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翰林院的穷翰林

道光二十三年的春天,北京城刚过了惊蛰,胡同里的积雪还没化透,檐角的冰棱子滴滴答答往下掉,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泥点。曾国藩揣着刚领的俸禄银,缩着脖子往绳匠胡同的住处赶,棉袍的袖口磨得发亮,里子的棉絮成团成疙瘩,风一吹就往骨头缝里钻。

涤生,等等!身后传来小跑的脚步声,同是翰林院检讨的陈源兖追上来,手里攥着张洒金红帖,赵大人府上的帖子,你见着了?

曾国藩停下脚,呵出一团白气:赵楫大人的?

可不是嘛,他老爷子从湖南老家来了,明儿中午在同和居摆酒,请了咱们翰林院的同僚。陈源兖把帖子递过来,这帖子发得蹊跷,上个月刚给老太太过了六十大寿,这才俩月又摆酒,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曾国藩捏着那张烫金帖子,指尖能摸到纸面凸起的字纹样。他刚入翰林院半年,从湖南湘乡老家带来的盘缠早就见了底,每月四十五两的俸禄看着不少,可刨去房租、笔墨、米粮,还要寄钱回家给老母亲买药,兜里常年比脸还干净。前儿个给书童买件新棉袄,都得跟布庄老板赊着账。

这酒...我怕是去不成。他把帖子往袖袋里塞,声音有点发涩。

陈源兖咂咂嘴: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可赵楫是咱们的顶头上司,翰林院侍读学士,管着咱们这些检讨呢。你刚升了从七品,犯不着在这时候拗着来。

不是拗着来。曾国藩往胡同口瞥了眼,卖糖葫芦的老汉正跺着脚吆喝,你算算,去了总不能空着手吧?寻常同僚贺寿,怎么也得封二两银子的红包。我这月俸禄刚还了上月欠的笔墨钱,实在拿不出。

凑凑呗?陈源兖拉他到墙根,我这儿还有三钱碎银,你再找王鼎臣挪点,凑一两银子意思意思也行啊。

曾国藩摇摇头。他不是没想过凑钱,可一想到赵楫那副见钱眼开的模样,心里就堵得慌。这人去年刚升了侍读学士,就借着修家谱的由头收了同僚不少份子钱,如今又借着老父进京的由头摆酒,明摆着是想趁机会敛财。翰林院本是清水衙门,大家俸禄都薄,这么折腾下来,谁受得了?

我不去。他咬了咬牙,差事上我绝不含糊,可这种借着名头要钱的事,我做不来。

陈源兖叹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呀,就是太犟。别忘了,赵大人最是记仇。

那晚曾国藩睡得不安稳。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描出格子状的影子,像极了官场里那些看不见的规矩。他翻了个身,摸出枕边的《论语》,借着油灯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章,看了半宿,心里的主意越发定了。

二、一张没赴的宴席

第二天晌午,同和居的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临街的雅间里,赵楫穿着簇新的宝蓝色杭绸袍子,正陪着父亲接受同僚们的道贺。他眼角的余光扫过门口,没瞧见曾国藩那身半旧的藏青棉袍,端着茶杯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

赵大人,曾检讨今儿没来?旁边的主事凑过来,声音压得低低的。

赵楫了一声,往地上啐了口茶叶渣:人家是新科翰林,眼里哪有我这个上司?

这话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几人听见。有人赶紧打圆场:许是家里有急事?曾检讨向来勤勉......

勤勉?赵楫把茶杯往桌上一顿,茶盖撞在杯沿上,我看是恃才傲物!刚从湖南乡下来几天,就敢摆谱了?

正说着,曾国藩正在翰林院的办公室里抄录《大清会典》。窗台上的砚台里墨汁冻了层薄冰,他呵口热气搓搓手,继续往下写。笔尖在宣纸上划过,留下工整的小楷,心里却像揣了块石头——他知道,这下是真把赵楫得罪透了。

傍晚散衙时,陈源兖拽着他往胡同深处走:你是真傻还是假傻?今儿席间赵大人把你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你目无尊长,还说要在年终考评里给你记一笔。

曾国藩停下脚,望着远处鼓楼的轮廓:考评是看差事办得好不好,又不是看宴席到没到。他要是真因为这个刁难我,那是他的不是。

你呀你!陈源兖急得直跺脚,官场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赵楫这人,睚眦必报。前年有个笔帖式不小心打翻了他的茶碗,被他寻了个错处,贬到云南去了!

