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城地处偏僻,与素芳谷一南一北,距离相隔较远,中间有多个传送阵连接,师侄俩却不打算乘坐。
小商人向来如此节俭,利润微薄,赚的是跑腿的钱。
时下,传送阵法与飞舟收费相对昂贵,一两次还好,坐得多了,光路费就能把商品的利润耗光。
周雪堂对风禾倒是不吝啬这个钱,但风禾对自己的身体还算有把握,并不着急,劝住了他,仍旧按老样子赶路。
有了风禾这个金丹期保驾护航,这次周雪堂只带了庄鹤一人,至于铺子那边,交由赵三斤和昌福暂时帮忙打理。
周雪堂年纪差不多了,得趁这几年他还有能力跑动,多带庄鹤出来走走,长长见识。
一声师父不是口头上叫叫,亦师亦父,特别像素芳谷这样的小门派,周雪堂可能终其一生,就收庄鹤这一个徒弟,自然尽心尽力,倾尽心血培养。
马车里点了泥炉,悠悠的煮着一壶花茶,桌上摆着敦实的桂花糕,风禾与周雪堂有一搭没一搭的下着棋,顺带商量去明珠城以后的种种事宜。
外面的雪下得半大不大,三人轮流赶车,现在正好轮到庄鹤。
脚下拉车的灵兽名叫雪马,四掌宽大,额头上长有长角,身飞两翼,是专门用以暴雪天运输货物的灵兽。
北方多雪,这类灵兽的租赁生意也很火爆,发展的相对成熟,风禾几人在第一个城市的车马行租了雪马和马车后,可以在沿途的车马行分部将马还回去,凭相关契约取回押金,方便得很。
若是不想赶车,还可以另寻一个马夫,价钱跟租一匹雪马差不多。
三人都会赶马,该省省,该花花,没舍得这个钱。
路过上次借宿的村庄,庄鹤喊了一声,用缰绳制住马头,将马车停了下来。
村外有座老旧的土地庙,泥墙厚实,能挡风雪。
雪下的越来越大,即使在眼前升起灵力罩,还是有些遮掩视线,加上夜色逼近,三人不得不停下来歇歇。
卸下马车,将雪马赶到屋檐下,三人匆匆进了庙内,开始生火做饭。
雪天柴火沾了雪水,周雪堂用火石打了好几下都点不着,风禾只好把雪龙唤出来,接触到木材的刹那,一缕幽白的火焰噗的升了起来。
有村民听到三人进进出出的动静,伸头往外查看,见识路过的旅人,见怪不怪的缩着脖子回了家。
他们这儿挨着大道,路边就是土地庙,地域多雪,经常有路过的行人过来歇脚。
村民都见惯了,只要不是歹人,并不多管。
吃食都是自带的,家里种的米面和做的肉干,有储物袋在,锅碗瓢盆也一应俱全。
找了两个大小一致的石头,架起铁锅,师徒几人热了些硬邦邦的馒头,就是咸菜腊肉,随便对付了几口。
雪马得吃专门的粮草,也是租车的车马行给的。
“师姐,给”,庄鹤拍了拍菜叶上的灰,见不烫了,把里面包着的腊肠递过来。
三人懒得要死,谁也不想再多费功夫炒菜,索性就把带着的腊肠包进菜叶里,捂到灰烬中,一炷香不到就熟了。
风禾道了声谢接过来,赵三斤做的腊肠肥瘦相间,调味料放的重,吃起来又麻又辣,用来下馒头这种没味的刚好。
用手撕开,夹进馒头里,红油透亮,一口咬下去,只觉得一天的疲惫都消失了。
雪声夹杂着风声,打的头上的稻草呼呼作响,雪马悠闲地在一旁吃着粮草。
土地庙里,供奉的不知是哪路神仙,供台上摆了个小泥人,上面的彩塑掉了大半,露出褐色的泥身,面无表情的注视着底下的三人。
香炉上,三三两两插了些长短不一的香把,供的野果干瘪萎缩,周雪堂随手拿了个馒头摆在上面,又从储物袋里拿出三柱香,点燃后念念有词,插在香炉里。
这些家伙什,他都是随身带着的,虽是修炼之人,跟上面摆着的神仙算是一家,但出门在外,别人的地盘,自然得小心客气些。
酒足饭饱,三人又去外面挖了些干净的雪来,放到铁锅里化开。
周雪堂眉头紧皱,将手靠近火堆烤热,有点担忧,“以前没去过明珠城,不知道这时节,雪能下的这样大。”
素芳谷处于南方,下雪的时候不多,有也只是淅淅沥沥的下一阵,“要早晓得,便早一段时间,或晚一段时间来了……”
在家时,虽然也下了雪,却不像现在这般大,几人本想着,一点雪花而已,并不耽误赶路,这才按照约定的时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