免费给挑夫试用,才慢慢打开销路;游乐场开业那天,遇到台风,屋顶被吹破了,他冒着雨和工人一起抢修,一夜没合眼。

有一次,张师傅来游乐场看他,见他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叹着气说:“小黄,你现在这么有钱了,咋还这么拼?”黄楚九笑着递给他一杯茶:“张师傅,我不是拼钱,是拼心里的那口气。当年我来上海,就想证明自己能行。现在虽然有点成就,可要是停下来,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

其实,黄楚九心里最清楚,他能成功,靠的不是运气,是“信誉”这两个字。当年他借钱不花,到期就还,看似傻,实则是在攒“本钱”——不是银子,是别人的信任。就像他父亲熬药膏,得先把药材选好,再慢慢熬,才能熬出好药;做生意,得先把信誉攒好,再慢慢做,才能做成大事。

后来,黄楚九在上海的洋楼里,专门设了个小柜子,里面放着他当年借张师傅二两银子的借条,还有他第一次摆摊时用的破布招牌。每次遇到难处,他就打开柜子看看,想起自己刚到上海时的窘迫,想起那些愿意借钱给他的人,心里就有了底气。

他常对身边的伙计说:“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信誉不一样,信誉是一辈子的本钱。你要是丢了信誉,就算有再多的钱,也没人愿意跟你打交道。”

如今再看黄楚九的故事,有人说他是“商业鬼才”,有人说他的“借钱经”太精明。可说到底,他的成功,不过是守住了“诚信”二字。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从一个外地小子,靠着一点点攒起来的信誉,一步步熬成亿万大亨,靠的不是投机取巧,是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道理。

就像他当年在余姚码头对父亲说的那样,他真的在上海闯出名堂了。而他留下的,不只是那些药铺、戏院,还有一个道理:真正的财富,从来不是借来的银子,是别人愿意信你的心。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我真不想争霸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英雄集结吕布重生天唐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我从替身成为皇帝骗了康熙玉柱1850美洲黄金大亨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