曾国藩没接话,只是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个刚买的芝麻烧饼。他递一个给陈源兖:趁热吃。我娘说,人这一辈子,总得有几样宁死也不做的事。

接下来的日子,曾国藩果然尝到了苦头。本该他负责的《起居注》编纂,被赵楫分给了别人;每月一次的同僚聚餐,他总被安排在最靠门的位置;甚至连去库房领笔墨纸砚,管事都敢阴阳怪气地说曾大人清廉,用不上这么好的宣纸。

他却像没事人一样。每天照旧卯时到衙,亥时才回家,把别人不愿意做的苦差事全揽过来——整理前朝奏疏、核对典章制度、抄写冗长的公文。有次赵楫故意把一本缺了页的《明史》丢给他,让他三天内补全,他愣是带着书童在琉璃厂泡了两夜,对照着抄本一字一句补齐了。

涤生,你图啥呢?陈源兖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心疼得不行。

曾国藩往砚台里倒了点温水,慢慢研着墨:图个心安。与其跟他置气,不如多做点事。

三、连升三级的过山车

谁也没料到,转过年来,曾国藩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大转折。

道光皇帝要编修《宣宗实录》,点名要翰林院推荐精干人员。首席学士想起那个总在角落里抄书的湖南人,翻了翻他平日里的文稿,见字迹工整、考据严谨,当下就把他报了上去。

更巧的是,道光皇帝翻看曾国藩的履历,发现他是自己恩师穆彰阿的门生,又听说他在翰林院勤谨异常,龙颜大悦,下旨连升三级,从从七品的检讨直接升为从五品的侍讲。

消息传到翰林院那天,赵楫正在给同僚们讲自己年轻时在江南的见闻,听到传旨太监的声音,手里的茶碗地掉在地上。等他瞧见曾国藩穿着崭新的孔雀补服谢恩时,脸涨得像猪肝,躲在人群后面半天没敢出来。

赵大人,您看......旁边的人戳了戳他。

赵楫咽了口唾沫,挤出笑脸迎上去:曾侍讲年轻有为,真是我翰林院的福气啊!

曾国藩拱了拱手,脸上没什么表情:赵大人谬赞,都是皇上恩典。

这话说得客气,却带着一股子疏离。赵楫碰了个软钉子,讪讪地退到一边,心里把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这穷翰林有这么硬的靠山,当初何必跟他计较那点份子钱?

升了官的曾国藩更忙了。他搬进了宽敞些的宅院,却把书房当成了卧室,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有回穆彰阿来看他,见他案头堆着半人高的书稿,窗台上摆着咸菜坛子,忍不住笑道:你这日子,比当检讨时还清苦。

恩师教训的是。曾国藩给老师倒了杯热茶,官大了,责任也重了,哪敢懈怠?

穆彰阿呷了口茶,盯着他的眼睛:赵楫最近总往我这儿跑,说想跟你缓和关系。

曾国藩笑了笑:都是同僚,本就没什么过节。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赵楫这些日子变着法地讨好他:送来的宣纸是上等的徽宣,砚台是端州老坑,甚至托人从湖南老家带了特产腊肉。曾国藩一概没收,只在公堂上见了面,依旧客客气气地喊赵大人。

有人劝他:现在你官比他大,该敲打敲打他,免得以后再作祟。

曾国藩摇摇头,指着院里的老槐树:你看这树,风吹雨打它就晃一晃,要是跟狂风较劲,早就被拦腰折断了。

四、从云端跌落泥潭

好日子没过多久,咸丰元年的秋天,曾国藩栽了个大跟头。

那年朝堂上闹得凶,咸丰帝刚登基,想整顿吏治,下旨让百官直言进谏。曾国藩一股子书生气上来,连夜写了篇《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把皇帝办事急躁、听不进意见的毛病数落了个遍。

咸丰帝看完奏折,气得把朱笔都摔了:这曾国藩是想找死吗?

幸亏大学士祁寯藻跪着求情:曾侍郎虽言辞过激,却是一片忠心......

最后皇帝没杀他,却给了个妄议朝政的罪名,连降四级,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又打回了翰林院,成了正七品的编修——刚好又成了赵楫的下属。

消息传到赵楫耳朵里时,他正在给金鱼喂食。听完下属的禀报,他手里的鱼食全撒进了鱼缸,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好,好得很!

第二天曾国藩去翰林院报到,刚走到门口就被拦住了。

曾编修,赵大人在里头等着呢。门房斜着眼看他,语气里满是幸灾乐祸。

曾国藩整了整衣襟,推门进去。赵楫正翘着二郎腿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个玉扳指,见他进来,眼皮都没抬一下。

赵大人。曾国藩拱手行礼。

赵楫慢悠悠地放下腿,端起茶杯抿了口:曾编修?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曾大人啊。怎么,内阁学士当腻了,回咱们这小庙来屈就了?

