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号”的无线电室在深夜依然亮着灯。
林坐在狭小的空间里,面前摊开着密码本和电报纸。
煤油灯的光晕将他的侧影投在舱壁上,随着船只的摇晃微微摆动。
林提起笔,开始用密码撰写回电。
他的措辞冷静而精准,如同在制定一场战役的计划:
“致柏林中央委员会,卢森堡同志及各位委员:来电已悉。”
“魏玛提议本质为政治诱降,意在分化瓦解,不具接受基础。”
“然,敌既示弱,我可顺势而为,以谈判为掩护,争取最大战略利益。”
他停顿了一下,整理思路,然后清晰地列出谈判条件:
“我方可以原则上同意‘未来移交柏林行政管理权’,但必须以此换取实质性对价,并提出如下核心要求,作为谈判底线:”
“第一,物资与技术转移。”
“要求魏玛政府无条件向我方提供以下物资,并必须以实物形式支付,拒绝马克货币补偿:
“·粮食和各类工业原材料:具体数字视我方目前的隐蔽物资储存点和转运能力而定;
·“军事装备:完整机枪生产线一条,步枪三千支及对应弹药,野战电话一百部”
“技术图纸:包括但不限于内燃机、机床、化工设备等基础工业制造图纸。”
林特意强调实物支付,因为他清楚记得历史上马克即将到来的恶性通胀。
在将来,这些实物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第二,政治合法性。”
“魏玛政府必须通过法律程序,正式承认各地‘工人委员会’的合法地位,赋予其监督生产、参与管理的法定权力。”
“此为不可退让之条款。”
“第三,军事安全。”
“立即解散‘自由军团’‘民防军’等一切非政府武装组织,其成员不得整编入国防军。”
“同时,成立联合调查委员会,对镇压期间遇难者家属进行足额赔偿。”
林写下这条时目光冷峻。
自由军团是革命最凶恶的敌人,必须借此机会削弱其力量。
“第四,移交时间。”
“柏林移交工作复杂,涉及众多善后事宜,具体时间应由我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但我方可以承诺,在《凡尔赛条约》正式签订前后完成移交工作。”
他特意将这个时间点与凡尔赛条约挂钩。根
据历史,条约将在六月底签署,这给了德共近一个月的宝贵时间。
在列出具体条件后,林继续阐述他的战略思考:
“此要价旨在达成以下目标:
1. 获取急需战略物资,为后续斗争储备实力;
2. 通过承认工人委员会,在资产阶级法律体系中打入楔子;
3. 瓦解敌对武装力量,消除直接军事威胁;
4. 争取一个月左右宝贵时间,完成组织转移和物资疏散。”
他特别提醒:
“谈判过程中,应保持强硬姿态,可适当在次要条款上展现灵活性,但核心条件不得退让。”
“同时,加速进行以下工作:
“将已控制的黄金、外汇及重要物资秘密转移至预定地点;”
“核心干部及技术人员做好随时撤离准备;”
“赤卫队主力化整为零,向鲁尔区、萨克森等工业区转移;”
“在柏林保留精干地下组织,准备长期斗争。”
在电文的最后,林写下了一段充满战略远见的话:
“同志们,移交柏林不是失败,而是战略转变的开始。”
“旧国家机器已被我们证明并非不可战胜。”
“现在,我们要像种子一样撒遍德国各地,让革命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魏玛政府以为他们在收回一座城市,实际上,他们正在为整个德意志的觉醒付出代价。”
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电文,确认每一个条件都清晰明确,每一项战略考量都表述完整。
然后他将电报纸交给等候在旁的通讯同志:“立即发往柏林,最高优先级。”
当通讯同志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林走到舷窗前。
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