旁边的几个同僚都低着头,不敢吭声。曾国藩道:下官犯错,理应受罚。今后还请赵大人多指点。

指点不敢当。赵楫把茶杯往桌上一放,不过规矩得懂。你今儿来晚了一刻钟,按例该罚抄《劝学篇》十遍,明儿一早给我。

曾国藩应了声,转身想去自己的座位,却被赵楫叫住:等等,你那位置早给新人了,往后就坐门口那张破桌子吧。

门口那张桌子紧挨着过道,人来人往都得蹭着过,桌面裂了道大缝,砚台放上去都晃悠。曾国藩没说什么,搬了张凳子坐下,从包袱里拿出笔墨纸砚。

更糟的是,他那一身皮癣偏偏在这时候犯了。

这病是他年轻时在岳麓书院读书落下的,一到秋冬就发作,浑身起红疹子,痒得钻心,抓得厉害了还流脓水。那天晚上他痒得整夜没合眼,第二天实在坐不住,揣着太医开的方子去找赵楫请假。

请假?赵楫把方子往地上一扔,你刚回来就想偷懒?是不是觉得屈才了,故意跟我作对?

曾国藩弯腰捡起方子,声音带着点沙哑:下官实在难受,坐不住......

坐不住也得坐!赵楫猛地站起来,指着他的鼻子,朝廷花钱养着你,不是让你在家养病的!今儿这假,我不准!

曾国藩攥着拳头站在原地,指甲深深嵌进肉里。他能感觉到后背的疹子又在发烫,痒得像是有无数只蚂蚁在爬。可他终究没说什么,转身走回那张破桌子前,往腰里塞了块棉布,咬着牙继续抄书。

五、那些难熬的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成了曾国藩这辈子最憋屈的时光。

赵楫像是憋着股劲要把过去的全找回来。早上点名,别人答就行,偏要让曾国藩站出来背《大清律》;同僚们都用新墨,给他发的却是结了块的陈墨;甚至连去茶水房打水,都有人故意把他的水壶藏起来。

有回编修《漕运志》,赵楫把最复杂的江南漕运部分全推给他,限定三日内完成。那部分涉及十几个府县的漕粮数字,光是核对账簿就得翻几十箱卷宗。曾国藩白天被琐事缠着,只能晚上回家挑灯夜战。

他住的那间小院没生火,夜里冷得像冰窖。妻子欧阳氏给他缝了件厚棉袍,他却舍不得穿,裹着条破棉被坐在桌前,一边挠痒一边算账。算到后半夜,实在困得不行,趴在桌上打个盹,冻醒了继续算。

第三天早上,他顶着两个黑眼圈把册子交上去,赵楫翻了两页就扔回来:这数字不对,重算!

曾国藩拿起册子一看,明明是对的,知道是赵楫故意刁难。他没争辩,拿回册子重新核对,发现赵楫在里面改了几个数字。他叹了口气,重新抄了一遍,把错处标出来,又交了上去。

曾大人,您就这么忍了?陈源兖实在看不下去,趁赵楫不在偷偷跟他说,我去找首席学士说说......

别去。曾国藩拉住他,往炉子里添了块炭,越说越糟。他要的无非是个面子,给了就是。

可赵楫要的不止是面子。

有天散衙后,曾国藩听见赵楫在院子里跟人闲聊:那曾国藩啊,我早看他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年在岳麓书院就偷过同学的银子,现在还一身脏病,真不知道怎么混进翰林院的......

这话像根针扎进心里。曾国藩站在门后,手紧紧攥着门框,指节都泛白了。他这辈子最看重名声,如今被人这么污蔑,换了谁都得炸毛。

涤生,这能忍?陈源兖气得发抖,咱们去找他理论!

曾国藩深吸一口气,慢慢松开手:理论什么?跟他吵一架,让全京城都知道我跟上司闹别扭?

可......

你看这炭。他指着炉子里的炭火,要是炸开了,火苗就散了;安安稳稳烧着,才能暖和整个屋子。

那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书房,对着墙上挂的二字看了半夜。后来实在痒得难受,就用冷水擦身子,擦得皮肤通红,疼得反倒不觉得痒了。

同僚里也有看不惯赵楫的。有个叫倭仁的蒙古翰林,偷偷把自己的新墨塞给曾国藩;茶水房的老王头总多给他舀半勺热水;甚至连赵楫的书童,都趁主子不注意,偷偷告诉他哪些卷宗里有有用的记载。

这些细微的善意,像寒冬里的一缕阳光,让曾国藩觉得没那么难熬。他照旧每天卯时到衙,亥时回家,把赵楫扔过来的烂摊子一件件收拾干净,闲下来就读《资治通鉴》,在页边写满批注。

有回倭仁见他批注写得密密麻麻,忍不住问:你还有心思琢磨这些?

曾国藩翻到《项羽本纪》那页,指着乌江自刎那段:你看项羽,一辈子跟人斗,最后斗赢了吗?

六、不斗,是为了更好地走

转机出现在咸丰二年的春天。

太平军打到了湖南,咸丰帝急得团团转,下旨让曾国藩回原籍办团练。旨意传到翰林院那天,赵楫正在给曾国藩派活——让他把库房里积压的旧档案全搬到后院晒太阳。

曾编修,这些都得搬到......话没说完,传旨太监就进了门。

听完圣旨,赵楫的脸地白了。他看着曾国藩接过那卷明黄的圣旨,手心里全是汗——他知道,这一去,曾国藩再也不是那个任他拿捏的小翰林了。

曾...曾大人,恭喜恭喜啊!赵楫结结巴巴地说,想挤出笑脸,嘴角却不听使唤。

曾国藩拱了拱手:多谢赵大人这些日子的指点。

这话听着客气,却像巴掌打在赵楫脸上。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曾国藩收拾东西那天,同僚们都来送行。陈源兖帮他捆扎书稿,发现里面夹着张纸,上面写着三行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这是你自己写的?陈源兖指着纸问。

曾国藩笑了笑:前儿夜里痒得睡不着,琢磨出来的。

他没跟任何人提起赵楫的刁难,也没说要报复谁。收拾好行囊,对着同僚们作了个揖,就带着书童往湖南去了。

后来的故事,全天下都知道了。曾国藩在湖南办起湘军,跟太平军打了十几年仗,九死一生,愣是把濒临灭亡的大清王朝从悬崖边拉了回来。他的官职也一路飙升,从团练大臣做到两江总督,封了一等毅勇侯,成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

而赵楫,一辈子都在翰林院打转,最高只做到侍读学士,后来因为编书出了错,被降职去了太仆寺,郁郁而终。

有人说,曾国藩发达后,肯定没少给赵楫穿小鞋。可查遍史料,没见他动过赵楫一根手指头。甚至有回赵楫的儿子想进湘军当差,托人找关系,曾国藩看那小伙子还算勤勉,还真给安排了个差事。

老师,您就不恨赵楫吗?他的门生李鸿章忍不住问。

那时候曾国藩正在南京的两江总督府里写家书,闻言放下笔,指着窗外的秦淮河:你看这河水,遇到石头就绕着走,不是怕它,是为了能一直往前流。

李鸿章没说话,却在心里记下了这句话。后来他办洋务、搞外交,遇到过比赵楫难缠百倍的对手,每次想发作时,就想起老师说的那句河水绕石,硬生生把火气压下去,转头去做该做的事。

七、结语:不争的智慧

道光二十三年那个春天,曾国藩攥着那张请柬时,大概不会想到,这场因为二两银子引发的纠葛,会成为他人生里最重要的一课。

他不是没脾气,只是懂得不是懦弱,是把精力省下来干正事;不是没骨气,只是明白跟烂人纠缠,只会把自己也拖进泥潭。就像他在日记里写的:天下之大,值得做的事太多,哪有功夫跟人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如今再看那段往事,赵楫的刁难像块磨刀石,把曾国藩的性子磨得更韧了;那些难熬的日夜像座熔炉,把他的格局炼得更大了。后来他办湘军、推洋务、整吏治,遇到的困难比赵楫的刁难难上百倍,可他总能沉得住气,一步一步往前挪——这份定力,或许就从当年那张破桌子前练出来的。

这世上总有赵楫那样的人,盯着眼前的三分利,憋着劲要跟人争高下。可真正能走远的,往往是曾国藩这样的人:懂得把别人的刁难当垫脚石,把暂时的委屈当养分,不纠缠、不计较,闷头把自己的路走宽了。

就像胡同里的老槐树,风来了就晃一晃,雨来了就淋一淋,不跟天地较劲,不跟岁月置气,就那么慢慢长着,不知不觉就把枝丫伸到了云端。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我真不想争霸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英雄集结吕布重生天唐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我从替身成为皇帝骗了康熙玉柱1850美洲黄金大亨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